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身穿名牌拿助学金,真正贫困却得不到帮助?助学金发放制度遭质疑

作者:Hi科普啦

用苹果手机、穿名牌衣服的学生被评为贫困生领助学金,这合理吗?到底应该如何判定贫困生的标准?

最近,天津某大学的学生实名举报学校助学金的分配机制不公,身为孤儿经济贫苦的自己没有获得助学金,反倒是用最新款苹果手机、穿AJ的同学被评为贫困生领取了助学金。

身穿名牌拿助学金,真正贫困却得不到帮助?助学金发放制度遭质疑

此消息一出立马引发全网热议,愤怒、质疑的声音层出不穷。很多人矛头直指“假公济私”“滥用职权”,觉得那个有高消费行为而评上贫困生的同学“背景不一般”。部分质疑的声音也是从这点出发,认为“有背景有钱”的人怎么可能看上这几千块?

以上的悖论就证明了一个问题,就助学金被挤占这件事,与其说是什么暗箱操作,不如说是真正贫困人群的无奈。

身穿名牌拿助学金,真正贫困却得不到帮助?助学金发放制度遭质疑

自尊心和面包二选一

其实就很多人亲身经历而言,大学期间身边用苹果手机穿名牌服饰的贫困生不在少数。为什么“贫困生不贫困”现象普遍?因为在大学实际生活中,除了个别极端例子,真的很难分辨出谁是真的贫困。

身穿名牌拿助学金,真正贫困却得不到帮助?助学金发放制度遭质疑

这也是现实不得不承认的扎心之处,很多真正贫困学生往往在家庭教育上是相对缺失的,有的父母离异、病痛或早逝,他们从小就处在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家庭氛围中,很容易造成内向自卑的性格,也有的会因此自尊心特别强,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把困难表达出来,也是需要莫大勇气的。在大学这样一个本就没什么明显消费等级的地方,刻意隐藏的“困难”确实很难被看见。

身穿名牌拿助学金,真正贫困却得不到帮助?助学金发放制度遭质疑

而且有时因为性格与经济条件的限制,也会使真正贫苦的学生“人缘”不太好。在天津某大学学生实名举报这个案例中我们也看得出来,举报人就处于这种境地,与周围同学相处的并不融洽,这一回鼓起勇气表达自己的困难和内心的不甘更是受尽千夫所指。

身穿名牌拿助学金,真正贫困却得不到帮助?助学金发放制度遭质疑

与这种情况相对的,则是现在很多大学的贫困生评定,都采取“民主评议”,让其他未参选的同学给参与评选的贫困生打分,评定困难等级。关于这种评选模式,亲身经历过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这个过程人的主观情感几乎主导了整个走向,班级中活跃度较高的同学容易被全班“跟风”打出高分,人缘不好的真贫困生反而不太容易评上。

身穿名牌拿助学金,真正贫困却得不到帮助?助学金发放制度遭质疑

什么才算真正贫困?普通同学无法感同身受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很多普通同学眼中,反正这笔钱到不了自己手上,给谁也无所谓,要么就是倾向平时更亲近的同学,要么“人云亦云”不要跟大部队反着来就行,毕竟在很多人心中,一年统共才两三千能对生活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身穿名牌拿助学金,真正贫困却得不到帮助?助学金发放制度遭质疑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什么才算是真正的贫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年最多4000块的补助,得到了算是锦上添花,可以用这笔钱去旅行、买名牌鞋、大牌化妆品,但不会因为没有这笔钱就吃不起饭,或者无法继续完成学业。

身穿名牌拿助学金,真正贫困却得不到帮助?助学金发放制度遭质疑

大陆法律上定义的真正贫困是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205元,平均下来每天花销在3块左右。现代社会中,这种收入绝对是连温饱都无法保证的。如果生活处于这种情况,得到一部最新的苹果手机,任谁都会不带任何犹豫的卖掉换成钱来维持基础生计。

