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臨終關懷醫院:不接受治療,讓病人選擇有尊嚴的離去

作者:時時悅史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據統計,2020年中國癌症死亡人數約240萬,比2005年增加了21.6%。

其中男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及結直腸癌。女性是: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

據了解,有60%以上的癌症晚期患者會感受到疼痛,雖然大部分人可以通過藥物緩解,但是遇到頑固性疼痛,對患者是非常大的折磨。

那麼,在生命的最後,得知身體無法被治愈後,我們該做什麼?

臨終關懷醫院:不接受治療,讓病人選擇有尊嚴的離去

臨終關懷醫院

“臨終關懷醫院”是一種專注于為患者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的醫療機構。主要是在患者生命尾聲提供醫療和支援,以確定患者在最後時光能夠得到尊重、舒适和無痛苦的護理。

這種類型的醫院不僅專注于治療疾病本身,更注重患者的整體福祉,包括心理、精神和社會層面。

臨終關懷醫院通常會配備專業的醫療團隊,包括醫生、護士、心理醫生、社會工作者等,以確定患者和其家庭在整個臨終過程中都能得到适當的關心。

這些醫院也可能提供病人家屬教育訓練、心理輔導,以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和應對患者的病情。

臨終關懷醫院:不接受治療,讓病人選擇有尊嚴的離去

大陸最早的臨終關懷醫院是于1988年在上海成立南彙護理院,主要接收那些喪失生活自理能力或者其他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病人。

2010年5月,北京老年醫院的臨終關懷病房正式投入使用,這是北京最早開展此類醫療服務的三級醫院之一。

2017年10月,第一批全國安甯療護試點在北京市海澱區等5個市(區)啟動。2019年5月國家衛健委又釋出《通知》,明确在上海市和北京市西城區等71個市或區啟動第二批試點。

在面對生命的最後階段,許多患者可能經曆身體的痛苦,同時也面臨着家庭的沉重悲傷氣氛。

臨終關懷醫院:不接受治療,讓病人選擇有尊嚴的離去

病患者面臨的痛苦往往不僅僅源于疾病本身,還受到治療選擇和家庭期望的影響。在某些情況下,患者可能希望放棄進一步的治療,選擇終末關懷,以在生命的最後時光中獲得更多的舒适和尊嚴。

然而,有時家屬可能難以接受親人的離去,可能會堅持進行積極治療,這可能導緻患者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感受到不必要的痛苦。

有些即便回到家,無論是病人還是家屬都很難排解心頭的痛苦。而臨終關懷醫院可以提供患者和家屬的心理、社會支援,幫助他們應對即将到來的生命終結,解決家庭層面的問題。這有助于建立一個溫馨的環境,使患者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感受到溫暖和關愛。

臨終關懷醫院:不接受治療,讓病人選擇有尊嚴的離去

安甯療護≠安樂死

需要注意的是,安甯療護并不等于“安樂死”。

在傳統孝道中,奉養父母是極為重要的一環。這并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供養,更包括對父母精神上的關心。子女們被期望在父母晚年時提供溫馨舒适的環境,使他們能夠安度晚年。

同時,遵循家規也是孝道中的一項要求,子女們應當遵循家庭的規範和價值觀,保持家庭的和諧。

無論是出于什麼原因,做出決定,簽字放棄父母的生命,這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是以對于實行安樂死,網上争議很大。

而安樂死不僅是在中國有很大争議,在全球範圍内也存在着廣泛差異。

安樂死,也稱為自願安樂死或尊嚴死,是指在患有絕症或極度痛苦、無望康複的情況下,由患者自主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的行為。

臨終關懷醫院:不接受治療,讓病人選擇有尊嚴的離去

目前荷蘭和比利時成為世界上最早通過法律合法化安樂死的國家,這為全球範圍内的類似立法提供了範例。

這兩個國家的法律架構強調了患者必須具備成年資格,并能夠做出明智決定的前提條件。

這一點旨在確定安樂死選擇的主體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理性的成年人,避免因為缺乏足夠的心智能力而導緻不适當的決策。

此外,這些法律還對從事安樂死的醫生制定了一系列程式和條件。醫生在執行安樂死時需要遵循詳細規定,確定整個過程的透明和合法性。

這可能包括患者的嚴格評估,確定其病情符合法定的終末疾病标準,以及通過适當的咨詢程式,確定患者的決定是自願的且未受到外部壓力或影響。這些國家的法律體系也通正常定了多層次的準許程式,確定安樂死的決定得到充分審查。

臨終關懷醫院:不接受治療,讓病人選擇有尊嚴的離去

此外,醫生在執行安樂死時必須符合特定的倫理标準,確定在終結患者生命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輕其痛苦,保持尊嚴。

然而,許多其他國家仍然将安樂死視為非法,主張保護生命的尊嚴,并擔憂合法化可能導緻濫用或滑坡,這種擔心不無道理。

在現代醫學的發展下,我們能夠挽救更多的生命,延長生命的長度。然而,同樣重要的是,我們需要關注生命的品質,尊重每一個生命的選擇。臨終關懷醫院提供了一個特殊的空間,讓患者在告别的過程中感受到尊嚴和溫暖。在這個醫院,生命并非終結,而是以一種不同的方式延續。

同時,也引發了社會對于生死、醫療倫理的深刻思考,也為我們敞開了一個探讨“安樂死”的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