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權威解析】堪比“三九”  頻頻觸底? 淺說本次極端低溫天氣

作者:九派快訊

【來源:吉林省氣象局】

12月15日開始受較強冷空氣影響我省氣溫一路走低,16日全省開啟“速凍”模式,氣象部門先後釋出了寒潮、嚴寒預警。18日早晨全省大部最低氣溫低于-23℃,東部山區冷到“發紫”,最低氣溫降至-32℃,全省最低氣溫出現在和龍百裡為-39.6℃。預計,此輪低溫天氣将持續至22日,23日全省氣溫自西向東開始回升,極端低溫時段将告一段落。

【權威解析】堪比“三九”  頻頻觸底? 淺說本次極端低溫天氣

這樣的極端低溫天氣如何形成?

為什麼東南部地區反而更冷?

1

有強大的冷空氣活動。東北的公衆對“西伯利亞冷空氣”都不陌生,因為西伯利亞地區是造成東北地區的寒潮嚴寒天氣的強冷空氣的必經之路,這次的冷空氣也不例外,從5千米左右高空(500hPa)溫度分布上可以看到,來自極地龐大的冷氣團自西北向東南經西伯利亞擴散,冷空氣的前沿推進到長江以南,冷氣團的中心長時間盤踞東北,中心強度也長時間維持在-40℃以下,近地面呈現一個龐大的大陸冷高壓,這就是此次低溫天氣的根源。

【權威解析】堪比“三九”  頻頻觸底? 淺說本次極端低溫天氣

5千米高空冷空氣分布

2

長白山脈阻擋造成冷空氣堆積。在這龐大冷氣團控制下,為什麼各地的地面氣溫差異很大,特别是我省東部山區氣溫較平原區相差10℃以上?這與地形有很大的關系,在1500米左右的高空(850hPa)冷空氣受到地形阻擋影響,在山脈的西側有冷空氣的堆積,冷空氣堆積、下沉,在山前形成冷堆,山區和平原的溫度差得以展現。

2

夜間長波輻射降溫。低溫天氣的成因除了冷空氣的活動和堆積,另一方面就是夜間輻射降溫。白天,地面及其附近空氣吸收太陽短波輻射而升溫;夜間,地面及其附近空氣因向外輻射長波而降溫。輻射降溫與當地的氣象條件、地形和地表狀況密切相關。氣象條件方面,輻射降溫在晴朗、幹燥、微風或靜風的夜間尤其明顯,氣溫也下降得厲害;地形和地表方面,山區和積雪覆寫區都有利于強輻射降溫的出現。

【權威解析】堪比“三九”  頻頻觸底? 淺說本次極端低溫天氣

500米左右的高空(850hPa)冷空氣和地形分布

寒潮預警和嚴寒預警有何差別?

這次冷空氣活動吉林省氣象部門先後釋出了寒潮和嚴寒預警,這兩種預警有什麼差別?

答案是有,而且差別明顯。

首先在基本概念有差別。寒潮可以解釋為“寒冷空氣如潮水般湧來”,也有“冷湧”這一說法,表示的強冷空氣活動快速活動。嚴寒則是可以解釋為“嚴重的寒冷”,表示是可以引發災害的寒冷的程度。

基于基本概念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預警标準。在我省現行的預警信号标準中,寒潮藍色預警信号為24小時最低氣溫降溫幅度大于等于8℃;嚴寒藍色預警信号持續2日最低氣溫低于-32℃。是以,寒潮不僅考慮冷空氣相對目前氣溫的強度,還有冷空氣影響的速度,屬于“動态的冷”,通常伴有雨雪、大風;而嚴寒表示的冷空氣的絕對強度,且有一定的持續性,是“靜态的冷”,通常出現晴空、靜風。

以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寒潮可能出現在春、秋、冬等季節,嚴寒則隻屬于冬季;有寒潮不一定伴有嚴寒,但有嚴寒之前多有寒朝出現。

以通化縣觀測的溫度變化過程為例,可以将17日淩晨作為分界線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5日早晨開始17日淩晨,氣溫一路下降,甚至于每日白天吸收的太陽輻射也沒能阻擋住冷空氣溫度下降的腳步,最低氣溫累計下降幅度19.3℃,與之相反的地面氣壓迅速升高,表明冷高壓自西北向東南快速推進;第二階段:17日淩晨以後,溫度很明顯的日變化,入夜以後氣溫迅速下降,日出以後氣溫明顯回升,同時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都比較低,此時就是低溫嚴寒階段。

15-18日通化縣氣溫(紅色)、氣壓(黑色)變化曲線

專家建議

1

目前氣溫持續偏低,各地能源供應需求顯著增加,要着重做好各類能源的儲備和調配,確定工業生産和居民生活的能源需求;供熱企業适時加強供暖力度,保障居民生活用度;同時各類企業加強維護管網設施,防止各類管道凍堵和爆裂。

2

要注意根據天氣變化,科學調控棚室、圈舍溫度以預防棚室蔬菜、花卉的凍害和家禽家畜的凍傷。

資訊來源:吉林省氣象台台長 陳長勝

【權威解析】堪比“三九”  頻頻觸底? 淺說本次極端低溫天氣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