就像很多人成天嚷嚷着自己穷,但实际上只是收入满足不了基础生活之上的一些物质需求,不会绞尽脑汁的想着把自己的大牌化妆品、手机电脑都换成钱。

身穿名牌拿助学金,真正贫困却得不到帮助?助学金发放制度遭质疑

这也就是大家认为贫困生不应该拥有高价手机、名牌鞋子的原因。我们要认清助学金的初衷。国家设立助学金,是贫困生能够继续接受教育的重要资金来源。如果助学金的名额被不当利用,这些寒门学子将失去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也会面临未来的巨大不确定性。

身穿名牌拿助学金,真正贫困却得不到帮助?助学金发放制度遭质疑

这时候一定会有人说,现在哪有那么多等着助学金才能吃饭的学生,照那么苛刻的条件有几个人能拿到?所以这也是很多高校采取“打分排名”的初衷,既然找不到绝对贫困,那就找相对贫困的补助。但就算退一万步来说,这笔钱都不应该被用来满足兴趣爱好和虚荣心。

身穿名牌拿助学金,真正贫困却得不到帮助?助学金发放制度遭质疑

同时,即使是采取“贫困排名”的方法,也应该建立在一定标准之上。不是与别人相比经济条件稍差就叫做贫困,按照这个逻辑,跟福布斯富豪榜首位的人相比,全世界99%的人都是贫困。

简单来说,到底什么才算贫困生,才应该拿助学金的明显界定是,这笔钱应该是用来保障生活的,而不是提高生活质量。

身穿名牌拿助学金,真正贫困却得不到帮助?助学金发放制度遭质疑

多所高校教科书式答案

那么学校如何才能分辨谁才是真的贫困,助学金又应该如何发放呢?

对于这个问题,湖南科技大学的操作就被认为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学校根据大数据统计,对在食堂消费次数比较多,平均消费金额比较低的学生发放餐补,并且在确定人选后不会公布名单,直接往饭卡里打钱。这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贫困生的自尊,而且帮扶对象的判断标准完全客观。

身穿名牌拿助学金,真正贫困却得不到帮助?助学金发放制度遭质疑

其实这并不个例,国内已有多所高校采取这种补助方式“精准扶贫”,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每月在食堂就餐超过60次,花费不超过420元就会收到学校的餐补。不过在感动之余也有很多人担心这样的操作会不会钻空子,毕竟这样的条件还是很好实现的,比如每餐只买一个菜,剩下的用别人饭卡买,或者每天就在食堂买两瓶可乐,还是照旧在外面吃。

身穿名牌拿助学金,真正贫困却得不到帮助?助学金发放制度遭质疑

这么一想,好像确实存在很大漏洞,有心人测试一下岂不是能赚的盆满钵满?

但实际上忽略了两个问题。首先要做大数据统计必须要先建立系统算法,一般来说,会先综合统计建校历年来成千上万贫困生的用餐数据,形成筛选的标准。当然了,就像上面说的,数据造假欺骗人工智能也不是做不到,所以系统筛选出贫困生名单后,会调用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与之对比做参考。之后电子名单下达到各学院,再由人工审核,并根据新名单调整学生贫困生数据库。

身穿名牌拿助学金,真正贫困却得不到帮助?助学金发放制度遭质疑

当然,这只是通用模型,不同的学校可能会对该模型进行不同的调整。例如,将勤工俭学系统与之结合,要求每个月至少工作40个小时才能获得补助。所以想要获得这项补助需要完成以下条件:欺骗导员进入贫困生数据库、每个月真实地消费60顿“贫困餐”、欺骗AI并保持每月工作超过40个小时的勤工俭学。除此之外,还需要蒙混过学生会等多重审查流程……

身穿名牌拿助学金,真正贫困却得不到帮助?助学金发放制度遭质疑

这对于想要投机取巧的人来说,很难完成。但对于真正的贫困生来说,这本来就是他们日常生活的模式,完成上述条件并没有太大的压力。

更重要的是,即使伪贫困生“不辞辛劳”咬牙完成所有这些流程,钱款也只会存入饭卡中,无法折现,对想要满足其他物质需求的人来说,这笔补贴瞬间就变得索然无味。

身穿名牌拿助学金,真正贫困却得不到帮助?助学金发放制度遭质疑

无论如何,助学金是贫困学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支持,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关键保障。确保助学金的分配公正无私,才能够为更多的孩子提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机会,让他们展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意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