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贺的庶民生涯之谜

作者:当代江西
近日,海昏侯刘贺主墓正式向社会开放,人们有机会近距离一览震惊中外的海昏侯墓内中形貌。从一代帝王沦为一介庶民,刘贺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平民生涯?

在刘贺短短的人生中,庶民生涯占了近三分之一。身为庶民的刘贺虽然生活无忧,但是行动受限制。当了十年的庶民,刘贺是怎么熬过来的?解开这个谜,要从汉宣帝刘询给山阳郡太守张敞下发的一道密诏说起。

刘贺的庶民生涯之谜

《海昏十谜》黎隆武 著

宣帝的密诏

《汉书·武五子传》记载:“大将军光更尊立武帝曾孙,是为孝宣帝。即位,心内忌贺,元康二年遣使者赐山阳太守张敞玺书曰:‘制诏山阳太守:其谨备盗贼,察往来过客。毋下所赐书!’”

“毋下所赐书”,说明宣帝的这道诏书属于密诏。宣帝之所以用密诏这种罕见的方式,是因为这封诏书所针对的人物特殊——前皇帝刘贺。刘贺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牵动着宣帝的心。

从密诏下发的时间(元康二年)来看,这一年是宣帝即位后的第十年,也是刘贺被废黜皇位后的第十年。

宣帝亲政前,“政事壹决于光”。按照霍光废黜刘贺皇位时所效仿的“伊尹废太甲”典故,前皇帝刘贺一直是霍光手里一枚很重要的、制约皇帝的“棋子”。只要宣帝不听话,刘贺这枚“棋子”随时都有“复活”的可能。

地节二年三月,霍光去世,宣帝终于在登基6年后亲政。宣帝亲政之后,又用了两三年时间肃清盘踞在朝堂的霍光残余势力,渐渐将朝堂权力收归己有,成为大汉朝真正意义上的天子。至此,霍光当年留下的刘贺这枚“棋子”已经失去了价值。但是,刘贺毕竟是前皇帝,只要刘贺在,宣帝就没法子放下心。

刘贺的庶民生涯之谜

海昏侯刘贺主墓面向公众开放,12月15日迎来首批参观游客。

画眉的张敞

宣帝这道密诏的接收对象,是山阳郡太守张敞。

在西汉历史上,张敞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有个成语叫“张敞画眉”,说的是张敞任京兆尹的时候,因喜欢替妻子画眉而被政敌攻击。

《汉书·张敞传》记载:“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然敞无威仪……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

从上述史料可以推知,张敞是一位能力很强的官员,得到了朝堂上下的一致认可,也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连皇帝都要护着他。

刘贺称帝时,张敞的职务是太仆丞。太仆负责皇帝车驾安全,太仆丞就是太仆的助手,跟随太仆护卫皇帝车驾安全。刘贺即位后不久,对霍光等老臣没有丝毫奖赏,却急着提拔了自己的昌邑旧部。作为太仆丞的张敞对此很不以为然,于是就上书劝谏新帝刘贺。

《汉书·张敞传》记载了张敞的谏言:“国辅大臣未褒,而昌邑小辇先迁,此过之大者也。”以太仆丞的卑微身份,张敞竟然敢严厉批评新帝,其胆识和勇气着实过人。

刘贺被废黜皇位后,张敞因敢谏而扬名,被提拔为豫州刺史。后又因为屡次向朝廷上书进谏,被宣帝征召为太中大夫。在太中大夫职位上,张敞因刚正不阿而得罪了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遭到霍光打压,被调往函谷关任都尉,远离了朝堂。宣帝亲政后,将张敞调任为山阳太守,并在刘贺被废黜皇位的第十年,专门给张敞下了上述密诏。

宣帝之所以派张敞去山阳并给他下密诏,就是因为以他对张敞的了解,只有张敞这个能力强情商高的人,才能领悟透密诏“其谨备盗贼,察往来过客”的深意:既要监视刘贺的一举一动,又必须确保刘贺的绝对安全。

宣帝在如何对待前皇帝刘贺这件事情上,可谓煞费苦心:在宣帝看来,他亲政前,一旦刘贺遭遇什么变故,天下人都会把账算到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头上;他亲政后,若刘贺发生什么意外,则将陷他于不义。

刘贺的庶民生涯之谜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鎏金青铜纽钟。李梦玉 / 摄

张敞的密奏

张敞准确地领悟了宣帝的心思,将自己上任以来所了解到的关于刘贺的所有情况,条分缕析地奏报上去。宣帝从张敞的密奏中看到了一个对皇位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的刘贺,从而放下了“忌贺”之心。

张敞的密奏,是关于刘贺庶民生涯的唯一一份文献记载,信息丰富,对于今人了解刘贺被废黜皇位后的日常起居生活等情况,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详录如下:

