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养育孩子说教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那么上策是什么

养育孩子说教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那么上策是什么

养育孩子说教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那么上策是什么

但凡当过家长的都知道,养育孩子并不简单,更不容易。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能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但在很多时候,孩子并不完全会按照我们所期待的模式成长,甚至会偏离我们的预期目标和方向,这时时就需要我们去纠偏。

无数实践证明,单纯地给孩子说教、发脾气,通常都不是最佳纠偏策略,常常会让我们的教育陷入困境。不少家长感慨:讲道理不管用,发脾气更是火上浇油。

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呢?或者说,什么才是养育孩子的上策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01 为什么说教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

这里所提到的说教,本质上就是给孩子讲大道理,这是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最常用的方式,甚至成为了一种下意识的举动。

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面对来自父母和长辈说的大道理,或许能有所触动。

然而,当我们把这套做法移植到孩子身上时,就不一定管用了,实际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这是因为,对孩子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认知发展阶段和大人是不同的。他们往往无法完全理解和接纳那些复杂的大道理。

当我们试图用一些自认为管用的大道理来说服孩子时,孩子可能听得云里雾里,如果说教次数多了,还会引发他们的反感和排斥。

单纯的说教无法真正触动孩子的内心,大部分教育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已形成了“说教是下策”的共识。

养育孩子说教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那么上策是什么

至于对孩子发脾气,尤其是不问缘由的、轻率地发脾气更是下下策,称之为家庭教育“雷区”也不为过。

现实中,有不少家长可能会因为孩子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期望而情绪失控,进而对孩子大发脾气。

很显然,这种教育方式并不能使孩子真正领悟和反思问题的本质,更别提改正自己的行为了。

只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和不安,丧失安全感,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而且,频繁地发脾气还会破坏亲子关系,使孩子对家长产生恐惧和疏离感。

孩子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需要我们用爱和耐心来慢慢打磨,而不是用暴力和愤怒。

教育实践证明,无论是说教(讲大道理)还是发脾气,都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02 教育孩子的上策是理解、引导和共情

那么,教育孩子的上策到底是什么呢?

我用六个字来总结:理解、引导和共情。

这是一种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爱护孩子的教育方式。

这是一种以孩子为中心,以健康成长为目标,以追求幸福为导向的教育方式。

这是一种需要家长用心去投入,用心去实践,用心去坚持的教育方式。

相信用好这“理解、引导和共情”这六个字,我们在养育孩子方面能更加从容。

1.理解

所谓理解,是指我们遇到问题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同样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

这意味着,孩子在人格上和大人是平等的。我们需要尊重孩子,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想法、感受和需求,并接纳他们的不完美。

养育孩子说教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那么上策是什么

2.引导

所谓引导,是指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我们替他们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引导孩子发现自我、主动学习、自我成长,使他们变得越来越独立自主。

一个具备独立自主能力的孩子,无疑就能更好地去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困难。

3.共情

所谓共情,是指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情感,体验他们的世界。

共情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孩子,更有效地帮助他们。

当我们用共情的心去对待孩子时,他们就能感觉到被理解,被关心,从而更愿意接纳我们的建议和帮助。

03 家长如何实施“理解、引导和共情”

那么,我们家长又该如何实施这个上策呢?我想,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一是家长要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高质量陪伴”。很多家长可能忙于工作,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但无论如何,都要挤出一点时间和精力,与孩子共度成长时光,参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建立起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二是家长要学会有效的沟通技巧

有效的沟通能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更有效地引导他们成长。

但不是和孩子随便聊聊天就是沟通,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沟通,至少包括倾听孩子的话、报之以同理心,以及用积极、坦诚的方式向孩子表达需求和期望。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家长倾听并不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而是要通过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等,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家长的专注和理解。

三是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

养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对孩子成长有足够的耐心,当然也少不了家长在正确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坚持,而不是半途而废。

养育孩子说教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那么上策是什么

四是家长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环境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需要为他们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环境。

这种支持性环境能帮助孩子积极地面对生活,提高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也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具体来说,家长可从以下这六个方面去建立支持性的环境。

1.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个体,家长需要理解并尊重这一点,尽量避免对他们的过度干预和控制。

2.提供积极的反馈: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家长应当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表扬,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鼓励孩子做决定: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庭事务性决策,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决策能力和责任感。例如,让他们参与计划家庭旅行或者决定周末晚餐的菜单等。

4.建立开放的沟通环境: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无论这些想法是否与家长的观点一致。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技巧,并且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

5.在困难面前给孩子出展示坚韧和恒心:家长在面对困难时能展示出坚韧和恒心,这其实是在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孩子可以从中学到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正确态度和方式。

6.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新事物: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裹足不前。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新事物,即使面临失败,孩子也能从失败中学到如何应对挫折,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结语

养育孩子,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科学。这种艺术和科学将通过对孩子的理解、引导和共情展现出来。

让我们一道以“理解、引导和共情”为上策,去陪伴孩子的成长,去见证他们的进步。因为,爱,就是最好的教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