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央企巨头入局换电,“国家队”站台蔚来背后有深意

央企巨头入局换电,“国家队”站台蔚来背后有深意

汽车业界还未从广州车展琳琅满目的新车中回过神来,长安汽车又携手蔚来向新能源汽车产业投掷了一枚“深水炸弹”——

11月21日,长安汽车与蔚来在重庆签署换电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推动换电电池标准建立、换电网络建设与共享、换电车型研发、建立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机制等方面展开合作。

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长安此次与蔚来的合作可谓意义非凡:首先,作为“国家队”的长安入局换电,是对蔚来一直倡导的换电模式高度认可;其次,长安的加入,也将加速蔚来换电体系由私域走向公共服务,助推更多品牌加入换电阵营;第三,随着换电“朋友圈”的持续扩大,换电模式或将超越超充成为主流电车补能模式。

目前,有不少车企参与换电补能模式的技术研发和建网络铺设。其中,蔚来针对换电模式的全方位布局、技术体系、网络铺设、行业标准等都已经十分成熟,也已经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条件。

用蔚来创始人李斌的话来说,蔚来换电网络就是“云服务”。“如果大家把换电想象成2003年时亚马逊要做云服务那个时间点,会发现有几点非常像:第一,网络效应强。换电网络就相当于能源互联网的云服务基础设施。第二,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当年亚马逊、谷歌等做厂房和设备,都投入了超过千亿级别的美金。第三,从服务自己再到服务外部客户,一旦做成了,门槛就会非常高。”李斌表示。

此外,蔚来也是十分欢迎更多的品牌参与到换电模式的普及中来。

因此,业界在探讨长安牵手蔚来的“1+1>2”合作效果之外,更应该关注此次双方背后带来的更深层次的行业影响力以及发展推动力。

走出换电私域,“国家队”能做什么?

众所周知,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纯电出行,这也使得补能这个问题始终存在。目前,国内纯电动车的补能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包含800V的超充模式,一种是蔚来一直坚持的换电+超充模式。

得益于前期的布局,目前蔚来是中国布局充电桩最多的汽车品牌,也是充电体验最好的品牌之一。其已经在工作地、酒店、热门景区、高速服务区等场景布局近20000+根充电桩,其中超快充桩超9100根。但蔚来最为业界所称道的,则是其此前一直默默布局的换电补能模式。

早在2020年,国家能源局就发布蔚来研究制定的换电行业标准,其中蔚来牵头10435、10436和33025三项标准编制,深度参与10434和33004两项标准编制。蔚来目前已获得换电相关专利超过1200项,累计参与换电标准编制超20项。

但到目前为止,蔚来的换电站基本还是主要服务蔚来自有用户,也就是说,尽管换电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但由私域专属走向公共服务,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而此次长安与蔚来的合作,无疑将会加速换电模式的公用化,以及相关行业标准的出台。

作为中国汽车四大集团阵营企业之一,长安汽车拥有161年发展历史,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长安汽车正全面加速电动电气化转型,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长安之所以愿意与蔚来联手合作,主要原因在于其对换电模式的便利性高度认可。换电模式所具备的可降低车价、保障电池安全、更易电池回收、用户更青睐等特点,也是促成长安加入换电阵营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除长安汽车外,到目前为止,蔚来换电在异业合作方面也已开展得如火如荼。合作伙伴既包括“四桶油”这样的传统能源巨头,迄今已共建换电站132座,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也有红星美凯龙、宜家、银泰、居然之家、中体等商业地产等品牌方。

通过这些合作,蔚来在换电网络铺设层面也成效斐然。截至11月21日,蔚来已建成换电站2113座,其中高速公路换电站651座,已打通7纵4横9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充电站3409座20074根,接入三方桩960,000+根。

长安加入蔚来换电阵营,也意味着换电模式获得了更多汽车行业主流玩家的认可。籍此,蔚来一直以来所倡导的换电体系也有望获得进一步快速发展。

朋友圈扩大,换电或超越超充成主流补能模式

事实上,尽管换电模式是国家相关部门以及政策所倡导的,并且在蔚来换电已经成为当下纯电动汽车最佳补能方案之一的情况下,仍旧有不少人对换电模式有所质疑。

2020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工信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等国家有关部门相继颁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厂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等多份文件,以推动充换电网络和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开展换电模式推广应用、推进纯电动汽车车载换电系统、换电通用平台和换电电池包等标准制定,以实现资源效率的最大化。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蔚来一直沉淀换电核心技术,积极布局换电模式,也成为换电模式的倡导者和引领者,其行业首创的可充可换可升级的能源服务体系NIO Power,从0到1系统性地实现了技术突破和产业推广。

“建立体系能力是一件很难的事,想让外人了解体系本身又是一件更难的事。比如,到了现在依然有不少电动车用户觉得换电会拖垮蔚来。”去年底,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如是感叹。

坚持长期主义的蔚来,一直很重视技术积累,也不吝在研发层面的重金投入。过去五年多,蔚来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已超300亿元,是新势力中研发投入最多的企业。截至2023年10月底,其申请中及已授权专利总数约7600件。

目前,蔚来的核心技术已覆盖了包括换点体系在内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各版块,建立了由芯片和车载智能硬件、电池系统、电驱及高压系统、车辆工程、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全景互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慧能源、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全球数字运营等12大技术构成的“蔚来技术全栈”。

也正是得益于此,蔚来在中国高端纯电市场的引领地位正不断强化。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蔚来共交付新车126,067台。其中,今年第三季度蔚来共交付新车55,432台,同比增长75.4%,季度交付量创历史新高。今年1-10月,蔚来销量增速达到40.2%,位于高端品牌销量同比增速榜首。

外界可能无法评估,在蔚来这张全面飘红的“成绩单”背后,其此前倡导和布局的换电模式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但蔚来自身显然深知,除众多新产品以及技术全栈外,拥有多项全球首创核心技术的换电模式,对于蔚来的市场拓展功不可没。

并且,作为高端纯电引领者,蔚来此前就已经面向全行业开放的补能体系,蔚来也一直希望利用其构建的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换电生态,吸引更多行业伙伴的加入。

而这一次作为“国家队”的长安加入,将意味着换电模式的通用行业标准或将加速出台,也将成为换电模式大规模、大范围普及的一次重要契机。长安与蔚来的联手,以及后续在换点生态层面的合作,也将会让更多的行业品牌和车企深入了解换电,并扩大换电模式的“朋友圈”,共同促进国内电动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