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太監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棄還使勁巴結,原因很簡單

作者:曦言說

太監是指被閹割後為皇室或貴族服務的男性。太監制度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從西周時期開始,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曆經兩千多年。

太監的數量和影響力也随着各個朝代的變化而有所增減,特别是在東漢、唐朝和明朝,太監的勢力達到了頂峰,甚至幹預了朝政和軍事,引發了許多曆史事件和變革。

而且,由于淨身之後,太監的正常生理特征受損,他們的生殖器官無法正常運作,是以他們在如廁時隻能選擇蹲着。

與此同時,由于他們無法正常排尿和排便,是以在如廁時還會産生一定的不好氣味,是以他們在宮中就有了“腌臜閹人”的稱号。

但在古代,太監的身份和身上的氣味都為人所不齒,為何宮中的嫔妃還想方設法地去巴結?

為何太監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棄還使勁巴結,原因很簡單

一、太監的曆史

太監的起源有多種說法。

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在《周禮》中,提到了“宮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絕也”。這說明西周時期已經有了使用閹人的制度,但是人數不多,地位低下,隻是負責一些雜務和傳令。

不過,這個時候的閹人還不叫太監。

到了戰國時期,閹人開始出現在政治舞台上,如秦國的趙高等。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閹人的數量也大幅增加,據《史記》記載,秦始皇陵中就有閹人三百餘人。

漢朝時期,閹人的數量和地位都有所提高,他們被統稱為“宦者”或“宦官”,并且開始擔任皇帝和皇後的侍從。

為何太監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棄還使勁巴結,原因很簡單

隋唐時期,閹人的勢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他們不僅在宮廷中擔任重要職務,還廣泛介入政治和經濟領域,如高力士。

高力士,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他作為唐玄宗的心腹親信,參與了許多重大的政治事件,如平定韋後之亂、太平公主之亂、安史之亂等。

并且,他的權力極大,幾乎可以左右朝政,文武百官都要巴結他,他的财富也超過了王侯。

高力士在唐玄宗離世之後,被安置到了巫州之地,随後獲得了赦免。然而,在傳回家鄉京城的途中,聽聞玄宗駕崩的消息,令其肝腸寸斷,悲從中來,最終因為難以壓抑内心的痛苦而不幸吐血身亡。

為何太監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棄還使勁巴結,原因很簡單

他為朝廷所追封的贈号是揚州大都督,并且陪伴着唐玄宗長眠于泰陵墓穴之中,成為玄宗皇帝忠心耿耿的殉葬者。

到了唐朝後期,太監的勢力達到了另一個頂峰,他們掌握了神策軍,甚至有立廢皇兒之大權。

宋朝時期,太監的勢力有所收斂,宋太祖禁止太監幹預政事,宋朝的皇帝也遵循了祖訓。雖然宋朝也有一些禍國太監,如童貫、梁師成等,但太監的權力并沒有淩駕于丞相之上。

元朝時期,太監的勢力也不大,元朝的皇帝多信任蒙古貴族和漢人文臣,太監隻是負責一些宮廷事務。

為何太監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棄還使勁巴結,原因很簡單

而太監一詞的含義的演變要追溯到明朝。

明代的宮廷裡,有十二個監,分别管理不同的事務,如内務、祠祭、禦馬、禦藥、禦膳、禦用、禦儀、禦園、禦庫、禦府、禦駕、禦前等。

每個監的首領,都被稱為太監,這個稱呼,原本是表示他們的職位和地位,而不是他們的身體狀況。

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後,明令禁止太監幹政,但明成祖即位後開始重用太監。

明朝的太監不僅在宮廷中擔任重要職務,還廣泛介入政治和經濟領域,如劉瑾、魏忠賢、鄭和等。他們與内閣和東林黨争奪權力,導緻了明朝的動蕩和衰敗。

崇祯帝即位後大殺太監,結束了太監專政的局面。

為何太監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棄還使勁巴結,原因很簡單

在清代時期,太監的勢力呈現出逐漸消退的趨勢,朝廷對于太監的管制力度也日漸強化。

除了清末時期曾出現了性質較為特殊且數量有限的極個别深受倚重的太監略微具備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力外,其他時候并未出現過任何形式的宦官專政現象。

