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冬至,很多人隻知道吃餃子和湯圓。卻很少人知道潮汕人是如何過冬至的。
冬至是潮汕人的“時年八節”的一個重要節日。潮汕人所說的“時年八節”包括: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潮汕人一向對“時年八節”都非常重視,是以,潮汕人過冬至自然也不簡單。
潮汕地區有一首歌謠:
潮汕冬至當小年
算多一歲食甜丸
糯米磨粉揉圓圓
食了日日賺大錢
既要祭祖又謝神
保佑子孫賺大銀
神恩浩蕩保平安
來年順利又健康
通過這首歌謠,我們可以看到潮汕人過冬節有很多民俗文化活動,如祭祖、謝神(這裡指感謝神明一年來的保佑)、掃墓、吃糯米丸(即冬至丸)等。
在潮汕地區的冬節丸(也有人叫“圓”),分兩種:一為常見的糯米丸,一為用粳做的尖米丸(用粳米粉加水,揉成長條,用剪刀斜剪下,兩頭尖尖如白米,故名。主要流行于揭陽一帶)。
圓丸與尖丸
潮汕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之說,其中“冬節圓”就是湯圓。在潮汕地區又叫甜丸,在冬至這一天吃甜丸的習俗幾乎普及整個潮汕地區。潮汕一帶,冬節前,家家戶戶都要舂糯米粉末兒,做糯米湯丸。
為什麼有冬至大一歲的說法?那是因為冬至過完就是春節了,因為潮汕地區冬至是一年的最後一個節氣,意思就是過完冬至一年就過了,是以說吃湯圓大一歲。
有些人故意搓一些大小參差不齊的,這叫“父仔公孫”丸,意味一家人大小都圓圓滿滿。起床之後,大人和小孩都要吃上一碗冬至丸,這樣才算添了一歲。如果有家人外出未歸,那麼一定要為他留下一些糯米粉待其歸家時,做一碗湯丸給他吃。有些人開玩笑地說他沒吃冬至丸就不會增加一歲。當然,沒吃冬至丸的人還是要多加一歲的。
有的地方還用東京丸(用東京薯澱粉做成的)、鴨母撚(形似母鴨在水上遊蕩浮沉而撰名)落湯錢代替普通的冬至丸。特别是落湯錢,是用糯米做的,其味甘,性溫,食之有益氣止洩,補中益氣,主消渴,暖脾胃之效。糯米口感香糯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風味小吃。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作為介紹。
東京丸
鴨母撚
潮人通過這種搓丸、食丸活動,把祈求家人團聚、家族和諧團結的寄托,表現得更為鮮明。
至于祭拜祖先,潮汕人隻要是“時年八節”,自然少不了祭拜祖先。潮汕民間,在這一天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現在有很多在家裡祭拜了)。
除了在家祭拜祖先之外,有的人還喜歡上墳掃墓。按潮汕的習俗,每年上墳掃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謂之“過春紙”和“過冬紙”。 一般情況,人死後前三年都應行“過春紙”俗例,三年後才可以行“過冬紙”。
通過祭拜祖先,表現了潮汕人懷念祖先的優秀傳統。
同時,在潮汕地區過了冬至也算是一年已經過去了。潮汕人還要感謝“老爺”一年來對家長的保佑。各鄉各裡也開始安排村民統一時間進行祭拜。由于出于感謝“老爺”一年來的保佑,潮汕人謝神的祭品很豐盛,一般有紅桃粿、三牧(一般用全雞、鴨、鵝、魚)、水果、齋菜等。但一般要等村裡統一安排。在這冬至這一天,人們還要到各寺廟拜伯公等“老爺”。
通過拜“老爺”,表現了潮汕人懂得感恩的優秀品質。
這就是潮汕人的冬至,一個普通的節日,潮汕人卻過得如此精彩。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過冬至的?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