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刚到儿子家养老,儿媳三天洗了七次沙发套,我隔天回了乡下老家

作者:才思敏捷沙滩Fs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刚到儿子家养老,儿媳三天洗了七次沙发套,我隔天回了乡下老家

我刚退休不久,就搬来儿子张晓东家里养老了。张晓东已婚,他妻子叫李芳,是个性格比较强势的女人,喜欢把控家里的一切。我对此还抱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他们家,希望能够在晚年得到子女的照顾,也能照顾他们一家三口。

我点点头说:“我知道了,一定注意。”

我向儿子张晓东提起此事,他苦笑着说:“我劝过她几次了,但你也知道,芳的个性就是这样,喜欢一丝不苟,我们也习惯了。”

刚到儿子家养老,儿媳三天洗了七次沙发套,我隔天回了乡下老家

我点点头,没再说什么。这种小事,也不好一上来就要求改变别人。

为了减轻儿媳的家务负担,我主动承担起了一部分日常的家务劳动,除了自己的卫生,也会帮着洗碗、拖地、买菜之类。但我发现不管我怎么努力,李芳还是会不停地找到理由挑剔我。

比如有一次我洗完碗,李芳走过来检查,皱着眉头说:“爸,你看你洗碗也不仔细,边边上还有油渍,都是你洗的吧?要我说啊,还是我来吧,你就免了吧。”

我只得讪笑着说:“也好,我这老头子手不太利索,碗你洗吧。”

刚到儿子家养老,儿媳三天洗了七次沙发套,我隔天回了乡下老家

再比如有一次我拖完地,站在一边休息,李芳拿着白色袜子擦了擦地板,站起来对我说:“地还是有灰尘的,要仔细啊。行了,你去歇着吧,地我重新拖一遍。”

我被她这么一提醒,也仔细察看了一下,地板确实还有一些灰尘。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是我做的不仔细,芳你拖吧,我去歇一会。”

就这样,我每做一些家务,李芳总能找到毛病,要么重新做,要么直接把任务接手过去。久而久之,我和李芳之间的关系变得有些尴尬和冷淡。我能感觉到李芳对我是有些微词的,她觉得我这个老人处理不好家务,还增加了她的负担。

有一天,我们俩正巧在厨房碰见。李芳瞥了我一眼,没说话就自顾自开始洗碗。我本想帮忙,想了想还是作罢,默默走到一边坐下,心里烦躁极了。

刚到儿子家养老,儿媳三天洗了七次沙发套,我隔天回了乡下老家

这时儿子张晓东走了过来,察觉到气氛不对,于是劝道:“妈,你别太累着了,有什么事我们都可以商量。爸你也别介意,慢慢学嘛。”

我应了一声,李芳没说话,只是加快了洗碗的速度。张晓东无奈地看看我,又看看李芳,知趣地走开了。

就在我以为生活会这样僵持下去的时候,某一天,李芳开始了她疯狂的“沙发大翻修”计划。

那天一大早,她就哗啦哗啦地把所有的抱枕靠垫从沙发上摘了下来,扔到地上,然后拿出吸尘器开始吸沙发上的灰尘。我被她弄出的噪音惊醒,揉着眼睛出来,还没明白发生什么事,就看到她已经把沙发垫子掀开,拿出小刷子仔仔细细地刷沙发缝隙里的灰尘。

刚到儿子家养老,儿媳三天洗了七次沙发套,我隔天回了乡下老家

我被她这股劲吓了一跳,只好去餐厅吃早饭。张晓东也出来吃早饭了,我说:“你媳妇怎么突然要大扫除沙发啊?”

张晓东腼腆地笑了笑,说:“可能是昨天你在沙发上吃东西掉了渣子,她有洁癖嘛,就受不了了。”

我一听是我引起的,有些尴尬,也没再说什么。

刚到儿子家养老,儿媳三天洗了七次沙发套,我隔天回了乡下老家

李芳白了他一眼,说:“老人家活动活动也好,只要爱干净不过分吧?”

我在卧室听见他们说话,心里直叹气。

李芳头也不抬,语气冷冰冰地说:“我就喜欢干净。不然沙发太脏,谁敢坐?”

我和她僵持了一会,见她铁了心要整理沙发,也就回房休息去了。

刚到儿子家养老,儿媳三天洗了七次沙发套,我隔天回了乡下老家

三天下来,李芳对沙发翻来覆去大扫除了七八遍,把餐桌椅子都挪到边上腾位置。我看着她忙前忙后,心中窝火。

李芳瞪着我,语气激动:“我就要干净!这有什么不可以?你把我的沙发弄脏了,我洗干净怎么了?”

