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吸取专业知识、播撒教育智慧,天河这样推动国家课改落地

作者:南方都市报
吸取专业知识、播撒教育智慧,天河这样推动国家课改落地

南都讯 12月20日,“2023年广东省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成果推广暨广州市天河区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项目成果全国展示活动”在广州市天河区举行。深化落实国家课程改革,天河区持续在行动。在活动上,天河区教育局、天河区课改“种子校”华阳小学、天河外国语学校分别作了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报告。从区域层面、学校层面分享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质量提升项目的实践心得与成果。

天河区教育局:

推动国家课改落地贡献天河教育智慧

“新一轮的国家课程改革为基础教育界带来了无尽的活力,清晰地指向了素质教育的愿景,显示出了不可估量的意义。广州天河深知,必须加快步伐,探索育人方式的变革,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地。”在报告环节,天河区教育局局长龚维说。

吸取专业知识、播撒教育智慧,天河这样推动国家课改落地

天河区教育局局长龚维作“天河区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报告

躬身探索课改的过程并非坦途。教学实践中,天河区发现了三个突出的问题:学校对课程的正确认识有待提升、教师的育人理念和方式科学性有待加强、促进学生成长教学评价有待完善。

秉承着敢为人先的精神,天河区主动出击、攻破教育难题。龚维介绍,2021年春天,经过半年多的对接,天河区与华东师大课程所合作项目,天河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质量提升项目正式启动,致力于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

从“教为主”转向“学为主”,从“知识导向”转向“素质导向”, 天河区围绕两个转向,在区域行政管理、研训管理、学校实践三个层面实施课改行动。

在行政管理层面,天河区以行政力量“软督促”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天河区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育质量提升项目方案,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由全国一流的专家团队指导。同时,天河区优选种子学校先行试点。在前期广泛动员、学校自愿的基础上,遴选出有强烈意愿的17所学校,作为“种子学校”,这17所学校覆盖天河教育5大片区,涵盖了小学12所、初中3所、完全中学2所。

“天河区实施‘1+N’模式,按选定种子学校进行试点,同时辐射非种子学校的思路推进。每所种子学校对接2~3所非种子学校,形成‘1+N’学习共同体,从而覆盖区内几乎所有学校,实现资源共享。”龚维说。

在区域教学管理层面,天河区通过培教研赛,以理念更新推进教学改革。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所以三年为周期,为该项目精心设计了系统性、专业性的培训方案,极大点燃天河教育人的课改热情。天河区先后安排了10余批教师到上海接受线下培训,参训教师达600余人。天河区贯通“区域教研、片区教研、校本教研”三级教研,以各片区种子学校为中心,以点带面,带动其他非种子学校,形成学习共同体。

此外,2021至2023年,天河区的省、市、区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课题立项为394项,“学历案”专项立项课题32项,其中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7项,市教研院课题3项,区级教育规划课题22项。

在学校实践探索层面,一校一案,以三个专业支架驱动课程改革真正落地。通过在学校一级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17所种子学校厘清了学校育人目标、办学理念,形成了学校教育哲学,深刻理解了国家课程的重要性,“因校制宜”制定了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此外,学校教研组一级编制“学期课程纲要”、学校备课组或教师编写“单元学历案”,总体形成三个专业支架,驱动课程改革真正落地。

“通过为期3年的课程改革,天河区教师教学观念更为科学、学生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学校办学路径更加明晰、教育评价体系更加健全。”课改不是昙花一现的阶段性任务,而是常态化、持续性的行动。为期三年的课改质量提升工作即将圆满结束,但天河区在深化课改行动上仍将步履不停。龚维表示,在未来,天河区将巩固第一批种子学校成果、动员遴选新一批种子学校、开发一套区域课改培训课程、建设一支课改实践骨干队伍,助力走深走实。

华阳小学:

校本化、专业化、常态化

组合支架助力教师深化课程改革

“以专业的方式做好育人这件事,华阳小学的老师们是认真的。”天河区华阳小学校长陈丽霞分享了学校如何走好从理念到设计、从实施到素养的高质量育人的长征。

吸取专业知识、播撒教育智慧,天河这样推动国家课改落地

天河区华阳小学校长陈丽霞作“华阳小学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报告

校本化是路径,专业化是核心,常态化是追求。

华阳小学以“让学校成为一个温暖童年、照亮梦想、向阳生长的地方”为办学愿景,以培育“阳光七品”太阳娃为育人目标,并以此为引领,一致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实施、评价与保障,最大程度支撑目标达成。

