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把城市“绿色资产”变成市民“生态红利”

作者:九派快讯

【来源:三秦都市报】

把城市“绿色资产”变成市民“生态红利”
把城市“绿色资产”变成市民“生态红利”
把城市“绿色资产”变成市民“生态红利”

近年来,西安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按照“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以人为本、富有特色”建设思路,以增加城市绿量,提高景观品质。今年以来,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重点,累计建成城市绿道185公里、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31万平方米,不断增强公园绿地普惠性,将城市“绿色资产”真正变成市民群众的“生态红利”,逐步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加大城市绿道建设力度 不断拓展绿色运动空间

冬日的午后,“披”着暖阳来到凤城南路——枣园区域,这里今年新建的城市绿化景观带整体设计定位为高品质的绿化空间,设计思路取自汉代“卷草纹”纹样,打造出现代、高级、流畅有趣的通行路线。在这座占地3.2万平方米的景观带内,植物搭配上选取了白蜡、红枫等适宜本地气候的观叶观花树种,展现出四季不同景色,增强城市风貌辨识度和群众生活舒适度。

位于凤城五路与朱宏路立交东北角的新建绿地公园,占地1.6万平方米,巧妙利用现状地形高差,通过微地形梳理,形成了高低起伏的立体景观空间。公园里既有廊桥、谷地、林荫道,也有儿童娱乐空间、老年活动空间。结合休闲场地,栽植有不同品种的乡土植物,打造出层次丰富、色彩斑斓、功能合理的城市公园景观,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休闲的城市绿地空间。

今年以来,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着眼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运动空间,结合城市慢行系统和生态空间布局,大力开展市级、区级、社区级绿道建设,连接贯通各个园林绿化节点和旅游场所,形成科学的串联城市社区和公共空间绿道网络空间,构建连续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不断提高城市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改善市民居住体验,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便利。截至11月底,西安市累计建成城市绿道185公里,完成年度任务(100公里)的185%,预计今年年底,全市城市绿道将达到1800公里以上。

试点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不断优化绿地空间布局

根据住建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23〕31号)要求,结合西安市实际,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全面梳理城市公园绿地中的空闲地、可供游憩活动的草坪区和林下空间等,制定开放共享计划,科学编制试点实施方案,规范开放共享区域、开放时间、可开展的活动类型、游客承载量,根据具体方案完善设施配套、提升服务功能、加强植物养护管理和游客服务保障等措施。首批开放12个共计115万平方米城市绿地作为第一批试点,内容包括帐篷露营、亲子活动、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

每逢周末,杜邑遗址公园的草坪上聚满了露营的市民,他们享受着阳光和野餐的快乐,草坪上追逐的孩子与天空中的风筝一样,自由、快乐。新晋网红打卡地的渭河城市运动公园作为一个开放式公园,视野开阔,开放式的大块绿地成为踏青、野炊、露营、拍照、遛娃的宝藏空间。位于西安东北部灞河入渭口三角洲区域的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分为“野趣、精致、时尚、河道”四大展示板块,从西门进入园区,步行10到15分钟就能够看到一大片树林,人们在这里扎帐篷、放风筝、慢跑,此外公园里还有游乐场、餐厅等设施。沣河生态公园是西安西郊首个大型免费滨水景区,沿河岸设置有围栏,植物空间、湿地空间和人行步道空间相互交融……

今年以来,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国家园林城市复审为契机,不断加快提升城市绿化建设指标,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31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500万平方米)的106%;改造提升绿地面积117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100万平方米)的117%;栽植乔木25.1万株,完成年度任务(20万株)的125%;各项任务均超额超前完成年度任务。下一步,将不断优化城市公园绿地布局,重点关注老人、儿童和特殊人群需求,合理建设地形、园路和设施,打造全天候、全龄化的游园环境,增强公园绿地普惠性,逐步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赵丽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