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念晓暖
编辑| 照雪下玉关
印度的雄心壮志一直未泯,不仅天天做着大国梦,而且已经具体到了时间点,那就是2044年,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印中逆转”。
不得不说,莫迪的野心既大胆又不可思议,难道他真不知道印度和中国的差距吗?
01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作为亚洲两大强国,同时又属于金砖五国之内的中国与印度,因有着相似的历史和国情,始终被世人津津乐道。
如果要问印度在国际社会上最为出彩的地方有什么?那自然就是庞大的人口。
建国之初,印度人口数量约为3.6亿,比同时期的中国少了1.8个亿,但是由于各个方面的影响,其出生率一直在逐年增长,最终很快赶上了中国的程度。
2023年4月19日,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一个报告,预估印度人口将在2023年超过中国,达到14.2亿。
而在今年年初,联合国有关数据也显示,印度人口已经达到14.1亿,并且未来还将继续增加。
这么说无论从出生率还是自然增长率来说看,印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
此外,从人口结构上看,印度人口呈金字塔形,其年龄中位数为28岁,超过40%的印度人在25岁以下,可以说印度是一个比较年轻化的国家。
由此,印度总理莫迪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很快就站到了美国国会联席会议的演讲台,傲娇地向世界宣称:“我们占世界六分之一的人口,我们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不出几年,印度就会成为一个人口结构年轻的新兴的世界工厂。”
可是,莫迪尽管成了人口“头把交椅”的大国总理,难道他就从此高枕无忧了吗?
要知道,尽管印度年轻人口较多,其结构也比较合理,但源于宗教或地域等复杂问题交织,也面临一些难以化解的人口问题。
比如印度因为有很多人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或技能培训,便无法获得高端或稳定就业的工作机会,因此人口素质普遍低下。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则数据得知,印度目前的文盲占据总人口的10%,在全世界首屈一指,而在中国这个数字仅为2.67%。
另外,由于印度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导致性别比例失衡,而男尊女卑的差别,又使得男人能出去工作,女人在家就只能生孩子、养孩子。
事实上,印度政府始终有一块心病,那就是如何控制人口增长。其实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印度就已经提出了人口控制计划,比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都差不多提前了三十年,但最终事与愿违。
到了七十年代,时任印度首位女总理英迪拉·甘地为了控制人口,曾推出政策强迫男性做节育手术,当时大约有几百万印度男性执行了这个政策,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
就这样,在此后数十年间,印度人口简直就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最终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
但是,莫迪尽管意识到了“人口爆炸“的弊端,但他还是为之振奋自豪,民族自信心瞬间爆棚,于是便高调宣布:2044年将实现“印中逆转”。
也就是说印度即将超过中国,摆脱第五大经济体的地位,成为“世界老二”,不得不说,印度的超级大国梦依旧还沉浸在幻想中,难道莫迪是真不知道和中国差距吗?
02印度的雄心壮志
2022年,对于印度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得知,印度GDP经济规模超过了其殖民宗主国英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当这个消息传遍印度后,国内舆论吹手顿时欢欣鼓舞,大肆宣称印度的经济腾飞已经碾压英国,而在推特上,网民的欢呼声更是如潮水般涌来,有人留言称:这个当年北欧人的殖民地,以后将永远“追随”印度!”
因为在十年前,印度GDP在全球仅排名第十一位,而英国排名第五,如今印度鱼跃龙门,可谓势如破竹的速度增长,怎能不令国民洋洋得意?
由此,随着印度经济的猛增以及印度人口的庞大体量,再加上较好的地缘优势,让很多人认为印度确实前途无量,一片繁花似锦。
当然莫迪对此更是豪情万丈,对外宣称: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不成问题。
客观来说,如果印度国内只要一直社会稳定,其经济总量在二十几年后超过日本和德国应该有可能,毕竟日本和德国都有走下坡路的趋势,但如果要想超过中国,纯属好高骛远。
那么,莫迪为什么会有如此雄心壮志呢?其实除了一些客观因素,还要归功于他的御用经济顾问关于中印逆转的一些议题。
2023年9月14日,该经济顾问在美国智库布鲁金斯经济网站发布了一篇文章,阐述“印度超越中国”的理论见解。
只见文章洋洋洒洒,从劳动力要素、实物投资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中印对比后得知,印度在这三个方面每年均会领先中国1.5个百分点的净增长率。
然后经济顾问又将数据套取方程式后得出了神结论:“2020 年至2045年期间,印度的平均增长率将超过中国3.5%,最迟应该在 2044 年超越中国。
不得不说,印度的这个臆想确实天马行空,而莫迪也根据此文信心倍增,瞬间有了赶超中国的勇气。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印度目前在莫迪的带领下,不仅经济增长之快令人瞩目,而且在外交上也是越来越活跃。
今年6月份期间莫迪出访美国,受到了拜登高规格的接待以及夸赞,而随后他又去了法国,与马克龙进行了亲密会晤,而且还与法国签订了购买26架战机和3艘法国潜艇的原则性协议,可谓喜不自胜收获颇丰。
难道印度真的会超越中国?其实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中印之间确实有很大的差距,而这也是莫迪故意视而不见的问题。
03中印之间的差距
众所周知,两个世纪以来,中国就一直有“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的称号,而现在将头衔让位于印度,无疑会让莫迪的自尊心膨胀,因此该国有信心在二十年后超越中国,但却忽略了中印之间的差距。
首先,从经济体量对比,印度与中国无法抗衡。
尽管印度经济已经跻身于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但其经济体量并不大。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从2000年到2022年这二十年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比从不到10%已经上升至30%,而印度的占比始终徘徊在5%以下;
而且在二十年间,中国的GDP从近14万亿上升至超过130万亿,速度增长之快令人震惊,而印度的GDP增速却非常缓慢,2022年也只不过是29万亿。
其次,从劳动力质量相比,印度与中国可谓小巫见大巫。
尽管印度成为了第一人口大国,也标志着将会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出现,但印度却缺乏很多就业机会。
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印度有超过2000万人进入劳动市场,但其实只有不到40%人找到了工作,剩下的人成年即失业。
如果按照这样趋势下去,那么就会有剩余劳动力激增,从而造成印度贫困人数的无限扩大。
再次,从基础设施来比较,印度与中国可谓天壤之别。
众所周知,印度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尽管莫迪政府决心将其改善,但基建的同时也必须筹措相应的投资,由于效率低下,便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
而对于中国来说,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早就让世界刮目相看。
2020年疫情泛滥期间,大陆以10天的速度建成了火神山医院,随后又用11天时间建成了雷神山医院,如此神速的基建能力在世界成了最引人瞩目的亮点。
尤其2013年,当中国首次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构想,并着力加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策略,更是让全球投来了赞赏的目光。
最后,从高科技方面对比,中国直接碾压印度。
在全球20家高收入科技公司中,光中国就占据四家,而印度的公司却榜上无名;在世界的5G建设中,中国的生产量超过了一半,而印度仅占1%。
此外,中国的抖音及其它类似的应用程序早就登上世界舞台,但印度却没有走向世界的科技产品。
在人工智能领域方面,目前中国拥有着世界上65%的人工智能专利,而印度只拥有3%。
由此可见,中印之间的差距都是肉眼可见,而印度目前除了人口基数庞大,善于讨好美西方国家外,压根没什么亮点可与中国抗衡,因此莫迪的复兴之梦注定是天方夜谭。
要知道,中国是一个自信开放、脚踏实地、持续进步的国家,而高瞻远瞩、包容大度的大国格局,更不是印度可以相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