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漫绘科普】褪黑素是怎么把你“哄睡”的?

作者:生命时报
【漫绘科普】褪黑素是怎么把你“哄睡”的?

开栏的话

氧气如何送达人体各处的?血管是怎么一点点堵住的?为何呼吸系统总受病菌侵犯……有时,医学保健知识是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抽象难记的。生命时报开设“漫绘科普”栏目,以形象的绘画,让这些知识“活”起来,让你能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褪黑素喊你关灯睡觉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人的养生智慧,这一作息规律离不开褪黑素的“技术支持”。

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一种激素可以使青蛙皮肤褪色,褪黑素因此得名。后来,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发现褪黑素的分泌量达到一定浓度后,人就会开始犯困。

本期,《生命时报》带你看清,褪黑素是怎么“助眠”的。

审核专家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尹国平

本文作者、编辑丨徐文婷

绘图丨马宏亮

电信号被传到松果体

白天,眼睛感受到明亮的光线后,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其中一部分传给了位于后方的“人类的第三只眼”——松果体。

【漫绘科普】褪黑素是怎么把你“哄睡”的?

松果体开启白班模式

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呈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似乎可以感知、反映昼夜时间变化。

当松果体感受到光线刺激时,会开启“白班”模式,明显减少“打更人”——褪黑素的分泌。

褪黑素被大量分泌

待太阳落山光线变暗,松果体轮换为“夜班”,召唤出大量褪黑素。褪黑素一般在晚上9:00~10:00开始大量分泌,凌晨两三点达到最高峰。

【漫绘科普】褪黑素是怎么把你“哄睡”的?

褪黑素释放困意信号

褪黑素有很强的信号传导能力,仿佛手拿万能钥匙的“打更人”,能够轻松通过大多数的细胞膜,向各组织器官通报“天色已晚”。

褪黑素随着血液来到下丘脑,唤醒一众帮手使神经镇静下来。

【漫绘科普】褪黑素是怎么把你“哄睡”的?

褪黑素在脑干巡逻

“打更人”巡逻到脑干时,会引导其调慢心跳频率、放缓呼吸节奏等,为入睡做准备。

【漫绘科普】褪黑素是怎么把你“哄睡”的?

下丘脑调控入睡体温

下丘脑也会操控体温调节中枢,减少机体的产热,使体温降低,便于入睡。

【漫绘科普】褪黑素是怎么把你“哄睡”的?

人体产生困意

下丘脑也会操控体温调节中枢,减少机体的产热,使体温降低,便于入睡。

【漫绘科普】褪黑素是怎么把你“哄睡”的?

- 完 -

很多失眠者希望通过服用褪黑素来促进睡眠,但它的作用其实仅限于“传信”。

睡眠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若是大脑神经系统等本身就出现功能紊乱,派出再多的褪黑素也无济于事。因为其他系统虽然收到了信号,但未有效执行指令,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大量使用褪黑素甚至还会引起肝脏损伤等危害。

因此,褪黑素不应作为“安眠药”来使用,更适合需要倒班、倒时差的人短期使用。若长时间出现失眠、早醒等睡眠障碍,建议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本期编辑:赵子莹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