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王智華 趙全堂
視訊加載中...
“二十二歲的生日,我會銘記一輩子”
一切始于今年春天
為了這次造血幹細胞捐獻
3月份開始身體準備
5月份進一步配型成功
從不敢相信“能幫到别人”的心願就要成真
到由于受捐患者病情不穩定
而導緻捐獻時間的一推再推
最終
“這是我做過的最有意義的事”
竟定格在潘焱焱22歲的生日當天
12月12日
在這最寒冷的季節裡
在自己的出生紀念日
潘焱焱為另一個生命
為另一個家庭
送去了重生的火種
視訊加載中...
“我一定要救他”
父親腦梗多年
母親腰椎動了手術
國中一畢業
18歲的潘焱焱就走上了謀生 持家之路
造血幹細胞捐獻
源于參加輸血
參加輸血
源于
要為國家 社會出一份力
源于
“一個有病人的家庭的苦,我都懂!”
“我怕影響采集品質”
22歲
正是很多同齡人剛剛走出校門
尚一臉青澀 孩子氣的年齡
捐獻準備流程中個體的劇烈反應
導緻他“呼吸都是疼的”
“呼吸都成了一種奢望”
到底要不要吃上一顆開出的止疼藥?
潘焱焱痛苦着 糾結着
從白天忍到天黑
從天黑忍到午夜
他怕
怕吃了止疼藥會影響捐獻品質
直到醫生打消他的顧慮
視訊加載中...
“我會更加義無反顧”
“再有機會,你還會選擇捐獻造血幹細胞嗎?”
面對記者最後的問題
面對媽媽自豪的:我生了一個好兒子!
一直略顯腼腆的潘焱焱
輕松而又堅定:
“我會更加義無反顧”
視訊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