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印度当年执意吞并邻国,如今却悔恨不已,究竟付出了多大代价?

作者:南阳小凤110

在南亚那个像辣椒一样热辣的地方,有这么一个国家,叫印度,你可能知道它因为它热辣的食物,或是五彩斑斓的宫殿,但你可能不知道,它还有一个深藏不露的战略大招。这个国家,有着从英国独立出来的热乎历史,现在呢,它摇身一变,成了南亚次大陆的大佬。但这个大佬的故事可没那么简单,尤其是在它还是个“青涩”的新独立国家时,它出了个大胆的招数——把邻居锡金纳入怀中。可这门生意,每年都得花大价钱维护,让人摸不着头脑,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套路?讲真,锡金的故事挺曲折。这块土地,跟我们的西藏是远亲,古时候两边的人民就经常串门,文化交流频繁。但锡金的历史剧情比电视剧还跌宕起伏,被周边国家欺负是家常便饭,不时地被侵占,甚至有时候整个国家都被占了去。终于在1642年,锡金人民站起来了,建立了自己的王国。但好景不长,战乱和外来的侵略者让它的地盘越来越小。英国人看热闹不嫌事大,1814年也跳进来,一脚把锡金踢进了英属印度的口袋。

印度当年执意吞并邻国,如今却悔恨不已,究竟付出了多大代价?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英国人在南亚的游戏玩累了,就回家去了,留下印度喘着粗气独立了。但这个“自由”的喜悦并没能传到锡金,锡金人民发现自己从一个大哥手里刚摆脱,立马又掉进了另一个大哥的怀抱。印度视锡金为自家的后花园,不客气地就把它圈了进来。锡金人民自然不干,特别是被逼到美国的锡金王室和不满的民众,对印度的动作怒火中烧。结果锡金从英国的保护地变成了印度的,实际上是名义上的“保护国”,其实就是换了个东家。

印度当年执意吞并邻国,如今却悔恨不已,究竟付出了多大代价?

但吞下锡金这块骨头,印度发现这回事儿可不好办。锡金民众可不是省油的灯,尤其是流亡到米国的锡金王室还在那摇旗呐喊,不断给印度政策添堵。为了保持那种表面的和平,印度不得不每年往锡金这个“无底洞”里砸钱,保证锡金的人均GDP在印度排行榜上能有个好看的名次。这钱不光要让锡金经济看起来不错,还要让那些可能引发动乱的情绪冷静下来。

印度当年执意吞并邻国,如今却悔恨不已,究竟付出了多大代价?

锡金的经济说难听点就是个“摇摇欲坠”,主要靠种点地和旅游业支撑。可是受限于山山水水,农业不好搞大,而且游客也不是天天有。不过得益于印度的大力“输血”,锡金的经济虽然吃力,但也算是保持着生长。可问题一堆,民族矛盾,地形地貌,政治影响这些槽点足够让人头疼。而印度为了自己的大局考虑,只能继续在锡金上投资,一方面稳定内部,一方面在地区里显摆自己的“和平发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