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太监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弃还使劲巴结,原因很简单

作者:曦言说

太监是指被阉割后为皇室或贵族服务的男性。太监制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西周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历经两千多年。

太监的数量和影响力也随着各个朝代的变化而有所增减,特别是在东汉、唐朝和明朝,太监的势力达到了顶峰,甚至干预了朝政和军事,引发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变革。

而且,由于净身之后,太监的正常生理特征受损,他们的生殖器官无法正常运作,所以他们在如厕时只能选择蹲着。

与此同时,由于他们无法正常排尿和排便,因此在如厕时还会产生一定的不好气味,因此他们在宫中就有了“腌臜阉人”的称号。

但在古代,太监的身份和身上的气味都为人所不齿,为何宫中的嫔妃还想方设法地去巴结?

为何太监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弃还使劲巴结,原因很简单

一、太监的历史

太监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周礼》中,提到了“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这说明西周时期已经有了使用阉人的制度,但是人数不多,地位低下,只是负责一些杂务和传令。

不过,这个时候的阉人还不叫太监。

到了战国时期,阉人开始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如秦国的赵高等。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阉人的数量也大幅增加,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陵中就有阉人三百余人。

汉朝时期,阉人的数量和地位都有所提高,他们被统称为“宦者”或“宦官”,并且开始担任皇帝和皇后的侍从。

为何太监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弃还使劲巴结,原因很简单

隋唐时期,阉人的势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不仅在宫廷中担任重要职务,还广泛介入政治和经济领域,如高力士。

高力士,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他作为唐玄宗的心腹亲信,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政治事件,如平定韦后之乱、太平公主之乱、安史之乱等。

并且,他的权力极大,几乎可以左右朝政,文武百官都要巴结他,他的财富也超过了王侯。

高力士在唐玄宗离世之后,被安置到了巫州之地,随后获得了赦免。然而,在返回家乡京城的途中,听闻玄宗驾崩的消息,令其肝肠寸断,悲从中来,最终因为难以压抑内心的痛苦而不幸吐血身亡。

为何太监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弃还使劲巴结,原因很简单

他为朝廷所追封的赠号是扬州大都督,并且陪伴着唐玄宗长眠于泰陵墓穴之中,成为玄宗皇帝忠心耿耿的殉葬者。

到了唐朝后期,太监的势力达到了另一个顶峰,他们掌握了神策军,甚至有立废皇儿之大权。

宋朝时期,太监的势力有所收敛,宋太祖禁止太监干预政事,宋朝的皇帝也遵循了祖训。虽然宋朝也有一些祸国太监,如童贯、梁师成等,但太监的权力并没有凌驾于丞相之上。

元朝时期,太监的势力也不大,元朝的皇帝多信任蒙古贵族和汉人文臣,太监只是负责一些宫廷事务。

为何太监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弃还使劲巴结,原因很简单

而太监一词的含义的演变要追溯到明朝。

明代的宫廷里,有十二个监,分别管理不同的事务,如内务、祠祭、御马、御药、御膳、御用、御仪、御园、御库、御府、御驾、御前等。

每个监的首领,都被称为太监,这个称呼,原本是表示他们的职位和地位,而不是他们的身体状况。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明令禁止太监干政,但明成祖即位后开始重用太监。

明朝的太监不仅在宫廷中担任重要职务,还广泛介入政治和经济领域,如刘瑾、魏忠贤、郑和等。他们与内阁和东林党争夺权力,导致了明朝的动荡和衰败。

崇祯帝即位后大杀太监,结束了太监专政的局面。

为何太监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弃还使劲巴结,原因很简单

在清代时期,太监的势力呈现出逐步消退的趋势,朝廷对于太监的管制力度也日渐强化。

除了清末时期曾出现了性质较为特殊且数量有限的极个别深受倚重的太监略微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力外,其他时候并未出现过任何形式的宦官专政现象。

清朝的太监主要是管理宫廷的日常事务,如安德海、李莲英等。清末时期,太监的数量也大大减少,随着清朝的灭亡,太监制度也随之结束。

二、太监是皇帝的近侍

在中国古代的宫廷里,太监是一群特殊的存在。他们因为身体的残缺,失去了作为男人的尊严和权利,但却因为能够接近皇帝,而拥有了不少的权力和影响。

为何太监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弃还使劲巴结,原因很简单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从幼年就被选入宫中,与皇帝一同成长,形成了深厚的友谊和忠诚。如果是从小陪伴皇帝成长的太监,他们在皇帝面前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甚至皇帝也常常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或者向他们诉说心事和烦恼。在这样的环境下,太监对于妃嫔们的命运,有着极大的影响。

