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是所有的书都能让人受益

作者:行者啊

书有三类,一为理清思路,强化认知,二为打开思路,提升认知,三为搅乱思路,拉低认知。

不是所有的书都能让人受益

书的本质是认知输出。

作为输出者,应避免第三类,追求第二类,而事实上,多在第一类徘徊。

不是所有的书都能让人受益

作为接受者,本能地会喜欢第一类,符合经验的理论都在这里,让人共鸣的文字也在这里。而第二类,看起来费劲,难以接受。对于第三类,若不是无所事事,多数人不会沉浸其中。

曾有人建议一位网络写手,尽量提升写作水平,以回馈读者。而这位写手听后连连摆手,表示若提升了写作水平,就会失去大量粉丝。可见第一类的受众为数最多,输出者也最为受益。

不是所有的书都能让人受益

人上一千,形形色色,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若对应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或可将人群大致分为生物本能层、情绪情感层、理智理性层。层级越高,人数越少,呈现出金字塔结构。

一层有一层的眼界,一层有一层的利益,眼界和利益形成了核心。出身、基因、经历、教育、机遇、环境构成了眼界,利益决定了立场。

电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需要吸收能量,人若想要突破本层面的限制,也需要汲取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于物质积累,也来自于认知提升。

不是所有的书都能让人受益。

第一类书,为本层面代言,维护利益,整合体系,形成合力。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进而产生归属感。读这类书,最大的作用是理清思路,固化认知,将人留在本层。

第二类书,高一层的第一类书,对于低一层的人就是第二类书。初读开眼界,再读解疑惑,深读促反思。这类书最大的作用就是打开眼界,提升认知,赋予突破层级的能量。

第三类书,低一层的第一类书,对高一层来说就是第三类书。读着轻松,看着爽快。对于多数人来说,这类书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受众快速进入舒适区,消磨无聊的时光。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对于善于思考和悟性高的人,任何一类书,仰视、平视、俯视,从不同的视角读出言外之意,都能够从中受益。

从“努力重要,选择更重要”,引出“读书重要,选书更重要”。

动物本能层的人多没有兴趣看书,情绪情感层的人从喜好出发挑选书籍,理智理性层的人从需求出发选择书籍。

普遍撒网,博览群书,粗读细读相结合;参考高层级的人的书单;列出问题,寻找书籍。都可以成为选书的方法。

挑一两本陌生领域的书,耐着性子看完,往往越是乏味,可能收获越大。那张刚刚合上的最后一页,或许是另一扇大门,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