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95岁中科院院士:血管堵了不要慌,坚持这么做,可以少往医院跑!

作者:视听两当

黄克智院士,今年已经95岁高龄了。但是,我们发现他不但是学术界泰斗,还是全中国中老年会保养的代表人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有怎样的保健经验。

95岁中科院院士:血管堵了不要慌,坚持这么做,可以少往医院跑!

中科院士一辈子的经验

堵了三根血管,六年后恢复如初,这个中科院院士,了不得。

他就是我们的中国科学院的院士,还是清华大学至今唯一的一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黄克智院士,今年已经95岁高龄。但是,我们发现他不但是学术界泰斗,还是全中国中老年会保养的代表人物!

95岁中科院院士:血管堵了不要慌,坚持这么做,可以少往医院跑!

你看黄老2018年12月10日上午在清华大学大礼堂的演讲简直太震撼了,活生生的一本自我保健教科书:

5年前查出血管瘤,没有随便手术却收获健康。

13年前堵了三根血管后,不害怕,坚持锻炼,最终医生说“你不用再来医院了”!

一生成就学术泰斗,却说出了一句箴言:健康是人生成功之本!

01 健康是成功之本

我叫黄克智,今年正好90岁(时年2017年),我20岁大学毕业,工作已经70年,其中有69年服务于清华大学,所以我可以算是一个真正的清华人了。

时间过得真快,当年我还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如今我已是九十高龄的老汉,但是欣慰的是,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的年龄可能是今天参加会的同志中最老的一个,但是我的心态还不老,身体健康也还可以,我目前还在上班,带研究生,参加创新的科研项目。

我还坚持每天早晨打一场网球,还能骑着电动车,在清华园里到处活动,这一切都源于有一个比较健康的身体,所以今天我讲话的题目就是:健康是成功之本!我分三个方面来讲我的体会。

02 “老化是正常的,不要害怕”

不该动的刀不动,堵了血管也要坚持身心愉悦的运动!

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要正确看待自己的健康状况。人老了各种器官都随着老化,这是自然现象,例如眼睛花了、牙齿掉了,甚至于腰酸背痛、行动不方便了,这都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应该说是病,当然随着个人先天、后天的各种条件会有所不同。

这些现象有人早出现,有人晚出现,也有的在有生之年从不出现。我要说的这种老化现象出来了,大家不要过于紧张、过于害怕,心态要放宽,有病治病。

亲身经历一:堵塞三根主动脉,6年后不用再去医院,靠的就是一股韧劲。

这里我举我本人的两个例子。2005年我被查出心血管三根主动脉堵塞,堵塞最严重的一根已经达到75%,这个指标是要放支架或不放支架的分界线,许多朋友首先劝我停止打球,几位大夫也劝我装支架,不能再激烈运动。可是我的自我感觉良好,我不甘心就这样变成一个病人。

95岁中科院院士:血管堵了不要慌,坚持这么做,可以少往医院跑!

于是经人介绍,我去看了阜外医院当时的副院长大夫,一位年轻的医生,他帮我做了系列检测后告诉我:“如果当你打完球感到心理和生理上都很舒服,你就继续打球。”这个结论让我非常振奋。

六年后我去阜外医院复查,挂了300元的特需医生,见面不到5分钟,就告诉我:“你的情况很好,以后不必再来了。”当时我就想:这300元真值,顿时觉得一身轻松。

至今13年过去了,我仍每天清早坚持和85岁老伴(清华1955届)一起打球40分钟,打球回来出一身大汗,身体感到特别舒服,记得自那年以后,我就采取每半年检查一次的办法,一切生活照常。

◎ 想血管畅通这样做

血管病是个代谢病,人活着就要吃饭,体内就会产生代谢,吃糖会在血管上挂糖,吃油就会在血管上挂油。血管就像家里的水管,不出问题只是使用的时间不够长或者保养得非常好。一辈子远离血管病,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动。

亲身经历二:幸亏没有随便手术,带瘤生存反而快活

首先,我要告诫中老年人:年纪大了对手术要慎重!

我再举个例子。5年前也是体检发现我肝上长一个东西,B超不能定性,赶紧转到协和医院,谁知协和做了一系列的检查。三次CT、肝血池试验……都是不能定性,最后那位大夫建议不管三七二十一,手术取出异物。

我们当时也不懂,认为早取出总比晚取出更好,便同意手术。碰巧当时没有床位,要回家等待,这时我儿子从美国赶回来,坚持多找几家医院检查,协和虽好,也不要在一家医院等待。我们立刻联系空军总医院和301医院,几位大夫同时会诊,一下子拍了12张核磁共振片,有11张明确是血管瘤,另有一张看不清,结论是良性血管瘤。

第三天,协和现在的副院长、一位心血管专家告诉我,你幸亏没有随便手术,这个年龄不能轻易动大手术,往往会引起心脏出问题,必须要慎重,绝不能病况没有搞清楚就动刀。

◎ 坚持锻炼50年健康生活一辈子

第三,我想谈谈锻炼。我认为健康的三要素是:心态好;生活有规律;坚持锻炼。

我从40岁开始,坚持每天锻炼至今已五十年,锻炼方式多种多样,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又有兴趣的项目,一开始我选择跑步,每天清晨一个人跑到圆明园,又觉得一个人很无聊就一边跑一边听耳机学日语和法语,几年下来,我的日语和法语达到能看都懂技术书籍和文献的水平。

95岁中科院院士:血管堵了不要慌,坚持这么做,可以少往医院跑!

但时间久了总感到很寂寞,那时老伴退休了我们改为双双学打太极拳,坚持两年,总觉得太极拳不出力,两拳下来也不出汗,就改为游泳。

我感受到游泳是一项非常全面的锻炼,也很适合老年人活动。但是受游泳池开放时间的限制,如果游泳一小时,前后准备工作几乎要花去三小时,一上午都没法上班,时间的损失太大。

最后我选择打网球,我习惯每天清晨四点半起床、先做功课。6点出门到球场,一场球打下来出一身汗,回家洗个澡,一身轻松。早饭后就可以保持精神饱满的工作。

◎ 忠告:健康是人生成功之本

最后谈谈我的成就。

七十年来始终站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我培养的研究生已经超过了100名(他们当中已有5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们固体力学研究所培养出13名全国百篇优秀论文获得者,我本人获得三次百优博士论文导师奖,我出版学术论文400余篇(获3项国际最高刊物学术论文奖),我出版专著7部,其中有的已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奖,我个人得奖50余项,其中有十项国家级奖励,有六项是国际学术界重要奖项。

1993年我获得全国人民教师奖章。但我本人最看重的还是2004年清华大学颁发的“首届突出贡献奖”。因为这是清华大学对我一生工作的肯定。

这里加一句,黄院士的学习可没有停止在奖项上,据《清华人》杂志显示:黄院士50岁研究断裂力学,60岁探索智能材料力学,70岁参与发展应变梯度塑性理论,75岁开始纳米管力学性能的研究,78岁向纳米尺度的力学进军。

64岁当选为中科院院士,76岁还评了一次院士——当选为清华大学至今唯一的一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我的这些成就都是我50岁以后获得的。这就说明因为我健康、我寿长,所以我的产出就相对来说比较丰富;说明健康是多么重要。健康是成功之本!

免责声明: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

欢迎大家前来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哦,非常感谢有您的支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