我也提高声音:“我又不是故意的!你非要逼我搬出去不成?”

“行啊,你想走就走!”李芳大声道。

刚到儿子家养老,儿媳三天洗了七次沙发套,我隔天回了乡下老家

就在我们吵得面红耳赤时,张晓东匆匆跑了过来,劝我们别吵了。但我实在气憋得慌,对他说:“儿子,我看你妈是不想我在这儿住了,我收拾收拾明天就回老家吧!”

说完,我转身就去收拾行李了。张晓东追过来劝我,但我心意已决。

我坐在返回老家的大巴上,心情复杂无比。我本以为晚年能够得到子女的照顾,没想到还是发生了这样的矛盾。想到我刚来时李芳的殷勤,和后来的冷淡刁难,我就觉得她这个人实在难以捉摸。

刚到儿子家养老,儿媳三天洗了七次沙发套,我隔天回了乡下老家

到了老家,我一个人生活了几天,越发感觉寂寞起来。我给儿子打了几个电话,但他总是语焉不详。我猜他和李芳吵过几次,但具体情形我不得而知。

就这样又过了半个月,一天夜里儿子突然打来电话,语音里透着兴奋:“爸,你快回来吧!芳她同意了,这几天我们好好聊过了,她会改的。你赶紧回来,咱们好好生活在一起!”

我有些惊喜,但还是谨慎地问:“是真的吗?芳她同意我回去了?”

儿子连连保证道:“真的真的!你赶紧回来吧!”

刚到儿子家养老,儿媳三天洗了七次沙发套,我隔天回了乡下老家

但我也反省起自己来。我过去确实没考虑周全,不懂李芳的想法就做了让她反感的事,对她的强迫症缺乏包容,还和她发脾气。我太过自以为是,没能向她多沟通、多理解。

于是那天晚上,我主动找到李芳,与她有了长谈。我诚恳地向她表示歉意,承认自己的问题。李芳也打开心扉,把她从小的经历都告诉了我。原来她小时候生活艰苦,养成了勤俭持家的性格。我这才恍然大悟,理解了她的为人。

从那以后,我学会体谅她,她也学会宽容我。每当她想就着小事发飙时,我都会先礼貌地与她沟通;她也不再强求一尘不染,给我留出更多私人空间。

张晓东成了我们的“调解员”,他学会在我们之间斡旋,化解我们的误会。一家人讨论问题更多了,吵架的情况越来越少。日子久了,我们三口子竟然和睦如一家。

刚到儿子家养老,儿媳三天洗了七次沙发套,我隔天回了乡下老家

我会小心使用李芳最看重的沙发;她也容忍我在上面喝茶或看电视。我们互相理解,珍惜这晚年的相依为命。我时常感慨,人到老年,与人相处还是需要更多沟通和包容,这比什么都重要。

就这样,我和李芳建立了一种新的相处模式。李芳不再像从前那样苛刻,她放宽了很多规矩,不再强求一尘不染。我每次用过沙发也会注意清理,不乱扔食物残渣。

有一天傍晚,我刚在沙发上喝完茶,就看到李芳拿着抹布过来了。她跟我说:“爸,我帮你把沙发清理一下吧,省得饭点的时候还黏黏的。” 我笑着点点头,李芳便湿抹布轻轻擦了擦我刚坐的位置。

暖意。原来,她是在试着学着照顾我、体谅我。

刚到儿子家养老,儿媳三天洗了七次沙发套,我隔天回了乡下老家

再后来的一天,张晓东突然对我们说:“怎么样,我们出去旅游吧?好久没出去玩了!”

我和李芳对视一眼,都笑了。李芳说:“好呀,正好放松一下心情,别老待在家里了!”

于是我们定下计划,准备去云南旅行。我开始期待起这个家庭旅行了,终于可以和他们出去走走,增进感情。

云南的风景非常秀美,我们住在古镇别墅里。白天我们去爬山、泡温泉,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丰富又轻松。我和李芳散步在古镇小巷时,会一边逛店铺一边聊天,感觉亲近了很多。

刚到儿子家养老,儿媳三天洗了七次沙发套,我隔天回了乡下老家

有一天我们去了高山茶园采茶。李芳亲自教我如何挑选嫩芽。她拈起一片嫩绿的茶叶对我说:“爸,你看这种颜色鲜亮的最好,手法要轻柔,别把茶树弄坏了!”我照她说的轻手轻脚去采摘。李芳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不时提点我两句。

