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王智华 赵全堂
视频加载中...
“二十二岁的生日,我会铭记一辈子”
一切始于今年春天
为了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
3月份开始身体准备
5月份进一步配型成功
从不敢相信“能帮到别人”的心愿就要成真
到由于受捐患者病情不稳定
而导致捐献时间的一推再推
最终
“这是我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
竟定格在潘焱焱22岁的生日当天
12月12日
在这最寒冷的季节里
在自己的出生纪念日
潘焱焱为另一个生命
为另一个家庭
送去了重生的火种
视频加载中...
“我一定要救他”
父亲脑梗多年
母亲腰椎动了手术
初中一毕业
18岁的潘焱焱就走上了谋生 持家之路
造血干细胞捐献
源于参加输血
参加输血
源于
要为国家 社会出一份力
源于
“一个有病人的家庭的苦,我都懂!”
“我怕影响采集质量”
22岁
正是很多同龄人刚刚走出校门
尚一脸青涩 孩子气的年龄
捐献准备流程中个体的剧烈反应
导致他“呼吸都是疼的”
“呼吸都成了一种奢望”
到底要不要吃上一颗开出的止疼药?
潘焱焱痛苦着 纠结着
从白天忍到天黑
从天黑忍到午夜
他怕
怕吃了止疼药会影响捐献质量
直到医生打消他的顾虑
视频加载中...
“我会更加义无反顾”
“再有机会,你还会选择捐献造血干细胞吗?”
面对记者最后的问题
面对妈妈自豪的:我生了一个好儿子!
一直略显腼腆的潘焱焱
轻松而又坚定:
“我会更加义无反顾”
视频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