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个人养老金做亏了,还要不要继续投?

作者:资管云客户端
个人养老金做亏了,还要不要继续投?

作者:曾荣 | 智信研究公司研究总监

关注“资管云”,陪伴金融人的职业成长!

前两天,朋友发我一张微博截图,上面有人吐槽:

投资“个人养老金”,一年亏了20%,这个亏法还养什么老了,直接把我送走吧!

下面高赞评论说:

这个呢,不能看短期,要从长期收益来看。长期来看的话,这个钱就相当于打水漂了。

这则高赞评论的高赞评论说:

朋友,你是会劝人的!

我看完傻乐了半天,但乐完之后才反应过来,情况不妙啊!

大陆目前实行三支柱养老体系:

第一支柱简称“靠国家”,主要依仗“现收现付制”的“基本养老保险”,2022年底累计结余69851亿元。瞧着将近7万亿,挺多钱吧?这么多钱够中国退休老人花多久呢?答案是1年!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第一支柱的运行情况,就是交多少,花多少,略有盈余,几十年积累下的盈余就够裸撑一年的……

第二支柱简称“靠企业”,主要依仗企业自行建立的“企业年金”,2022年底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有3010万人,占大陆人口的2%,这覆盖率相当于是创可贴当被盖了,勉强能捂住个肚脐眼儿……

第三支柱就是2022年11月25日才正式实施的“个人养老金”了,简称“靠自己”。目前的运作模式是每年存最多12000元,存入后除特殊原因外,直至法定退休年龄方可支取。存入当年即可享受“纳税递延优惠”政策,账户内资金可投资于“个人养老金基金、个人养老金理财、个人养老金保险、个人养老金储蓄”四类产品,但具体怎么投资的决策需要自己做出。

个人养老金,不是什么锦上添花的投资新品种,而是为应对大陆未富先老的紧迫情况,而不得不大力推进的“十万火急自救对策”!

它适合什么人呢?

——个人所得税率在3%以上的人群。

如果是全年收入低于36000元的,咱们暂时还没必要考虑“个人养老金”,因为一方面享受不到税收优惠,另一方面长期冻结资产占比过高,恐怕影响家庭收支的灵活性。

但举凡超过该水平的,哪怕钱多到觉得区区12000元不值一提,不值得单独打理的,都应该坚持参与“个人养老金”定投。

毕竟人类的种族天赋就是过度乐观。我们在青壮年很难预判一生有多少起伏,我们很难相信眼下衣着光鲜、豪车名表的自己,老了会混到缺衣少食的地步。但既然眼下每年交12000元可以负担,为什么不替晚年的自己兜个底呢?尤其是我们的晚年大概率处于中国的超老龄化时代,最坏的可能是仍旧处在经济下行周期……

当然,为人生兜底的投资,一上来就亏损,确实有点打击士气。关键是去年各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大力倡导客户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时候,主要宣传点都是“节税”,很少提及投资风险,造成相当多投资者是一心奔着一年少交多少税去的,结果税确实少交了,可少交的远远抵不上投资亏损,就不由得产生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不过其实真正做亏了的人应该并不多,因为在四大投资方向里,“个人养老金储蓄”和“个人养老金保险”是不会亏钱的,“个人养老金理财”投资风格保守,债券持仓占比高,恰逢过去一年是债券牛市,所以基本都能录得3%左右的回报。

剩下能亏的只有“个人养老基金”,但截至2023年9月30日,个人养老基金规模只有51.87亿元,在个人养老金的大盘子中占比极低。近一年的平均收益是-5.54%,整体的确是亏损的,可如开篇那位亏20%的兄弟,也是不幸买到排名最靠后产品了。

个人养老金做亏了,还要不要继续投?

个人养老金亏的人不多,但影响可不小。“亏20%”这个梗颇有一传十,十传百,越传影响面越大的趋势。我这忧国忧民的劲儿一上来,就想去实地考察一下,看看有没有对个人养老金开户、缴存和复购造成什么影响?客户经理们推介起来是不是更困难了?

结果跑了几家银行营业部,聊了几位客户经理后大吃一惊,大家不是推起来更难了,而是完全不想推了啊!

先是银行大堂经理们听说我要主动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有几个明显愣了一下,仿佛很久没见过这样的客户了……(也不排除现在线上开户的人越来越多了)

接着协助开户的过程也很不熟练,某大行APP上开户明明已十分便捷,大堂经理还坚持让我用微信扫码开户,压根不知道自家系统升级了,经我提醒,才恍然大悟……(说明很久没有内部培训了吧?)

在我主动要求客户经理帮我介绍个人养老金产品时,精彩的部分来了:

某大行客户经理一副急于撇清自己的样子,道:“个人养老金是国家倡导的,跟我们没关系的。”然后拒——绝——介——绍——!(感觉已经有亏损客户上门闹事过了……)

另一家大行客户经理则一脸诚恳,鄙视地看着app上显示的产品池,表示“个人养老金产品实在没什么可投的,要不还是看看行里销的其他产品吧?”在被我明确拒绝后,直接撂下一句,“那你看看保险吧。”就不再理我了……(显然个人养老金销售的KPI考核不如其他产品的要求高,激励大)

不得不说,某零售见长的股份行态度就是好!第一次缴存个人养老金仍然是有激励的,存10元返10元(虽然去年这个时候,他家光是开户就赠送100多元的礼品)。然后客户经理建议我“存10元就好了”……

去年大家玩命争抢主账户,要为公司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发展打下基础的热情已荡然无存,都佛系到近乎冷淡的地步了。

同志们,别放弃啊!

越是市场悲观的谷底,才越是财富管理人员的高光时刻。在这个时候陪伴客户,耐心解释产品策略的差异,帮助客户接受净值化投资的风险,树立大类资产配置的理念,才能长久赢得客户的心和源源不断的资金!

而长期投资战胜市场的根本,并不仅仅只是“长期”,还需要逆向思维,摒弃“什么好卖就卖什么,什么亏损就躲远点”的旧套路,才能真正为投资人赚到钱。

而作为个人投资者自身,我们需要给“个人养老金”这笔特殊的钱一个清晰的定位:

如果你定义它是无风险账户,我不在乎赚多赚少,只求不断积累,那么最安全的投向是储蓄,虽然现在利率只有2.6%左右了,但算上税收优惠,还是值得的;

如果想要一份生活保障,一笔可以让我们晚年吃得更好,住得更舒服的补助,那就去研究一下年金保险;

如果以增值为目的,希望通过长期投资,获得更高、更稳定的收益,那么就要接受账户在某些年份的亏损,且越亏越买,可以将银行理财视作防守型资产,将养老基金视作进攻型资产,进行大类资产配置。

但无论如何,坚持每年往“个人养老金”里缴存一笔钱吧!让未来的自己,感激今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