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今日冬至,今年過年到底冷不冷?

作者:民俗科普知識

導語:“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今日冬至,今年過年到底冷不冷?

冬至,是大陸農曆二十四節氣當中第22個節氣,是被最早測算出來的節氣,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就被我們老祖宗用土圭測日影測定出來了。

“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今日冬至,今年過年到底冷不冷?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至的解釋是:“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意思是冬至這一天是陰氣收斂最重、陽氣開始萌發的時候,是以是冬季的開始。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節氣,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黑夜最長、白晝最短的一天,是以又叫“日短至”。過了冬至之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

“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今日冬至,今年過年到底冷不冷?

古人把每個節氣的15天分為三候,用來更準确的描述節氣特點,冬至分為三候為: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意思是說:“冬至節氣的第一個5天,蚯蚓交結表示此時氣候寒冷凜冽到了極緻;到了冬至節氣的第二個5天,麋感陽氣而解角,說見鹿角解下;到了冬至節氣的最後一個5天,水者天一之陽所生,陽生而動,今一陽初生,故雲耳。”

“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今日冬至,今年過年到底冷不冷?

在民間有諺語說“冬月冬至早,冬天更寒冷”,意思是說,冬至出現早的年份,往往預示着當年冬天會加寒冷一些。

那麼,冬至要“早、晚”是怎麼判斷的呢?

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十一月中氣,也就是說,冬至必須出現在農曆十一月份裡,如果沒有,就要閏一個月,讓冬至出現在農曆十一月份裡,這樣才能避免與回歸年脫節,順應寒暑的變化,防止與四季脫節。

“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今日冬至,今年過年到底冷不冷?

所謂的“早、晚”是指對應的農曆日期來說的,具體來說,出現在農曆十一月上旬就是“早冬至”,出現在農曆十一月下旬就是“晚冬至”。

今年冬至确實有點早,出現在農曆十一月初十這天,相比往年來得比較早。根據“冬月冬至早,冬天更寒冷”的民諺說法,冬至來得越早,整個冬季會越寒冷。

老話還有“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的說法,意思是說,如果冬至這一天是晴天,那麼到過年的時候,天氣就會非常寒冷,甚至有可能凍死牛。當然,這裡用了一種誇張的說法,意思是表明冬天比較寒冷。

“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今日冬至,今年過年到底冷不冷?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大降溫,那麼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呢?過年天氣怎麼樣呢?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就給我們總結了一套判斷方法。我們先收藏一下,今天正好是冬至,我們可以記錄一下天氣情況,過後對照一下,看看準不準!

1、冬至在月頭,過年不穿襖;

2、冬至比較暖,烤火到小滿;

“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今日冬至,今年過年到底冷不冷?

3、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

4、冬至若有霜,過年大雪降;

5、冬至若有雨,來年淅瀝瀝;

6、冬至若有雪,來年地如鐵;

7、冬至若有風,必定冷半冬;

8、冬至在月末,大雪齊紛飛;

“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今日冬至,今年過年到底冷不冷?

9、冬至在月中,單衣能過冬;

10、冬至要有霜,過年必下雪;

11、冬至要有雨,來年下大雨;

12、冬至不吹風,冷到五月中;

13、冬至後有風,夏至後有雨;

14、冬至晴,立春冷;

15、冬至無南風,夏至旱得兇;

16、冬至無雪一冬晴,冬至有雪連九天;

17、冬至下雨,晴到年底;

18、冬至有雪,九九有雪;

“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今日冬至,今年過年到底冷不冷?

19、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無雪冷半冬;

20、冬至雨,年必晴;冬至晴,年必雨;

21、冬至月尾,大冷正二月;

22、冬至月中,無雪過冬;

23、冬至月頭,有天無日頭;

24、冬至在月腰,有米無柴燒;

25、冬至在月尾,長牛細子不知歸;

26、冬至在月頭,寒在三九尾;

27、冬至在月中,無被不用慌;

28、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冬至暖,明春暖得晚;

29、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

以上這些農諺出自不同地區,是以,看上去有一些自相沖突,是因在不同地區,不同氣候條件總結出來的。

今天是冬至,我們可以記錄一下天氣,對照農諺,看看還準不準了!

#頭條首發挑戰賽#​#頭條創作挑戰賽#​#今日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