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闻多一度丨零食“学历”也造假 说不定你也曾买过

作者:Beiqing.com

蔬菜卷、辣条、麦片……这些零食都在“蹭高学历”

近日,一款品名为“农大蔬菜卷”的膨化食品,在其网上的销售链接上,标有“东北农业大学”的字样,产品的包装上也印有“农大”二字,似乎与“东北农业大学”关系密切。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工作人员调查发现,这款零食在多家电商平台销售,最高的一家总销售量超过了3万件。

新闻多一度丨零食“学历”也造假 说不定你也曾买过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在这款蔬菜卷的若干商品宣传页面上,有的宣传是“校园畅销美食”↓↓↓

新闻多一度丨零食“学历”也造假 说不定你也曾买过

有的宣传“食品学院技术支持”↓↓↓

新闻多一度丨零食“学历”也造假 说不定你也曾买过

此前,上海消保委也注意到一款名为“翻天娃辣条”的零食出现在很多零食博主的推荐名单里,在网购平台上,不少店铺都宣称这款零食是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发的。

新京报客户端通过梳理发现,今年5月,一款名为“好福燕麦麸圈”的产品宣称是“中国农科院与张家口农科院燕麦专家多年研究成果”的“高膳食纤维食品”,然而检测发现营养成分实测值不达标。

4月21日,上海市消保委点名电商平台“高校科研所店铺榜”排名靠前的一家店铺销售一款名为“江南大学研发”的“凤禾鸣慢碳十二色糙米”产品,宣称“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然而其实测值远低于产品标示值,未达到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这些食品真的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有关系吗?事实是……

以上提到的网红食品,真的具有“高学历”吗?这些高校和机构纷纷表态。

东北农业大学:商品宣传不属实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给东北农业大学发出了查询函,并得到了校方的回复。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工作人员表示,东北农业大学作为一家高等学校,不开展对外生产经营工作,蔬菜卷不是学校生产的产品,商品宣传不属实。

此外,东北农业大学还表示,学校与商品包装上所标的委托制造商和受委托制造商没有开展过任何合作。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科院:不属实

湖南农业大学称没有针对翻天娃辣条“悉心研发”,湖南省农科院称该商品宣传“湖南农科院研发”不属实。与此同时,两家机构都回函表示与该商品的生产商湖南省翻天娃食品有限公司没有授权关系。

中国农科院、张家口农科院:未授权

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发表声明称:近日,个别商家在其生产的“好福燕麦麸圈”等产品上擅自使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名称。该产品生产厂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其产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无关,中国农业科学院亦未以任何形式授权该企业使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名称。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谨慎识别。中国农业科学院将视情况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利。

张家口农业科学院给上海市消保委回函称:院方表示从未授权此款燕麦产品相关信息宣传,此款燕麦产品与院方无关。

江南大学:和销售网店没有任何关系

针对“凤禾鸣慢碳十二色糙米”产品,经江南大学核实确认,销售网店和江南大学没有任何关系;江南大学和生产厂家虽然有过相关产品开发的前期合作,但由于厂家未支付合同相关规定费用,研发也没有全部完成。

商家为何要为零食“傍机构”造假学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管理和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社交平台上不乏众多健康零食的推荐榜单,这类零食以其“配料干净无添加”“健康营养吃不胖”作为宣传卖点,成为零食界的宝藏产品。但真实情况如何?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请上海市营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标有“东北农业大学”的“农大蔬菜卷”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这款“农大蔬菜卷”蛋白质实测含量为每百克7.49克,低于包装标示的每百克10.0克;脂肪实测含量为每百克21.8克,高于包装标示的每百克15.8克。蛋白质和脂肪的实测含量,均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允许误差范围。

上海市营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高级工程师施嵘表示,检测结果按照国家标准相关要求,其蛋白质明显低于标示含量,说明食用这款产品远没有达到它宣称的营养含量,其脂肪含量又远高于标示值。

遭遇“学历造假”零食 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那么,对于仿冒科研院所产品或直接冠以科研院所名字进行造假的情况,应该如何监管?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权呢?来听法律专家的解读。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单飞跃表示,以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等名义背书的网络食品的广告和网络食品销售,如果广告的内容和商品的品质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那么这些行为就构成了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一种侵害。

法律专家表示,大陆的《广告法》《电子商务法》都明确要求:经营者不得欺骗或误导消费者,不得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对此类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和电商平台都应当履行相应的监督管理职责和保护消费者权益职责。

法律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遇到此类事件时,要注意留存证据,向商家或平台索赔,或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以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上海消保委、中国消费者报、上海网络辟谣

编辑 常江

校对 刘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