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潮汕人过冬至原来是这样子的,除了吃冬至丸还有这么多的活动

一提起冬至,很多人只知道吃饺子和汤圆。却很少人知道潮汕人是如何过冬至的。

冬至是潮汕人的“时年八节”的一个重要节日。潮汕人所说的“时年八节”包括: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潮汕人一向对“时年八节”都非常重视,因此,潮汕人过冬至自然也不简单。

潮汕地区有一首歌谣:

潮汕冬至当小年

算多一岁食甜丸

糯米磨粉揉圆圆

食了日日赚大钱

既要祭祖又谢神

保佑子孙赚大银

神恩浩荡保平安

来年顺利又健康

通过这首歌谣,我们可以看到潮汕人过冬节有很多民俗文化活动,如祭祖、谢神(这里指感谢神明一年来的保佑)、扫墓、吃糯米丸(即冬至丸)等。

潮汕人过冬至原来是这样子的,除了吃冬至丸还有这么多的活动

在潮汕地区的冬节丸(也有人叫“圆”),分两种:一为常见的糯米丸,一为用粳做的尖米丸(用粳米粉加水,揉成长条,用剪刀斜剪下,两头尖尖如白米,故名。主要流行于揭阳一带)。

圆丸与尖丸

潮汕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之说,其中“冬节圆”就是汤圆。在潮汕地区又叫甜丸,在冬至这一天吃甜丸的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潮汕一带,冬节前,家家户户都要舂糯米粉末儿,做糯米汤丸。

潮汕人过冬至原来是这样子的,除了吃冬至丸还有这么多的活动

为什么有冬至大一岁的说法?那是因为冬至过完就是春节了,因为潮汕地区冬至是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气,意思就是过完冬至一年就过了,所以说吃汤圆大一岁。

有些人故意搓一些大小参差不齐的,这叫“父仔公孙”丸,意味一家人大小都圆圆满满。起床之后,大人和小孩都要吃上一碗冬至丸,这样才算添了一岁。如果有家人外出未归,那么一定要为他留下一些糯米粉待其归家时,做一碗汤丸给他吃。有些人开玩笑地说他没吃冬至丸就不会增加一岁。当然,没吃冬至丸的人还是要多加一岁的。

有的地方还用东京丸(用东京薯淀粉做成的)、鸭母捻(形似母鸭在水上游荡浮沉而撰名)落汤钱代替普通的冬至丸。特别是落汤钱,是用糯米做的,其味甘,性温,食之有益气止泄,补中益气,主消渴,暖脾胃之效。糯米口感香糯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作为介绍。

潮汕人过冬至原来是这样子的,除了吃冬至丸还有这么多的活动

东京丸

潮汕人过冬至原来是这样子的,除了吃冬至丸还有这么多的活动

鸭母捻

潮人通过这种搓丸、食丸活动,把祈求家人团聚、家族和谐团结的寄托,表现得更为鲜明。

至于祭拜祖先,潮汕人只要是“时年八节”,自然少不了祭拜祖先。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现在有很多在家里祭拜了)。

潮汕人过冬至原来是这样子的,除了吃冬至丸还有这么多的活动

除了在家祭拜祖先之外,有的人还喜欢上坟扫墓。按潮汕的习俗,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 一般情况,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

通过祭拜祖先,表现了潮汕人怀念祖先的优秀传统。

同时,在潮汕地区过了冬至也算是一年已经过去了。潮汕人还要感谢“老爷”一年来对家长的保佑。各乡各里也开始安排村民统一时间进行祭拜。由于出于感谢“老爷”一年来的保佑,潮汕人谢神的祭品很丰盛,一般有红桃粿、三牧(一般用全鸡、鸭、鹅、鱼)、水果、斋菜等。但一般要等村里统一安排。在这冬至这一天,人们还要到各寺庙拜伯公等“老爷”。

通过拜“老爷”,表现了潮汕人懂得感恩的优秀品质。

这就是潮汕人的冬至,一个普通的节日,潮汕人却过得如此精彩。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过冬至的?欢迎留言交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