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味精致癌?让人发胖得病?有一类人要严格控制!

作者:医食参考
在日常饮食中,味精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其主要功能是增强食物的美味。然而,许多注重健康的人士对味精是否对身体有害持有担忧。其实,这是个谣言。
味精致癌?让人发胖得病?有一类人要严格控制!

今天宁叔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味精的话题,前不久,宁叔的一位长辈在烹饪的时候告诉宁叔,做菜千万别放味精;说是味精加热了以后会致癌,味精是化工合成的产品,有毒;又说味精会让人得高血压,会让人变肥胖…

那么,宁叔就和大家来说说到底味精对人体有没有害处。

味精致癌?让人发胖得病?有一类人要严格控制!

说到味精,其实质是谷氨酸的一种形式,特别是游离状态的谷氨酸。正是游离状态的谷氨酸,赋予食物特有的鲜味。在普通情况下,谷氨酸与其他氨基酸结合,作为蛋白质的组成部分,不具有显著的味道。但游离的谷氨酸则不同,它能够带来独特的美味。许多食物天然含有这种游离的谷氨酸,例如西红柿、奶酪、蘑菇、青豆以及某些谷物。

味精不是自然形成的氨基酸,也不是化学合成品,而是通过对食物进行水解或发酵而得到。尽管味精不是完全天然的,但它也不是化学合成。人体无法区分味精中的谷氨酸和身体自产的谷氨酸,它们都经历相同的代谢过程。

关于味精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08年,一位日本教授观察到其妻子煮制的海带汤有着独特的鲜味,这种味道无法用传统的酸甜苦辣来描述,反映出一种极佳的口感。自此以后,味精在人们的饮食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味精致癌?让人发胖得病?有一类人要严格控制!

然而,味精的负面声誉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位美国教授在享用中餐后,感到不适,出现头痛、四肢麻木、意识模糊、恶心等症状。他认为这可能是味精所致,并将此现象命名为“中餐馆综合症”。此后,中餐及其使用的味精被贴上了不健康的标签,导致许多中餐馆为了维护生意,不得不声明菜品中不含味精。不过也有一种说法是中餐在美国当时大受欢迎,于是,西餐/快餐馆用散布谣言来打击中餐馆的生意。总之,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恶作剧”

至于味精是否真的引发这些症状,目前尚难以确定,因为很难找到直接的证据。人们在用餐时不仅仅摄入味精,还有其他成分。因此,即使出现某些症状,也无法断定是味精所致。尽管进行了众多研究,但迄今为止,科学界并未找到确凿证据证明味精导致健康问题。尽管缺乏证据,仍有部分人认为自己对味精有不良反应。

味精致癌?让人发胖得病?有一类人要严格控制!

根据常识,个体对不同物质的敏感性各异,因此不排除极少数人对含有味精的食物产生过敏反应,如头痛、疲劳、困倦、恶心、呕吐或上气等症状。尽管这种可能性存在,但由于味精在食品中的添加量通常较小,因此认为它会导致神经损伤等严重健康问题的说法缺乏依据。官方研究和结论普遍认为,正常摄入量的味精作为食品添加剂,对健康是无害的。

另外,一些研究指出,味精可能会影响体重和代谢,因为它让食物变得鲜美,刺激人们的味蕾从而过度食用,导致热量和盐分摄入过多,影响体重和代谢健康。对于食用过量味精的人群,如经常点外卖或在餐馆用餐的人,需要特别留意这一点。谷氨酸作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过多摄入可能影响晚间睡眠质量。

此外,味精并不仅限于中餐,许多加工食品中也含有味精,但可能不在标签上明确标注。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加工食品时需谨慎。对于那些对味精过敏的人群,如果食用后感到不适,建议减少或避免食用含味精的食品。健康饮食的原则是选择尽可能天然、清淡的食物,并注意适量。

曾经有人对于味精做过一个实验,结果表明,心理因素在人们对食物的感受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在被告知所食用的食物中含有味精后,出现了各种主观症状,尽管实际上食物中并不含味精。这表明人们的心理预期可能会影响他们对食物的感受和反应。

味精致癌?让人发胖得病?有一类人要严格控制!

最后,宁叔再来说说鸡精,其实鸡精是味精的“升级”产品,鸡精是在味精的基础上,加入了其他的调料制成的,其中还加入了核苷酸,带有鸡肉的鲜味,故称鸡精。它的主要成分主要是食盐、淀粉、白砂糖、土鸡肉粉和大蒜粉之类的,只要不过量食用,对身体都是没有害处的。而且很多朋友都会认为鸡精比味精好,鸡精内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它的营养价值是高于味精的。每100克中含有蛋白质不少于10.7克。

所以,宁叔最后告诉大家,科学的说,味精和鸡精实际上本身对人体并没有害处,前提是别吃过量。实际上什么东西都不能吃得太多,就像水喝得过多对身体也没什么好处一样。不过,高血压患者对味精的摄入量要注意,因为味精是谷氨酸钠,其中也含有钠元素,虽然含量没有盐多,但也要严格控制,尽量少食。

唯一值得注意的是,味精和鸡精作为提鲜增味的“利器”,可能会让我们吃更多的饭菜,间接导致我们的体重增加,大家只需要注意克制食量,就对健康无碍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