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武帝看不上胡人进贡的动物,扔笼子里喂老虎,老虎却伏地不起

作者:史为今用

前言

一只小狮子,让老虎伏地退避,这是怎么回事?中原帝国,何以向一只旷野之王俯首?神兽传说,真的是避邪镇宅的灵药?还是一场源自民间迷信的传说游戏?

汉武帝看不上胡人进贡的动物,扔笼子里喂老虎,老虎却伏地不起

一、为讨汉武帝欢心,小国进贡秘密异兽

汉武帝刘彻是个雄心勃勃的帝王,上台伊始就以“加强边防,打击匈奴”为由,大力开拓西域、增加汉朝疆土。为了巩固西域地区的汉朝统治,他先后派遣张骞、 等人出使西域数十国,要求他们归顺汉朝。

很多西域小国面临汉朝大军压境的现实,为保全自身安全,纷纷向汉朝称臣朝贡。其中有一个处在西域西北的小国,因看到汉军骑兵的强大实力,主动派出使团,要将当地最神秘的“圣兽”献给汉武帝,以示藩属和忠心。

在武帝元朔二年冬,这支西域使团终于到达汉朝都城长安,向汉武帝献上他们口中的“乌兹密”——一种极为珍稀,闻所未闻的生物。这让整个宫廷中上下都十分好奇:这小国送来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异兽?会是一种吉祥物,还是不祥之兆?

汉武帝看不上胡人进贡的动物,扔笼子里喂老虎,老虎却伏地不起

二、武帝轻视圣兽,置之老虎囚笼之中

几日后,西域使团护送着笼中异兽,终于进宫面圣。汉武帝也极为好奇,第一眼就要看个明白。只见使者打开了笼子,里面走出一只体型硕大,浑身短毛,头上的鬃毛尤其浓密的动物。它四肢粗壮有力,眼神凶恶,步伐沉稳,看上去有一定威慑力。

汉武帝围着它转了几圈,心中却失望不已:这不就是西域产的大型犬类吗,与中原遍地的狼狗并没什么不同!

汉武帝看不上胡人进贡的动物,扔笼子里喂老虎,老虎却伏地不起

加上这身污浊的长毛,看着就让人不悦。一定是这小国听到朕要收服天下万兽,想要讨些便宜吧,那这种野狗也配称为“圣兽”?太不入流了!

武帝心中既觉无趣,又有些脸上无光。当即想要当场检验这“圣兽”的真假:便命人将其带到长安养虎园的一个大铁笼中,给它做伴的,还特意选择了这儿最凶悍强壮的老虎——来一场生死相争,看看什么才是百兽的霸主!

汉武帝看不上胡人进贡的动物,扔笼子里喂老虎,老虎却伏地不起

三、老虎低头伏地 ,汉武帝勃然大怒

虎园中,鼓声如雷,群臣一片肃静,都在等着这场戏剧性的较量结果——谁才配称为真正的兽中之王。只见劲虎低吼一声,抬起前爪就要向圣兽扑去。

然而就在这电光火石般的一瞬,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只见那只浑身鬃毛的“圣兽”突然停下脚步,四肢着地,毫不退缩地与老虎对视;接着只见那只盘踞在这囚笼十余载的老虎,竟然前爪一软跪下,整个头颅低到尘埃之中,再也不敢抬头。

汉武帝看不上胡人进贡的动物,扔笼子里喂老虎,老虎却伏地不起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汉武帝整个人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只觉一股怒火直冲上头顶:简直是天大的玩笑!明明只不过一只大型山犬,还敢在朕面前颠覆虎王的尊严!这简直是对皇权的嘲弄!眼见满堂文武都在窃窃私语,武帝勃然大怒:当今天子的颜面荡然无存,实在再也抬不起头来!

当时他就下了急旨:立刻将这只不入流带下去,重新换只更为凶悍强壮的老虎,我要见狗血淋漓的场面!直至它被活生生咬碎吞食干净为止!

汉武帝看不上胡人进贡的动物,扔笼子里喂老虎,老虎却伏地不起

四、朝臣大开眼界,一夜集思广益

于是这只西域“圣兽”又被押送到养虎园的第二个大铁笼中。这次它要对阵的,是一只刚从北方草原捕捉来的雄壮老虎,据说手下留情也能轻松咬断猎物的脊骨。然而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当这只“圣兽”进入笼中,巨虎对它产生了同样的本能性惧怕和退让,整个巨型身躯竟然也伏身在地,不敢动弹!