据陈丽霞介绍,华阳小学的“七彩生本自立课程”获得了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我是华阳小主人”童梦课程、“都市小农夫智慧种植”童创课程,少科院星辰大海至远课程……这些都是深受“太阳娃”们喜欢的课程。

可是,学校老师深知,国家课程才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而华阳小学的校本课程过于庞杂。于是,学校结合育人目标,将其瘦身为“童梦、童创、至远”三个课程群,并与劳动、综合实践、科学、人工智能等课程整合实施,排入课表。

陈丽霞告诉在场嘉宾和老师,“学期课程纲要、单元学历案、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这一套组合支架,正是华阳小学开展课程改革的“秘密武器”。

实际上,学期课程纲要用孩子看得懂的语言,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进行一致性的整体规划,对老师们而言并非易事。为此,华阳小学在开学第一周,各学科都面向学生上一节特别的“学期课程纲要”分享课,“实践下来发现,孩子们兴趣浓厚,在课后仍在津津乐道应该如何设计自己的大单元作品。”陈丽霞说。

单元学历案为强化学科实践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通过共同集备、常态使用、项目引领,课标、教材、学情调查表成了老师们离不开的三大件,老师得以站在更高的维度审视单元和教材。

此外,“视频俱乐部”引入了华阳小学后,学校创建了专业共同体的学习情境,老师们利用切片、回放等方式,在一个个聚焦、放大的细节中,能够更关注学生的真实学习。

真实的数据说明课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丽霞给出了一组数据——在有353人参加的“华阳小学三年课改行动调查”中发现,认为课堂观察促进了团队专业成长的教师为93.77%,有94%的教师能在课堂上使用学历案,还有44%老师经常使用“单元大任务”统摄整个单元的学习。

“‘课程目标素养化、课程内容结构化、学习方式实践化’,真正做起来并非易事。老师们不怕付出、勇于实践,只为专业成长,只为更好地育人。”陈丽霞说。

天河外国语学校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课改引领创办“学术型中学”

邀请华东师大课程所教授开展讲座、购买学历案相关书籍供教师阅读、每年4月开展学术节活动、制定《大单元学历案实施方案》……常态化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天外”)持续在行动。

吸取专业知识、播撒教育智慧,天河这样推动国家课改落地

天河外国语学校校长胡东作“天河外国语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报告

在分享中,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校长胡东介绍道,学校申报成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省级示范校、广州市中小学深度教学课堂改革实验项目试点学校等。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以学评教”更是成为了天外老师们的共识,并形成了从观念到行动上的实效转变——从教为中心转变为学为中心,从知识为重转变为素养为重,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学校高三老师许泽然在教学中还总结了这样的方法:见解让学生自由讲,问题让学生充分提,重点让学生积极议,思路让学生自己悟,规律让学生反复找,总结让学生自己写,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了教学效果。”

“通过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我们认真思考了学校的教育哲学,规划了学校的发展愿景:以外语为学科特色、以多元为文化特征、以和雅为人才规格、以卓越为质量追求的示范学校。”胡东分享道,除了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外,天外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建立立己达人课程、科技创新课程、语言文学课程、体育艺术课程和国际理解课程,为学生的多样化成长服务。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如何让常态课能成为公开课和示范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胡东表示,专家为天外的课改打开了一扇窗,让天外的老师用专家研究的角度来思考学校的教学工作。

课改囊括了多方面的提升与改变。通过读书学习、研讨交流,天外首先让教师得到专业成长。理想的课程要成为现实,必须通过课堂去落实。天外老师还从评价维度、学习过程对课堂进行优化和改革。

胡东表示,为提升学校的整体质量,天外还提出创办“学术型中学”的目标。学校还将继续从教师专题培训、小组合作学习、智慧课堂、深度教学、资源建设、课题研究这六大方面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校的学术品质。

“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师成长的规律、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主动建构学校的课程、课堂,只有用专业学术的高度来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才能高质量发展。”胡东说。

策划:王卫国 李阳

统筹:尹来 梁艳燕 叶可可 游曼妮 刘哲

采写:南都记者 杨晓彤 梁艳燕 孙小鹏 叶斯茗

视频:马强 蔡文茵 罗雪纯

摄影:冯宙锋 陈辉

技术:麦毓轩

实习生:马蕴凌 区栩婧

设计:张博 张许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