大模型和数据要素是2023年绕不开的两个热词。围绕生成式AI发展与数据治理话题,12月19日下午,南方都市报、南都数字经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以“数据为本,AI向善”为主题在北京举办“第七届啄木鸟数据治理论坛”。这场论坛直播观看人数突破10万,成功“破圈”。
会上,来自高校、企业界的多位大咖嘉宾针对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分享的最新思考是一大亮点。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最高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最高法原副院长姜伟莅临现场并致辞。姜伟点赞南都啄木鸟数据治理论坛,称每届均以“小切口”定题,叙写数字经济治理的“大文章”。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院长时建中,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平,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魏凯、阿里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刘明等四位重磅嘉宾,围绕公共数据开放、人工智能治理等议题,带来他们的最新思考。
有价值的观点通常在“交锋”中产生。本次论坛还设计了圆桌讨论环节,四位来自法律界和企业界的嘉宾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多维度深入讨论“生成式AI数据利用和合规挑战”。
当天论坛上,南都数字经济治理研究中心还重磅发布3万字的《生成式AI发展与治理观察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盘点了190家国产大模型,与10余位生成式AI从业者进行访谈,以期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痛点难点,以及企业当前面临的合规挑战。
《报告》还梳理了欧盟、美国、英国和中国等主要国家和地区,针对AI治理的政策文件和监管进展,并同步对比各国治理方式手段等异同。最终,在广泛凝聚50余位专家思考的基础上,《报告》提出生成式AI治理的七大原则、九大建议。
《报告》指出,虚假信息、算法歧视、侵犯知识产权、数据安全、个人隐私泄露、就业冲击等等,让全社会对AI伦理治理的关注比以往更为强烈。为回应这些关切,各国监管部门正在加速探索AI治理路径,希望找寻到平衡技术创新与安全合规的政策方案,抢占AI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和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为了强化南都数字经济治理研究中心的研究能力,为开展的数字经济治理研究寻求更多高质量智力支持、专业支撑,同时为了搭建起学界、业界间常态化沟通的桥梁,中心今年起设置“专家顾问团队”,并在论坛现场为首批获聘的12位专家顾问颁发聘书。
首批12位专家顾问中,超过一半是来自学界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如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互联网法治研究院院长高富平、武汉大学竞争法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孙晋、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洪延青、对外经贸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欣、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
他们也有来自企业界的法律和技术专家,如阿里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刘明、腾讯机器学习平台部专家工程师姚军,博特AIGC安全实验室首席评估专家邵玮。
首批专家顾问中还包括科技企业的负责人,如清博智能CEO郎清平 、极态AI CEO 王力,以及深谙数据安全和竞争法实务的律师,如上海中联律所合伙人、数据与网安专委会主任方懿,北京市伟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杜广普 。
今后,南都数字经济治理研究中心将与专家顾问团队在共建共办、专业支持、共同科普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促进数字经济治理的向善发展。
出品:南都数字经济治理研究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 樊文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