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前言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有不少黑心商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经常会用各种办法坑骗消费者。

比如说以次充好、假冒,这些都是惯用的招数了,也由此,在21世纪的中国社会里,出现了一群毁誉加身的打假人。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那么话说回来,现代的商品里有假冒伪劣的,那么古代的商人就真的那么诚实守信吗?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先秦时代的商业法规

自从有了商业之后,假冒伪劣就从来没有断过,在先秦时期出土的《云梦秦简》中,就有相关的商人造假事件了。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那么,古人又是如何打假的呢?

中国的商业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但至少在夏商时期,中国的商业就已经比较繁荣了。

比如说商朝人的祖先王亥,在史书上的记载就是一位到处赶着牛羊做生意的商人。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可惜的是,由于商朝留下来的文献实在太少,因此我们无法得知商朝的商业环境到底如何,好在周朝倒是为我们留下了一些相关记载。

在西周时期,由于生产力比较低下的缘故,因此,当时的商业是由国家垄断的。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所以,在当时的政府法规中,对于商品的质量要求,也有着明确的规定。

《礼记·王制》中,就明确记载:“用器、兵车、布帛精粗不中数、不中量,…不粥于市。”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一句话来说就是,器皿、兵车和布匹如果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话,是不允许拿到市场上交易的。

而除了这些手工商品有着严格的管控外,即使是对于水果、粮食乃至肉类,在西周也有着一系列的规定。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比如说不成熟的五谷、没长成的果子、处于年幼期或者是怀孕的牲畜,是不允许拿到市场上交易的。

除此之外,什么时候狩猎什么样的动物、什么时候上山砍什么样的树,也都有着明文规定。

可以说,在当时,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概念,就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孟子在与梁惠王的谈话中多次强调“斧斤以时入山林”的原因。

而当西周灭亡后,伴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官府虽然依旧还把持着部分商业,但是民间市场却也逐渐繁荣了起来,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出现了不少富可敌国的大商人,比如说吕不韦。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同样,伴随着民间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有关商业规范的法律条文也日渐增多。

比如说在秦国的法律上就明文规定,商人打造的器皿上需要刻上商人的名字,好方便售后保证。

这一点也被运用到了军事上,那些出土的秦国武器上都详细刻着工匠以及负责官员的编号,只要出事了,照着编号抓人,错不了。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至于说那些假冒伪劣的食品,一旦被发现后,这些食品会被当场销毁,一般是用火烧,至于商人也会根据数额的多少而受到惩罚。

最低是罚款,高一些的则是发配边疆,再高一些的那就是肉刑了。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汉唐的重拳出击

西汉的法律条文大部分都是延续秦朝的,并且在汉武帝时期,伴随着西域丝绸之路的开启,为了进一步的规范商业化,同样也是为了解决那些新增领土的劳动力问题,汉武帝又严厉以各种方式打击商人。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他规定,只要商人存在以次充好的行为,就可以将其举报,而被举报的商人则要去边境为国家服一年傜役。

等到了唐朝时,官府对于民间不法商人的惩罚又进一步细化,如果是对日常用品假冒伪劣,一般就是打板子,80起步!

而对于可能会造成人员死亡的假药和伪劣食品,则是流放起步,最重的话可以处死!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此外,在唐朝的法律中,还有这么一条非常现代化的规定,即三天无理由退换。

并且如果商家不肯接受的话,只要买家向官府举报,那么卖家不仅要赔钱,而且还很有可能挨四十鞭。

说完了唐朝,再来说说商业最为繁荣的宋朝。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学过历史的朋友应该都记得在宋朝,中国的商业打破了坊市的限制。

这是什么意思呢?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民间自管的兴起

在宋朝之前,城里的商人经商是在固定的市中,并且商店的开门关门时间也都有政府的强制规定。

这一方面确实阻碍了商业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官员对假冒伪劣商品的及时控制。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可是到了宋朝,伴随着商业的全面开花,仅靠政府有限的官员,实际上已经无法在有效地维持商业的健康发展了。

所以,在宋朝出现了商业行会。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即一些商人在得到了朝廷的允许后,将自己在本地的同行召集起来登记造册,并且明确该行业的商品质量标准。

所有入行的商家都必须保证商品的质量,并相互监督,一旦有哪一家商铺出现了假冒伪劣事件,先由行业内自行处置,如果处置不好的话,那么行业的会长就要被官府请去喝茶了。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不过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处理好的,因为能当上行业会长的人,背后都是有关系的。

之后,无论是元明清大致都延续了宋朝的商业模式,即民间的商会作为主体,官府则从旁监督。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但效果如何嘛?那就不好说了,反正如果你翻翻明清文人的笔记,就会发现,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的事迹,那是层出不穷。

比如说刘伯温就曾经遇到过。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有一次夏天,刘伯温在集市上看到了一个卖柑橘的小贩。

在古代,柑橘一般是冬天才能够吃到的水果,夏天能买到,那真是相当难得了,再加上这些柑橘的表面看起来也是光鲜亮丽,令人食欲大开,所以哪怕价格高了十倍,刘伯温也依旧买了一些。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可是等到刘伯温回家后,打开一看却发现,里面的果肉早就已经成为败絮,根本无法食用。

刘伯温愤怒地找小贩要求退钱,但小贩却振振有词地说到我做这个生意已经很多年了,您还是第一个来找我算账的人。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并且这个小贩还以当时的元朝朝堂为例,让刘伯温发出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慨,也算是个趣闻了。

只是这趣闻背后,却是那些倒霉的消费者。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

结语

从古至今,欺骗消费者的行为都是极其可耻的,希望在各方行业的努力下,造假行为能够越来越少!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不知道大家又是否有过被商贩坑骗的经历呢?

古代也有专门打假的部门,看看古人是如何惩治造假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