晚上我们一起品尝白天采的茶,我说:“今天在茶园里芳你教得很有耐心,我学到不少哦!”李芳笑着说:“爸,你能照我说的去做,我就很欣慰了。”

这次旅行,我们三口子在一起的时间从没这么长过。外出在先,我们的关系却更近了。我感慨,亲人之间莫名其妙的琐事,一旦用心沟通,就能化解一切障碍。

回到家,李芳对我说:“爸,我会继续努力改的,和你好好相处。我们慢慢来。”

刚到儿子家养老,儿媳三天洗了七次沙发套,我隔天回了乡下老家

我点点头,再次确定要和她建立长久的信任。

现在我们相处日子已步入正轨。李芳会定期邀请我帮着做家务,我们边工作边聊天。晚上三口之家聚在电视机前看节目,气氛融洽温馨。每每此时,我都会深深感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值得珍惜的。我想把时光定格在我们最快乐的这一刻。

日子一天天地过,我和李芳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有时我会主动去帮她准备饭菜,虽然手艺不太好,但她也会笑着品尝,然后给我提提意见。

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饭桌上吃饭时,李芳会和我聊聊她上班遇到的趣事,我也会给她讲些老年活动中心的新闻。张晓东时不时插几句话,我们其乐融融。

刚到儿子家养老,儿媳三天洗了七次沙发套,我隔天回了乡下老家

吃过晚饭,我会坚持帮着李芳洗碗。以前,她总是嫌我洗得不干净,自己再重新做一遍。现在她会在一旁指导我,我也仔细地把每只碗筷洗得干干净净。

洗完碗,我们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有时是气氛轻松的综艺节目,我们看着夸张的桥段哈哈大笑;有时是正剧电影,看到震撼场面我们也会捂着嘴惊呼。李芳时常会拿毯子过来给我盖着,叮嘱我别着凉了。

也有时候,我们会一起去公园散步。我和李芳肩并肩走在树荫下,看着草坪上玩耍的孩子,听着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心中泛起一丝丝淡淡的惬意。

刚到儿子家养老,儿媳三天洗了七次沙发套,我隔天回了乡下老家

我点点头,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当晚,我们三口人围坐在餐桌前,李芳举起酒杯说:“我今天很高兴,提议我们干杯,庆祝我们又重新成为一个和睦的家!”

“干杯!”我们笑着敲响了酒杯。这一刻,我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日子一长,我和李芳已然成了像母女一般亲密的好伙伴。

有一天,李芳兴冲冲地跑过来对我说:“爸,我们社区要举办老年人才艺大赛,你要不要参加啊?”

我笑着说:“才艺大赛?我这老骨头还是免了吧。”

李芳赶紧劝我:“爸,你唱戏曲一向唱得好,参加吧!到时我给你做助威啦!”

看她一脸期待,我就答应下来了。李芳高兴极了,把我从小学的那些戏曲重新翻出来,天天陪我练习。我老掉牙的嗓子吱吱嘶嘶,跟不上年轻时的水平,但李芳还是耐心地一次次和我重唱,帮我找感觉。

终于到了比赛当天,我穿上李芳特意给我买的新衣服,来到社区会场。李芳和张晓东坐在前排为我加油。我清了清嗓子,唱起了《茉莉花》。虽然有些颤音,但我尽力把握了这熟悉的旋律。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李芳拍得最起劲。

我深深感觉到家人的支持是我重新振作的动力。和他们在一起,我的生活丰富了许多。

过完年,李芳提议我们一起去她的老家探亲。旅途中她详细地给我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说要带我见识见识她成长的地方。

来到李芳老家,她的亲人热情招待了我。李芳还带我去她上学的小学看看,跟我讲以前的校园轶事。我看着墙上剥落的漆,想象着年轻的李芳在这里奔跑嬉戏的情景,不禁会心一笑。

临走时,李芳的老家人都让我一定要常回来。李芳笑着说:“以后这里就是爸的家。”我点点头,感觉心里一片温暖。

现在的我们已不再是隔着屏障,而是真正地成了一个大家庭。李芳会把我的喜好讲给她的朋友们听,有时还拉着我和她的闺蜜视频聊天。她会把我的故事如数家珍般讲给小孩子们听,让他们也喊我一声“爷爷”。

我经常自豪地对李芳说:“以后我就是你家的人了,咱们好好过日子!”李芳也会开心地点头,握着我的手说:“对,以后不分你我,我们一起过!”

刚到儿子家养老,儿媳三天洗了七次沙发套,我隔天回了乡下老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