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视角读三国志21、曹操由英雄变成奸雄

作者:正史故事

#文章首发挑战赛#

新视角读三国志21、曹操由英雄变成奸雄

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笔者认为,人都是有两面性的,所以,曹操既是英雄,也是奸雄。

当他为国家统一而奋战的时候,就是英雄;当他为个人利益弄权的时候,就是奸雄。

赤壁之战以前,曹操英雄的成分多一些;之后,他奸雄的成分多一些。或者说,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就由英雄变成奸雄了。

《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的烈火,毁灭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他此后再也没有能够踏上江南的土地。

曹操心里也明白,恢复国家统一的大业,在短时间内,恐怕是没有希望了。于是,曹操重点专注于治理北方,同时开始追求自己的权力、名誉、地位和利益,个人野心也膨胀起来。

公元208年,曹操改革中央官制,废除三公,重新设立丞相。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之后,为了防止大臣专权,废掉丞相制度,设立了三公和尚书台。

新视角读三国志21、曹操由英雄变成奸雄

三公是司徒、太尉、司空,级别很高,但权力不大;尚书台协助皇帝处理朝政,是个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权力很大,但级别不高。这样,朝廷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

东汉这样的体制,是不利于曹操专权的,所以,曹操恢复了丞相制度,自任为丞相,开府治事,统领百官,登上了权力高峰。

公元211年,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任命儿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并为丞相副手,设置下属官员。

当时,曹操已近六旬,他开始为身后事考虑了。曹操需要培养自己的儿子,以便延续权力。

公元212年,曹操让汉献帝以功高为由,给了他一项特殊的荣誉,准许他朝见天子时,可以缓步而行,而不用小步快走;准许他上朝时,可以佩戴武器,穿着鞋子;在朝堂上,司仪官只报他的官衔,而不称呼名字,显示对他的尊敬。

新视角读三国志21、曹操由英雄变成奸雄

公元213年,曹操让汉献帝册封他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从此,魏国开始建立自己的社稷宗庙,并设置尚书、侍中、六卿等官职,很像一个国家了。曹操的野心,已经暴露无遗。

公元214年,汉献帝颁诏宣布,曹操的职位,在诸侯王之上,并把他的官印改为金印,系印丝绳用红色。

公元216年,曹操觉得称魏公仍不过瘾,又让汉献帝改封他为魏王,他可以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儿子们也都被封为列侯。

公元217年,曹操让汉献帝给了他最高的待遇,出门打着天子的旌旗,按照皇帝的规格警戒,乘坐皇帝的专车,使用皇帝的服饰、礼乐和仪式。

这样,曹操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了。

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曹操要代汉自立了,可是,曹操始终没有迈出这一步。

新视角读三国志21、曹操由英雄变成奸雄

对这个问题,史学界有不同的意见,比较多的看法是,曹操想当周文王,把改朝换代的事情,交给儿子去办。果然,在曹操去世的当年,曹丕就废汉建魏了。

从史书记载来看,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后,简直判若两人。赤壁之战以前,曹操立志恢复国家统一,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帜,意气风发,南征北战,统一了北方,很少追求个人的名誉地位。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疯狂攫取自己的利益和政治资本,几乎每年都有新花样,一步步地得到了他所想要的所有东西。

曹操的野心和所作所为,自然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曹操的阵营,与孙刘两家不太一样,情况比较复杂。

新视角读三国志21、曹操由英雄变成奸雄

曹操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打的是朝廷的旗号。在朝廷百官中,有的是忠于曹氏的,有的则是忠于汉室的,甚至在曹操自己的队伍里,也有以恢复汉室为己任的,如荀彧、毛玠等人。

当曹操尊奉天子、讨伐不臣、匡扶汉室的时候,他们志向一致,能够同心协力;而当曹操野心暴露、危害汉室的时候,他们便离心离德了,荀彧就公开反对曹操称魏公。

曹操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强硬手段,先后杀害了孔融、崔琰等名士,毛玠免官入狱,荀彧忧郁而死,曹操也因此背上了奸雄的骂名。

大臣们尚且如此,贵为天子的汉献帝,肯定心中更为不满。汉献帝当时已经近三十岁了,他十分聪明,并非昏庸无能之辈,只是朝廷大厦已倾,他无能为力罢了。

早在公元200年,汉献帝的岳父、车骑将军董承,就宣称接受天子密诏,与刘备、种辑、吴子兰、王子服等人,密谋诛杀曹操,结果没有成功,除刘备以外,其他人均被曹操杀害。

新视角读三国志21、曹操由英雄变成奸雄

公元216年,就是曹操称魏王的那一年,宫中又发生一件大案。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不满曹操专权,几年前给父亲伏完写过一封信,要求父亲诛杀曹操。

伏完当时任屯骑校尉,因畏惧曹操,未敢行动。伏完病死后,这封信却暴露了,曹操大怒,诛杀了伏皇后和她的兄弟们。这成了曹操犯上作乱的罪状,使他的奸雄之名进一步坐实。

曹操在攫取个人利益的同时,也精心治理北方。他在政治上,打破世族门第观念,实行“唯才是举”,三次下发“求贤令”,选拔任用了一大批人才;在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度,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社会治理上,尚礼重法,惩办豪强,改革户籍,减轻百姓负担,提倡廉洁;在文化上,重视国家的文化建设,加强对图书的保护和收集,建立了魏国的国家藏书,加强对宗教和少数民族的管理。

曹操在治理北方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统一天下的大业,一有机会,就率军出征。公元211年,曹操西征,用了两年时间,消灭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平定了凉州。

新视角读三国志21、曹操由英雄变成奸雄

公元215年,曹操迫降张鲁,得到汉中,但后来又被刘备夺去了。从公元213年到公元219年,曹操几次讨伐孙权,但都是半途而废,没有达到目的。

当时,三足鼎立已经形成,孙刘两家常常联手对抗曹操,曹操没有能力恢复国家统一了。

综观曹操一生,不管他是英雄也好,奸雄也罢,总起来说,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军事家,同时也是文学家和书法家,他为中国北方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