妃嫔们虽然是皇帝的妻妾,但却不一定能得到皇帝的宠爱和青睐。她们在宫中,要面对无尽的争斗和勾心斗角,要时刻提防别人的陷害和算计。

她们的地位和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们能否生下皇帝的儿子,也就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但要想生下皇子,首先要得到皇帝的召见和沐浴。而这一点,就需要太监的帮助和支持。

为何太监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弃还使劲巴结,原因很简单

如果皇帝身边的太监,能够在适当的时机,为某位妃嫔说些好话,夸奖她的美貌和才华,或者暗示她的孕期和吉祥。

那么皇帝就可能对她产生好感和兴趣,从而召见她入宫,或者赐她一些珍贵的礼物和荣耀。

如果妃嫔能够抓住这个机会,讨好皇帝,使他满意和高兴,那么她就有可能怀上皇子,也就为自己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她能够生下皇子,那么她的位份就会被提高,甚至有可能会被封为贵妃或者皇后,享受无上的荣华富贵,也能够保护自己的家族和亲友,免受他人的欺凌和威胁。

为何太监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弃还使劲巴结,原因很简单

因此,不少妃嫔都明白,与太监交好,是她们在宫中生存和发展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她们会用各种方式,来拉拢和笼络太监。她们希望通过这些方法,能够赢得太监的信任和好感,从而为自己的前途铺平道路。

三、皇帝赋予太监的权力

太监作为服侍皇帝的一群人,在宫廷管理制度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规章,对于皇宫内的一切事务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不止皇帝,皇宫里的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被安排地明明白白。皇帝更是连私生活都饱受限制。

为何太监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弃还使劲巴结,原因很简单

从起床到就寝,从朝见群臣到阅览奏章,从祭祀祖先到游览园林,皇帝都有固定的规范和礼仪,不容有丝毫的差错和懈怠。

在皇帝的私生活上,还要规定皇帝每月要与后宫中的妃嫔轮流侍寝,每次只能选一人,不能有任何的偏爱和随意。

到了清朝,这套后宫管理制度并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完善和严密。

清朝的皇帝,除了要遵守明朝的规定,还要按照满族的传统,每年要在春节、端午、中秋、冬至等节日,与后宫中的妃嫔一起举行一些祭祀和庆祝的活动,以示对祖宗和天地的敬意和感恩。

为何太监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弃还使劲巴结,原因很简单

清朝的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地选取和召见妃嫔,必须经过一个专门的机构的安排和监督。这个机构就是敬事房。

在每一部描绘清朝宫殿生活的戏剧作品中,敬事房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这一机构乃清代皇宫内部各机关所掌管之要职,隶属于内务府,其职责在于监管皇后及妃嫔居所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太监与宫女之事务。

敬事房中的总管太监,堪称太监群体之中位尊权重者,他们要承担的责任并不仅限于照料皇上日常起居及其在宫廷内的礼仪事宜,更须服务于皇帝的庄严寝殿和挑选娘娘之重大使命。

他们要根据皇帝的喜好和后宫的情况,每月为皇帝安排一定的侍寝名单,每次只能选一位妃嫔,不能有重复和遗漏。

为何太监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弃还使劲巴结,原因很简单

而为皇帝选取新的妃嫔、从全国各地的名门之女中挑选出合适的候选人一事,也归敬事房的太监,再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考核,最后由皇帝亲自选定。

这样,敬事房太监就成了后宫中的最高权力者,他们可以左右皇帝的私生活,也可以影响后宫中的妃嫔的命运。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自己的绿头牌能到皇帝目光所及的显眼之处,那么在这佳丽三千的后宫之中,自己得到宠幸、怀上龙子,甚至是成为贵妃和皇后的几率也就更大。

为了自己的前程,忍受一些太监身上的异味,又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

不过,即使太监拥有常人所没有的权力,但这一群体的建立终归是封建制度的糟粕,这些旧时代的可怜人,也是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