臣敞地节三年五月视事,故昌邑王居故宫,奴婢在中者百八十三人,闭大门,开小门,廉吏一人为领钱物市买,朝内食物,它不得出入。督盗一人别主徼循,察往来者。以王家钱取卒,迾宫清中备盗贼。臣敞数遣丞吏行察。

四年九月中,臣敞入视居处状,故王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身体长大,疾痿,行步不便。衣短衣大绔,冠惠文冠,佩玉环,簪笔持牍趋谒。臣敞与坐语中庭,阅妻子奴婢。臣敞欲动观其意,即以恶鸟感之,曰:“昌邑多枭。”

故王应曰:“然。前贺西至长安,殊无枭。复来,东至济阳,乃复闻枭声。”臣敞阅至子女持辔,故王跪曰:“持辔母,严长孙女也。”臣敞故知执金吾严延年字长孙,女罗紨,前为故王妻。察故王衣服言语跪起,清狂不惠。妻十六人,子二十二人,其十一人男,十一人女。昧死奏名籍及奴婢财物簿。

臣敞前书言:“昌邑哀王歌舞者张修等十人,无子,又非姬,但良人,无官名,王薨当罢归。太傅豹等擅留,以为哀王园中人,所不当得为,请罢归。”

故王闻之曰:“中人守园,疾者当勿治,相杀伤者当勿法,欲令亟死,太守奈何而欲罢之?”其天资喜由乱亡,终不见仁义如此。后丞相御史以臣敞书闻,奏可。皆以遣。

刘贺的庶民生涯之谜

图为墓中刚出土的残牍。图源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密奏里的秘密

从“臣敞地节三年五月视事”来看,张敞任山阳太守是在地节三年五月,这一年是宣帝即位后的第七年。此前一年,辅政长达19年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去世,宣帝得以亲政。也就是说,霍光死后才一年,宣帝在忙着清理盘踞在朝堂的霍系势力的同时,就将张敞调到山阳任太守。宣帝“心内忌贺”,由此可见一斑。

宣帝密诏下发的元康二年,张敞已任山阳太守3年之久。宣帝在这个时候给他下密诏,是在提醒他要密奏刘贺的情况。

从“臣敞数遣丞吏行察”来看,张敞就任山阳太守后,已经多次派人去刘贺府上察看,对刘贺的情况很了解。他告诉宣帝,刘贺一直居住在故昌邑王宫中,府上有奴婢183人,平常大门紧闭,只开一扇小门。

府里经常会差遣一位“廉吏”通过这个小门外出采买食物,每天早上送一趟食物进去,此外,就几乎没有人进出。还有一位“督盗”,负责察视往来人员是否有异常。刘贺还花钱雇用了士卒,巡逻王宫周围,防备盗贼出入等。

由此可见,在故昌邑王府中,刘贺阖府上下不能随便出入,基本上没有什么行动自由,实际上就是处于被幽禁的状态。用今天的法律术语来说,刘贺被“监视居住”了。

张敞在就任山阳太守的第二年九月,曾亲自去故昌邑王府上察看。这次察看应该是一次没打招呼的突击上门检查,张敞看到了一个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刘贺形象:“故王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身体长大,疾痿,行步不便。衣短衣大绔,冠惠文冠,佩玉环,簪笔持牍趋谒。”

刘贺“簪笔持牍趋谒”,可见他对太守的到来没有准备。张敞上门的时候,刘贺应该是在看书或者是在竹牍上写字。听说太守到了,刘贺急急慌慌地过来谒见,因腿脚有“疾痿”而行走不便。

“簪笔持牍”应该是刘贺被幽禁时的生活常态。结合刘贺墓中出土的《论语》《易经》《礼记》《孝经》等儒家典籍来分析,刘贺在庶民阶段没少读书和写字。

张敞奏章上说刘贺只有二十六七岁的年龄,却“青黑色”“少须眉”“行步不便”,这说明刘贺的身体状况不好,表现出“疾痿”的病态,并且“清狂不惠”,精神不太正常,心智也不怎么聪慧。

张敞将自己看到的情况如实向宣帝奏报,“上由此知贺不足忌”。所谓“不足忌”,也就意味着宣帝暂时放下了对刘贺的忌惮。

从奏章中的“敞前书言”来看,张敞不是第一次向宣帝密报刘贺的情况。奏章中说到此前汇报过一次关于昌邑哀王歌舞伎女张修等10人的情况。说张修等人是良家女,不是王的姬妾,也没有入官籍,鉴于昌邑哀王已故,应当将她们放回本家。张敞上一次的奏报得到了宣帝的批准。

综上所述,张敞就任山阳太守以来,对刘贺一直盯得很紧,看得很牢。刘贺的一举一动,尽在张敞的视线里,当然也就都在宣帝的掌握中。

作者:黎隆武

来源:“当代江西”微信公众号

刘贺的庶民生涯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