这下可把整个朝堂搅得沸沸扬扬,三呼万岁的殿内人声鼎沸。不是武帝被欺骗就是虎王身负奇病,一时间传言满天飞。众人都在疑惑,这到底是什么怪物!于是汉武帝勃然下令,要求朝臣们在一天之内,想方设法查明此事的确切原因与详情,并上奏明日朝会。

汉武帝看不上胡人进贡的动物,扔笼子里喂老虎,老虎却伏地不起

那一夜,汉武帝手下那些谋士百官,翻遍典籍,走访群众,甚至追问当年出使西域的张骞等何以对这种生物毫无印象。终于在黎明时分,稀里糊涂中弄清了那只神异生物的真实身份——原来它就是传说中广袤草原之王“狮子”,远在青藏高原之外的偏西之地就有它们生息。狮子的体型与老虎相近,四肢强健,额头宽大,浑身金黄鬃毛更是威武非凡。最重要的是,它那种生来的霸气十足与高傲神情,会让很多野生动物都本能地感到敬畏,不敢轻举妄动。

对此,汉武帝极为惊讶并有些自嘲:原来这就是草原真正的君主,竟然是老虎的对手!当日自己的那番轻视,实在是小看了天地间物种奥妙的丰富性。这西域小国费尽心机将狮子送来,也是想讨好的一片苦心!当即下令,要朝臣们再详细了解这种兽类的习性,以防他日有失。

汉武帝看不上胡人进贡的动物,扔笼子里喂老虎,老虎却伏地不起

五、狮子形象深入民间,中原文化中广为流传

汉武帝这次的轻敌,反倒让“狮子”这一形象更深入中原百姓的想象。在后世的典籍绘画、神话文学甚至建筑中,各种威武的狮子造型随处可见:朝廷机关大门前常站立巍峨的石狮子塑像,很多兵器和器具上也会有小巧精致的狮头装饰,就连一些大户人家为了镇宅避邪,也会在自家门前放置这种兽王造型......可以说,这一外来形象已经融入中国艺术文化当中,被赋予了广泛的象征寓意。

汉武帝看不上胡人进贡的动物,扔笼子里喂老虎,老虎却伏地不起

六、中原石狮的起源和传播

关于石狮这一建筑艺术形式如何从西域传入中原然后流传开来,历来也有些争议。有人认为,当年汉武帝获得那只西域“圣兽”之后,曾下令工匠照其形象制作出各种饰品、器具,这可能包含了最早的石狮雕塑;也有人认为,石狮艺术更可能是从印度等地的佛教传入后,才逐渐在中国本土蔓延开来的。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至迟到了唐代,这种兽型石雕已经在中原相当流行。据说当年唐玄宗李隆基十分喜爱石狮这种威武装饰,曾在其水榭中就放置了成对的石狮子。在其影响下,更多官员文人也纷纷仿效,使得石狮子逐渐成为显赫门楣的代表。

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宋代,甚至有的大家族会雇佣工匠为自家打造高大的石狮子,以显示财富地位。宋徽宗时期,工匠对石狮雕刻更是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度。所谓“狮子有宋朝气派”,可见一斑!

汉武帝看不上胡人进贡的动物,扔笼子里喂老虎,老虎却伏地不起

七、兽型石雕在现代建筑上的延续

即使在如今的现代建筑中,那种来自上古时代的兽型石雕装饰,其风格和影响力也依然延续。我们仍然可以在很多政府机构、企业楼宇以及高等学府的门前广场上看到各种形态的兽型石雕。其中最常见的,还是霸气十足的狮子和神圣内敛的麒麟造型。

这种古老艺术形式的继承和更新,足以看出中国文化那种自成一格的审美情怀。这种审美情感,似乎始终围绕着力与美的结合展开:外在形象上极尽雄壮威武之能事,内在气质中却不失文雅和谐。石狮便是这种美学情怀的化身。也许这也正是中国建筑装饰中“化兽”元素长盛不衰的奥秘所在吧。

汉武帝看不上胡人进贡的动物,扔笼子里喂老虎,老虎却伏地不起

十、我们生活周围的石狮子

其实仔细想来,石狮子的造型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也随处可见。不仅是公园广场,就连一些大型的也商场也会在门前放一对高大的石狮子;有的城市还会在重要的交通枢纽桥梁或隧道入口,设立新颖独特的狮子雕塑......

可以说,一座座神情各异的石狮子,已经见证着这些现代都市空间的兴衰变迁;也让每一个匆匆而过的路人,都可以通过它们的注视,思古幽情,追忆那些流传千年的历史传奇。

汉武帝看不上胡人进贡的动物,扔笼子里喂老虎,老虎却伏地不起

结语

看看这波澜壮阔的故事,我们每每为那些精彩绝伦的历史传奇而动情,却也常常忽略这其中真真假假的部分。那么我们要问问自己:当我们为那些看似邪门的信仰称奇,会不会也忽略了太多现实中真正美好的事物?

传说终究只是传说,而现实才是我们立足生存的土壤。也许我们在追寻那些光怪陆离的传奇之余,也该抬头看看脚下这片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看看阳光下行人们欢声笑语的脸庞;看看我们身边那些一成不变值得感激的真情实感......现实生活的本真之美,何尝不比那些虚幻传说来得更加可贵和持久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