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临终关怀医院:不接受治疗,让病人选择有尊严的离去

作者:时时悦史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据统计,2020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约240万,比2005年增加了21.6%。

其中男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及结直肠癌。女性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据了解,有60%以上的癌症晚期患者会感受到疼痛,虽然大部分人可以通过药物缓解,但是遇到顽固性疼痛,对患者是非常大的折磨。

那么,在生命的最后,得知身体无法被治愈后,我们该做什么?

临终关怀医院:不接受治疗,让病人选择有尊严的离去

临终关怀医院

“临终关怀医院”是一种专注于为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主要是在患者生命尾声提供医疗和支持,以确保患者在最后时光能够得到尊重、舒适和无痛苦的护理。

这种类型的医院不仅专注于治疗疾病本身,更注重患者的整体福祉,包括心理、精神和社会层面。

临终关怀医院通常会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等,以确保患者和其家庭在整个临终过程中都能得到适当的关心。

这些医院也可能提供病人家属培训、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患者的病情。

临终关怀医院:不接受治疗,让病人选择有尊严的离去

大陆最早的临终关怀医院是于1988年在上海成立南汇护理院,主要接收那些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或者其他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病人。

2010年5月,北京老年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北京最早开展此类医疗服务的三级医院之一。

2017年10月,第一批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在北京市海淀区等5个市(区)启动。2019年5月国家卫健委又发布《通知》,明确在上海市和北京市西城区等71个市或区启动第二批试点。

在面对生命的最后阶段,许多患者可能经历身体的痛苦,同时也面临着家庭的沉重悲伤气氛。

临终关怀医院:不接受治疗,让病人选择有尊严的离去

病患者面临的痛苦往往不仅仅源于疾病本身,还受到治疗选择和家庭期望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希望放弃进一步的治疗,选择终末关怀,以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获得更多的舒适和尊严。

然而,有时家属可能难以接受亲人的离去,可能会坚持进行积极治疗,这可能导致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不必要的痛苦。

有些即便回到家,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都很难排解心头的痛苦。而临终关怀医院可以提供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即将到来的生命终结,解决家庭层面的问题。这有助于建立一个温馨的环境,使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临终关怀医院:不接受治疗,让病人选择有尊严的离去

安宁疗护≠安乐死

需要注意的是,安宁疗护并不等于“安乐死”。

在传统孝道中,奉养父母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这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包括对父母精神上的关心。子女们被期望在父母晚年时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安度晚年。

同时,遵循家规也是孝道中的一项要求,子女们应当遵循家庭的规范和价值观,保持家庭的和谐。

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做出决定,签字放弃父母的生命,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因此对于实行安乐死,网上争议很大。

而安乐死不仅是在中国有很大争议,在全球范围内也存在着广泛差异。

安乐死,也称为自愿安乐死或尊严死,是指在患有绝症或极度痛苦、无望康复的情况下,由患者自主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的行为。

临终关怀医院:不接受治疗,让病人选择有尊严的离去

目前荷兰和比利时成为世界上最早通过法律合法化安乐死的国家,这为全球范围内的类似立法提供了范例。

这两个国家的法律框架强调了患者必须具备成年资格,并能够做出明智决定的前提条件。

这一点旨在确保安乐死选择的主体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理性的成年人,避免因为缺乏足够的心智能力而导致不适当的决策。

此外,这些法律还对从事安乐死的医生制定了一系列程序和条件。医生在执行安乐死时需要遵循详细规定,确保整个过程的透明和合法性。

这可能包括患者的严格评估,确保其病情符合法定的终末疾病标准,以及通过适当的咨询程序,确保患者的决定是自愿的且未受到外部压力或影响。这些国家的法律体系也通常规定了多层次的批准程序,确保安乐死的决定得到充分审查。

临终关怀医院:不接受治疗,让病人选择有尊严的离去

此外,医生在执行安乐死时必须符合特定的伦理标准,确保在终结患者生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轻其痛苦,保持尊严。

然而,许多其他国家仍然将安乐死视为非法,主张保护生命的尊严,并担忧合法化可能导致滥用或滑坡,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下,我们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延长生命的长度。然而,同样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关注生命的质量,尊重每一个生命的选择。临终关怀医院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空间,让患者在告别的过程中感受到尊严和温暖。在这个医院,生命并非终结,而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延续。

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于生死、医疗伦理的深刻思考,也为我们敞开了一个探讨“安乐死”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