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個人養老金做虧了,還要不要繼續投?

作者:資管雲用戶端
個人養老金做虧了,還要不要繼續投?

作者:曾榮 | 智信研究公司研究總監

關注“資管雲”,陪伴金融人的職業成長!

前兩天,朋友發我一張微網誌截圖,上面有人吐槽:

投資“個人養老金”,一年虧了20%,這個虧法還養什麼老了,直接把我送走吧!

下面高贊評論說:

這個呢,不能看短期,要從長期收益來看。長期來看的話,這個錢就相當于打水漂了。

這則高贊評論的高贊評論說:

朋友,你是會勸人的!

我看完傻樂了半天,但樂完之後才反應過來,情況不妙啊!

大陸目前實行三支柱養老體系:

第一支柱簡稱“靠國家”,主要依仗“現收現付制”的“基本養老保險”,2022年底累計結餘69851億元。瞧着将近7萬億,挺多錢吧?這麼多錢夠中國退休老人花多久呢?答案是1年!也就是說我們目前第一支柱的運作情況,就是交多少,花多少,略有盈餘,幾十年積累下的盈餘就夠裸撐一年的……

第二支柱簡稱“靠企業”,主要依仗企業自行建立的“企業年金”,2022年底參加企業年金的職工有3010萬人,占大陸人口的2%,這覆寫率相當于是Ok繃當被蓋了,勉強能捂住個肚臍眼兒……

第三支柱就是2022年11月25日才正式實施的“個人養老金”了,簡稱“靠自己”。目前的運作模式是每年存最多12000元,存入後除特殊原因外,直至法定退休年齡方可支取。存入當年即可享受“納稅遞延優惠”政策,賬戶内資金可投資于“個人養老金基金、個人養老金理财、個人養老金保險、個人養老金儲蓄”四類産品,但具體怎麼投資的決策需要自己做出。

個人養老金,不是什麼錦上添花的投資新品種,而是為應對大陸未富先老的緊迫情況,而不得不大力推進的“十萬火急自救對策”!

它适合什麼人呢?

——個人所得稅率在3%以上的人群。

如果是全年收入低于36000元的,咱們暫時還沒必要考慮“個人養老金”,因為一方面享受不到稅收優惠,另一方面長期當機資産占比過高,恐怕影響家庭收支的靈活性。

但舉凡超過該水準的,哪怕錢多到覺得區區12000元不值一提,不值得單獨打理的,都應該堅持參與“個人養老金”定投。

畢竟人類的種族天賦就是過度樂觀。我們在青壯年很難預判一生有多少起伏,我們很難相信眼下衣着光鮮、豪車名表的自己,老了會混到缺衣少食的地步。但既然眼下每年交12000元可以負擔,為什麼不替晚年的自己兜個底呢?尤其是我們的晚年大機率處于中國的超老齡化時代,最壞的可能是仍舊處在經濟下行周期……

當然,為人生兜底的投資,一上來就虧損,确實有點打擊士氣。關鍵是去年各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大力倡導客戶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時候,主要宣傳點都是“節稅”,很少提及投資風險,造成相當多投資者是一心奔着一年少交多少稅去的,結果稅确實少交了,可少交的遠遠抵不上投資虧損,就不由得産生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不過其實真正做虧了的人應該并不多,因為在四大投資方向裡,“個人養老金儲蓄”和“個人養老金保險”是不會虧錢的,“個人養老金理财”投資風格保守,債券持倉占比高,恰逢過去一年是債券牛市,是以基本都能錄得3%左右的回報。

剩下能虧的隻有“個人養老基金”,但截至2023年9月30日,個人養老基金規模隻有51.87億元,在個人養老金的大盤子中占比極低。近一年的平均收益是-5.54%,整體的确是虧損的,可如開篇那位虧20%的兄弟,也是不幸買到排名最靠後産品了。

個人養老金做虧了,還要不要繼續投?

個人養老金虧的人不多,但影響可不小。“虧20%”這個梗頗有一傳十,十傳百,越傳影響面越大的趨勢。我這憂國憂民的勁兒一上來,就想去實地考察一下,看看有沒有對個人養老金開戶、繳存和複購造成什麼影響?客戶經理們推介起來是不是更困難了?

結果跑了幾家銀行營業部,聊了幾位客戶經理後大吃一驚,大家不是推起來更難了,而是完全不想推了啊!

先是銀行大堂經理們聽說我要主動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有幾個明顯愣了一下,仿佛很久沒見過這樣的客戶了……(也不排除現線上上開戶的人越來越多了)

接着協助開戶的過程也很不熟練,某大行APP上開戶明明已十分便捷,大堂經理還堅持讓我用微信掃碼開戶,壓根不知道自家系統更新了,經我提醒,才恍然大悟……(說明很久沒有内部教育訓練了吧?)

在我主動要求客戶經理幫我介紹個人養老金産品時,精彩的部分來了:

某大行客戶經理一副急于撇清自己的樣子,道:“個人養老金是國家倡導的,跟我們沒關系的。”然後拒——絕——介——紹——!(感覺已經有虧損客戶上門鬧事過了……)

另一家大行客戶經理則一臉誠懇,鄙視地看着app上顯示的産品池,表示“個人養老金産品實在沒什麼可投的,要不還是看看行裡銷的其他産品吧?”在被我明确拒絕後,直接撂下一句,“那你看看保險吧。”就不再理我了……(顯然個人養老金銷售的KPI考核不如其他産品的要求高,激勵大)

不得不說,某零售見長的股份行态度就是好!第一次繳存個人養老金仍然是有激勵的,存10元返10元(雖然去年這個時候,他家光是開戶就贈送100多元的禮品)。然後客戶經理建議我“存10元就好了”……

去年大家玩命争搶主賬戶,要為公司未來十年、二十年的發展打下基礎的熱情已蕩然無存,都佛系到近乎冷淡的地步了。

同志們,别放棄啊!

越是市場悲觀的谷底,才越是财富管理人員的高光時刻。在這個時候陪伴客戶,耐心解釋産品政策的差異,幫助客戶接受淨值化投資的風險,樹立大類資産配置的理念,才能長久赢得客戶的心和源源不斷的資金!

而長期投資戰勝市場的根本,并不僅僅隻是“長期”,還需要逆向思維,摒棄“什麼好賣就賣什麼,什麼虧損就躲遠點”的舊套路,才能真正為投資人賺到錢。

而作為個人投資者自身,我們需要給“個人養老金”這筆特殊的錢一個清晰的定位:

如果你定義它是無風險賬戶,我不在乎賺多賺少,隻求不斷積累,那麼最安全的投向是儲蓄,雖然現在利率隻有2.6%左右了,但算上稅收優惠,還是值得的;

如果想要一份生活保障,一筆可以讓我們晚年吃得更好,住得更舒服的補助,那就去研究一下年金保險;

如果以增值為目的,希望通過長期投資,獲得更高、更穩定的收益,那麼就要接受賬戶在某些年份的虧損,且越虧越買,可以将銀行理财視作防守型資産,将養老基金視作進攻型資産,進行大類資産配置。

但無論如何,堅持每年往“個人養老金”裡繳存一筆錢吧!讓未來的自己,感激今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