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史上“最可敬”的太监,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1字,却救下千人性命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宦官篡权、为乱朝纲的故事屡见不鲜。然而,也有一些太监在历史的浪潮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他们高尚的品格和无私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其中,一位太监在宣读圣旨时故意念错了一个词,挽救了数千人的生命,成为历史上最受尊敬的太监之一。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

这个太监就是张居翰,生活在唐末五代。

历史上太监的形象往往是一个狡猾、投机取巧的群体,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在这样的群体中,如果一个人能够保持自己的风格,不被世俗所左右,就显得十分尊贵。

太监没有生育的能力,不能靠血缘建立亲密的关系,所以需要找一些“干爹”、“义子”来集中权力。

史上“最可敬”的太监,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1字,却救下千人性命

由于当时形势十分混乱,张居翰早年没有能力自保,也深陷于其中。他和他的义父经历重重危机,才在宫廷中拥有了自己的地位。

张居翰原本是宫中的一个小人物,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有着超越自己身份的远大抱负。

唐懿宗年间,他作为掖庭令张从玫养子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然而,他的智慧和忠诚才是他真正的座右铭。他曾任学士院法官、宰相、内庭裁判官,一步一步稳步前进。

唐末,昭宗皇帝试图振兴唐朝,但被军阀朱温胁迫并杀害。太监成了这场纷争的牺牲品,很多人死在了这里。

张居翰在旧友的帮助下死里逃生,这是命运之神给他的又一次机会,他不知道,这个机会会把他引向更辉煌的舞台。

为了躲避朱全忠的追捕,张居翰投奔李克用,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成为他麾下的将军。后来,又追随他的儿子李存勖。

李存勖渴望称霸这个行业,而张居翰则是他的得力助手,虽然权势越来越大,但他的内心始终保持着一种平静和纯洁的感觉。

史上“最可敬”的太监,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1字,却救下千人性命

他从不沉溺于权力,保持低调和谨慎。当他看见不公时,仍然会挺身而出。

张居翰协助李存勖取得了一次次战争的胜利。在李存勖的领导下,唐朝消灭了显赫的后梁政权,瞄准了蜀国政权。

蜀国看到唐军的英勇和势不可挡的气势,为了保证百姓的安全,选择了投降。但此时,李存勖杀红了眼,杀心难以抑制,想将和后蜀皇帝王衍有关的全部处死,写下“王衍一行,并宜杀戮。”

张居翰看到这个无情的命令,冒险将“行”改为“家”,挽救了许多无辜的生命。这一行动显示了他非凡的勇气和善良。

虽然换了一个字,王衍一家还是要被砍头,但与他有关的一千多名随从却幸免于难。由于政务繁忙,李存勖也没有时间将这件事彻查到底,把事情调查到底。

巧合的是,李存勖的情绪来去自如,张居翰擅自更改圣旨一事就平静地过去了。

史上“最可敬”的太监,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1字,却救下千人性命

因为连他自己也忘了自己写的什么,居翰改了圣旨后也没受到责罚。再加上当时的动荡局势,一个月后,李存勖在一场意外中去世,使真相变得更加困难。

张居翰的故事不像那些当权的人那样响亮和辉煌,但他的行为却比许多皇帝更令人难忘。

在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公正的心。他的一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活在平凡中却写着不平凡。

最终,厌倦了朝廷的勾心斗角,张居翰选择了辞官归隐,远离尘世。张居翰坚持在乱世做一个好人,也算好人有好报。

他的晚年平静而安详,仿佛是他颠沛生活后给他的回馈。在那里,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结束了他的一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