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权威解析】堪比“三九”  频频触底? 浅说本次极端低温天气

作者:九派快讯

【来源:吉林省气象局】

12月15日开始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我省气温一路走低,16日全省开启“速冻”模式,气象部门先后发布了寒潮、严寒预警。18日早晨全省大部最低气温低于-23℃,东部山区冷到“发紫”,最低气温降至-32℃,全省最低气温出现在和龙百里为-39.6℃。预计,此轮低温天气将持续至22日,23日全省气温自西向东开始回升,极端低温时段将告一段落。

【权威解析】堪比“三九”  频频触底? 浅说本次极端低温天气

这样的极端低温天气如何形成?

为什么东南部地区反而更冷?

1

有强大的冷空气活动。东北的公众对“西伯利亚冷空气”都不陌生,因为西伯利亚地区是造成东北地区的寒潮严寒天气的强冷空气的必经之路,这次的冷空气也不例外,从5千米左右高空(500hPa)温度分布上可以看到,来自极地庞大的冷气团自西北向东南经西伯利亚扩散,冷空气的前沿推进到长江以南,冷气团的中心长时间盘踞东北,中心强度也长时间维持在-40℃以下,近地面呈现一个庞大的大陆冷高压,这就是此次低温天气的根源。

【权威解析】堪比“三九”  频频触底? 浅说本次极端低温天气

5千米高空冷空气分布

2

长白山脉阻挡造成冷空气堆积。在这庞大冷气团控制下,为什么各地的地面气温差异很大,特别是我省东部山区气温较平原区相差10℃以上?这与地形有很大的关系,在1500米左右的高空(850hPa)冷空气受到地形阻挡影响,在山脉的西侧有冷空气的堆积,冷空气堆积、下沉,在山前形成冷堆,山区和平原的温度差得以体现。

2

夜间长波辐射降温。低温天气的成因除了冷空气的活动和堆积,另一方面就是夜间辐射降温。白天,地面及其附近空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升温;夜间,地面及其附近空气因向外辐射长波而降温。辐射降温与当地的气象条件、地形和地表状况密切相关。气象条件方面,辐射降温在晴朗、干燥、微风或静风的夜间尤其明显,气温也下降得厉害;地形和地表方面,山区和积雪覆盖区都有利于强辐射降温的出现。

【权威解析】堪比“三九”  频频触底? 浅说本次极端低温天气

500米左右的高空(850hPa)冷空气和地形分布

寒潮预警和严寒预警有何区别?

这次冷空气活动吉林省气象部门先后发布了寒潮和严寒预警,这两种预警有什么区别?

答案是有,而且区别明显。

首先在基本概念有区别。寒潮可以解释为“寒冷空气如潮水般涌来”,也有“冷涌”这一说法,表示的强冷空气活动快速活动。严寒则是可以解释为“严重的寒冷”,表示是可以引发灾害的寒冷的程度。

基于基本概念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预警标准。在我省现行的预警信号标准中,寒潮蓝色预警信号为24小时最低气温降温幅度大于等于8℃;严寒蓝色预警信号持续2日最低气温低于-32℃。因此,寒潮不仅考虑冷空气相对当前气温的强度,还有冷空气影响的速度,属于“动态的冷”,通常伴有雨雪、大风;而严寒表示的冷空气的绝对强度,且有一定的持续性,是“静态的冷”,通常出现晴空、静风。

以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寒潮可能出现在春、秋、冬等季节,严寒则只属于冬季;有寒潮不一定伴有严寒,但有严寒之前多有寒朝出现。

以通化县观测的温度变化过程为例,可以将17日凌晨作为分界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5日早晨开始17日凌晨,气温一路下降,甚至于每日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也没能阻挡住冷空气温度下降的脚步,最低气温累计下降幅度19.3℃,与之相反的地面气压迅速升高,表明冷高压自西北向东南快速推进;第二阶段:17日凌晨以后,温度很明显的日变化,入夜以后气温迅速下降,日出以后气温明显回升,同时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比较低,此时就是低温严寒阶段。

15-18日通化县气温(红色)、气压(黑色)变化曲线

专家建议

1

当前气温持续偏低,各地能源供应需求显著增加,要着重做好各类能源的储备和调配,确保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能源需求;供热企业适时加强供暖力度,保障居民生活用度;同时各类企业加强维护管网设施,防止各类管道冻堵和爆裂。

2

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科学调控棚室、圈舍温度以预防棚室蔬菜、花卉的冻害和家禽家畜的冻伤。

信息来源:吉林省气象台台长 陈长胜

【权威解析】堪比“三九”  频频触底? 浅说本次极端低温天气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