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阿哥也有等级,虽有基本保障,但要想更好,还得努力奋斗

作者:qzuser

我们通过许多的清朝影视剧了解到了,清朝的皇子都是被称为阿哥的,为了区分他们,都会在阿哥两字之前加上他们的序齿,也就是把他们按数字进行排序。

而有些皇帝的处于婴幼儿时期的皇子,是在没有序齿的时候就夭折了的,这些皇子则是连被记载在册的机会都不会有。

清朝阿哥也有等级,虽有基本保障,但要想更好,还得努力奋斗

虽然都被称呼为阿哥,但其实这都是他们在没有职权和册封之时,区分于其他世家宗族子弟的称呼而已,当时被称为阿哥的不只是皇帝的儿子,只要是皇室宗族的子弟都可以被称呼为阿哥。

“光头阿哥”就是说明阿哥是没有实权的,有的只是光秃秃的身份,而皇族子弟的等级都是由皇帝册封得来的,而清代阿哥的等级还是不少的。

这些都是针对皇室宗族的爵位等级划分,至于其他异姓功臣的爵位和蒙古爵位的等级划分是另外有相关规定的。

清朝阿哥也有等级,虽有基本保障,但要想更好,还得努力奋斗

虽说清代偏袒自己的族人,但是也不会让他们的后人一直世代继承这些爵位的,一般情况下,这些爵位在后代世袭的时候都是需要降级继承的。

毕竟这些宗室的后代子弟是越来越多的,如果不限制世袭制度,就会造成爵位过多的结果,然后就会进一步的增加国家财政的压力,严重一点就会带来灭国之相。

根据资料记载,和硕亲王的岁俸银也就是一年的工资是一万两,同时还要加上禄米1万斛,古代的俸禄是指两样工资,俸是银子禄则是指粮食。就连宗室爵位里最低等的奉恩将军也有110两的俸银,以及禄米110斛。

虽然这样的待遇看起来比和硕亲王的待遇少了不止一点,但其实对于古时的人们,这些就算是比较高的待遇了。起码能够保证他们一个正常小家一年的花销,还会有结余。

清朝阿哥也有等级,虽有基本保障,但要想更好,还得努力奋斗

这样的政策也是为了让宗族子弟,在无权无长辈扶持的情况下能够生活的相对好一点,毕竟百姓一家几口一年的花销也不过一二两而已。

一般来说,当朝皇帝的儿子也就是皇子,他们最低的封号也是从固山贝子开始的,当然也有例外存在,在清朝初期的时候,还是有个别的皇子是只封为镇国将军的。

这可能与清朝初期封爵的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在清朝初期,只根据他们的功绩来进行册封,因为那时的清朝最需要的就是用实力来扩充疆土,以实现定天下的目标,而封爵正是一项用来激励臣子建功立业的手段。

后来经过演变之后,形成了十二等级的封爵制度,并确立了可以永久世袭不用降级的“铁帽子王”爵位,只有八位,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期。

清朝阿哥也有等级,虽有基本保障,但要想更好,还得努力奋斗

这里就说明了,在这些爵位之中,能够世袭罔替的只有八王而已,其他的爵位都是每代降级的,等到降到最低级的时候,下一代的后代就成为了平民的身份,没有爵位可以继承了。这其实是为了让这些八旗子弟能够有上进心,不要把祖先打下的爵位肆意的挥霍,最终变成“废物”而制定的规则。

所以清朝的宗室子弟即使身带爵位也是不会轻易颓废的,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还是比较重视的,毕竟他们也不能够保证在几代之后,自己的后代会不会沦为庶民。

而只要他们足够努力有才能创造功绩的话,有可能会被当代皇帝允许几代的世袭罔替,或是得到晋升爵位的机会,让自己身上的爵位可以在继续世袭几代。

清朝阿哥也有等级,虽有基本保障,但要想更好,还得努力奋斗

而在清朝时期,就算是身为皇子的阿哥也不是就一定能够晋升为和硕亲王的,因为皇子数量的不同,不同的皇帝对于自己儿子的划分是不一样的,有些儿子比较多,自己又活的比较长的皇帝,在册封的时候都是比较小心的,不会一下就封的太多、太高的。

比如康熙时期,每一次的册封都是几个几个的进行,而且一般都是从底层的固山贝子册封开始的,后来的晋升都是根据自己办事的功劳,以及康熙的满意程度进行逐级晋升的。

而因为康熙帝的较长的在位时间,他比较大的几个儿子都成功的熬到了和硕亲王的地位。而在雍正时期,又册封了自己的几个兄弟为亲王,其中与他关系较好,对他十分忠心的几个包括怡亲王都被封为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清朝阿哥也有等级,虽有基本保障,但要想更好,还得努力奋斗

总的来说,清代的阿哥都是满人的称呼,他们获得的爵位也是属于宗室爵位体系中的,但是却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容易就可以得到的。

每一位的爵位不是自己祖辈用命拼回来的,就是自己对于朝廷有贡献才得到的,能够一直受祖辈恩惠的几乎没有,而且没落的很快。

而关于清代阿哥的等级制度,在《清史稿》等许多的文献之中早就记录在册了,而这项制度最终的目的还是给所有的皇室宗族子弟一个生活的保障,维护这些宗族的特殊地位和待遇,只不过它也不是无限制的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