清朝的太監主要是管理宮廷的日常事務,如安德海、李蓮英等。清末時期,太監的數量也大大減少,随着清朝的滅亡,太監制度也随之結束。

二、太監是皇帝的近侍

在中國古代的宮廷裡,太監是一群特殊的存在。他們因為身體的殘缺,失去了作為男人的尊嚴和權利,但卻因為能夠接近皇帝,而擁有了不少的權力和影響。

為何太監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棄還使勁巴結,原因很簡單

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從幼年就被選入宮中,與皇帝一同成長,形成了深厚的友誼和忠誠。如果是從小陪伴皇帝成長的太監,他們在皇帝面前則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甚至皇帝也常常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或者向他們訴說心事和煩惱。在這樣的環境下,太監對于妃嫔們的命運,有着極大的影響。

妃嫔們雖然是皇帝的妻妾,但卻不一定能得到皇帝的寵愛和青睐。她們在宮中,要面對無盡的争鬥和勾心鬥角,要時刻提防别人的陷害和算計。

她們的地位和安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她們能否生下皇帝的兒子,也就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但要想生下皇子,首先要得到皇帝的召見和沐浴。而這一點,就需要太監的幫助和支援。

為何太監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棄還使勁巴結,原因很簡單

如果皇帝身邊的太監,能夠在适當的時機,為某位妃嫔說些好話,誇獎她的美貌和才華,或者暗示她的孕期和吉祥。

那麼皇帝就可能對她産生好感和興趣,進而召見她入宮,或者賜她一些珍貴的禮物和榮耀。

如果妃嫔能夠抓住這個機會,讨好皇帝,使他滿意和高興,那麼她就有可能懷上皇子,也就為自己的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她能夠生下皇子,那麼她的位份就會被提高,甚至有可能會被封為貴妃或者皇後,享受無上的榮華富貴,也能夠保護自己的家族和親友,免受他人的欺淩和威脅。

為何太監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棄還使勁巴結,原因很簡單

是以,不少妃嫔都明白,與太監交好,是她們在宮中生存和發展的一條重要的途徑。

她們會用各種方式,來拉攏和籠絡太監。她們希望通過這些方法,能夠赢得太監的信任和好感,進而為自己的前途鋪平道路。

三、皇帝賦予太監的權力

太監作為服侍皇帝的一群人,在宮廷管理制度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規章,對于皇宮内的一切事務都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和管理。

不止皇帝,皇宮裡的每個人每天的生活,都被安排地明明白白。皇帝更是連私生活都飽受限制。

為何太監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棄還使勁巴結,原因很簡單

從起床到就寝,從朝見群臣到閱覽奏章,從祭祀祖先到遊覽園林,皇帝都有固定的規範和禮儀,不容有絲毫的差錯和懈怠。

在皇帝的私生活上,還要規定皇帝每月要與後宮中的妃嫔輪流侍寝,每次隻能選一人,不能有任何的偏愛和随意。

到了清朝,這套後宮管理制度并沒有改變,反而更加完善和嚴密。

清朝的皇帝,除了要遵守明朝的規定,還要按照滿族的傳統,每年要在春節、端午、中秋、冬至等節日,與後宮中的妃嫔一起舉行一些祭祀和慶祝的活動,以示對祖宗和天地的敬意和感恩。

為何太監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棄還使勁巴結,原因很簡單

清朝的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地選取和召見妃嫔,必須經過一個專門的機構的安排和監督。這個機構就是敬事房。

在每一部描繪清朝宮殿生活的戲劇作品中,敬事房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這一機構乃清代皇宮内部各機關所掌管之要職,隸屬于内務府,其職責在于監管皇後及妃嫔居所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太監與宮女之事務。

敬事房中的總管太監,堪稱太監群體之中位尊權重者,他們要承擔的責任并不僅限于照料皇上日常起居及其在宮廷内的禮儀事宜,更須服務于皇帝的莊嚴寝殿和挑選娘娘之重大使命。

他們要根據皇帝的喜好和後宮的情況,每月為皇帝安排一定的侍寝名單,每次隻能選一位妃嫔,不能有重複和遺漏。

為何太監身上有臭味,妃子不嫌棄還使勁巴結,原因很簡單

而為皇帝選取新的妃嫔、從全國各地的名門之女中挑選出合适的候選人一事,也歸敬事房的太監,再經過嚴格的審查和考核,最後由皇帝親自標明。

這樣,敬事房太監就成了後宮中的最高權力者,他們可以左右皇帝的私生活,也可以影響後宮中的妃嫔的命運。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自己的綠頭牌能到皇帝目光所及的顯眼之處,那麼在這佳麗三千的後宮之中,自己得到寵幸、懷上龍子,甚至是成為貴妃和皇後的幾率也就更大。

為了自己的前程,忍受一些太監身上的異味,又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呢?

不過,即使太監擁有常人所沒有的權力,但這一群體的建立終歸是封建制度的糟粕,這些舊時代的可憐人,也是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