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今日冬至,今年过年到底冷不冷?

作者:民俗科普知识

导语:“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今日冬至,今年过年到底冷不冷?

冬至,是大陆农历二十四节气当中第22个节气,是被最早测算出来的节气,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就被我们老祖宗用土圭测日影测定出来了。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今日冬至,今年过年到底冷不冷?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至的解释是:“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意思是冬至这一天是阴气收敛最重、阳气开始萌发的时候,所以是冬季的开始。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节气,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黑夜最长、白昼最短的一天,因此又叫“日短至”。过了冬至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今日冬至,今年过年到底冷不冷?

古人把每个节气的15天分为三候,用来更准确的描述节气特点,冬至分为三候为: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意思是说:“冬至节气的第一个5天,蚯蚓交结表示此时气候寒冷凛冽到了极致;到了冬至节气的第二个5天,麋感阳气而解角,说见鹿角解下;到了冬至节气的最后一个5天,水者天一之阳所生,阳生而动,今一阳初生,故云耳。”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今日冬至,今年过年到底冷不冷?

在民间有谚语说“冬月冬至早,冬天更寒冷”,意思是说,冬至出现早的年份,往往预示着当年冬天会加寒冷一些。

那么,冬至要“早、晚”是怎么判断的呢?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十一月中气,也就是说,冬至必须出现在农历十一月份里,如果没有,就要闰一个月,让冬至出现在农历十一月份里,这样才能避免与回归年脱节,顺应寒暑的变化,防止与四季脱节。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今日冬至,今年过年到底冷不冷?

所谓的“早、晚”是指对应的农历日期来说的,具体来说,出现在农历十一月上旬就是“早冬至”,出现在农历十一月下旬就是“晚冬至”。

今年冬至确实有点早,出现在农历十一月初十这天,相比往年来得比较早。根据“冬月冬至早,冬天更寒冷”的民谚说法,冬至来得越早,整个冬季会越寒冷。

老话还有“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的说法,意思是说,如果冬至这一天是晴天,那么到过年的时候,天气就会非常寒冷,甚至有可能冻死牛。当然,这里用了一种夸张的说法,意思是表明冬天比较寒冷。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今日冬至,今年过年到底冷不冷?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大降温,那么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呢?过年天气怎么样呢?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给我们总结了一套判断方法。我们先收藏一下,今天正好是冬至,我们可以记录一下天气情况,过后对照一下,看看准不准!

1、冬至在月头,过年不穿袄;

2、冬至比较暖,烤火到小满;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今日冬至,今年过年到底冷不冷?

3、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

4、冬至若有霜,过年大雪降;

5、冬至若有雨,来年淅沥沥;

6、冬至若有雪,来年地如铁;

7、冬至若有风,必定冷半冬;

8、冬至在月末,大雪齐纷飞;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今日冬至,今年过年到底冷不冷?

9、冬至在月中,单衣能过冬;

10、冬至要有霜,过年必下雪;

11、冬至要有雨,来年下大雨;

12、冬至不吹风,冷到五月中;

13、冬至后有风,夏至后有雨;

14、冬至晴,立春冷;

15、冬至无南风,夏至旱得凶;

16、冬至无雪一冬晴,冬至有雪连九天;

17、冬至下雨,晴到年底;

18、冬至有雪,九九有雪;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今日冬至,今年过年到底冷不冷?

19、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无雪冷半冬;

20、冬至雨,年必晴;冬至晴,年必雨;

21、冬至月尾,大冷正二月;

22、冬至月中,无雪过冬;

23、冬至月头,有天无日头;

24、冬至在月腰,有米无柴烧;

25、冬至在月尾,长牛细子不知归;

26、冬至在月头,寒在三九尾;

27、冬至在月中,无被不用慌;

28、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冬至暖,明春暖得晚;

29、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以上这些农谚出自不同地区,所以,看上去有一些自相矛盾,是因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总结出来的。

今天是冬至,我们可以记录一下天气,对照农谚,看看还准不准了!

#头条首发挑战赛#​#头条创作挑战赛#​#今日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