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有中药将军之美誉,荡涤肠道推陈出新,清体内瘀血、通肠道大便。

作者:文杰医师说健康

今天和大家聊聊大黄这味中药。

有中药将军之美誉,荡涤肠道推陈出新,清体内瘀血、通肠道大便。

大黄

中药大黄应该算我记忆中最早知道的中药,那时候应该上三、四年级,经常在口唇角出现溃疡,自己又喜欢用舌头去舔于是越变越大,最后张口都受限,稍微吃点酸的辣的触碰到溃疡部那种酸爽疼痛至今难忘,这时候母亲就让我喝中黄色的药水,水浸泡大黄得到的溶液,那种味道说苦不是很苦还是可以喝的下,喝一两天很明显溃疡不疼了,慢慢的结痂愈合脱落。

当时没有任何的医学药学知识,因为嘴角疼痛所以听从母亲的,后面等上大学学了中医中药后才了解到大黄的作用,才知道为什么针对这种溃疡喝大黄水有用。不过老家把大黄称之为大(dai)黄。

有中药将军之美誉,荡涤肠道推陈出新,清体内瘀血、通肠道大便。

大黄这味中药历来褒贬不一,认为它好的医家讲大黄逐瘀通便可推陈出新,认为大不好的医家又讲大黄泻下攻积力太强伤人正气。因为它泻下过强所以造成人对于它的误解,有了“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这样的言论。药物本身无好坏,全靠医生怎么用。

有中药将军之美誉,荡涤肠道推陈出新,清体内瘀血、通肠道大便。

大黄又一别名“将军”,以其攻坚之力多用于实热问题,所以赋予它这样的称谓。大黄作用广泛,针对各种实热、热毒、瘀血、积滞、结石、黄疸等问题皆可以配伍使用,下面就和大家详细聊聊这味中药的使用:

活血化瘀

大黄入血分,《神农本草经》记载主下瘀血,针对各种血瘀,无论新旧均可以使用,如大名鼎鼎的大黄蛰虫丸,针对血痨出现的双目黯黑,肌肤甲错常配伍桃仁使用,桃仁本为活血化瘀药加大黄针对瘀血问题。

有中药将军之美誉,荡涤肠道推陈出新,清体内瘀血、通肠道大便。

桃仁

泻下攻积

泻下攻积算大黄人尽皆知的作用,许多人便秘总会选择大黄或者番泻叶泡水饮用,大黄是可以解决大便不通便秘问题,只是需要分清楚寒热,实热所致便秘就可以使用大黄,虽说实寒或虚寒引起的也可以使用,不过需要配伍温热药以制约其寒凉之性,防止过度伤脾胃肠道阳气加重便秘。

实热导致的便秘有这些特点,大便秘结干燥,伴随心烦口渴,喜饮水尤其冷水,小便黄赤等特点,实热燥结所致便秘大黄常配伍芒硝、厚朴等中药达到降胃肠热实而通燥结。

有中药将军之美誉,荡涤肠道推陈出新,清体内瘀血、通肠道大便。

泻火凉血

大黄苦寒,味苦可以通降,所以大黄具有使上炎之火下泄的作用,火的特性炎上,容易引发各种疮疡肿毒,所以上火症状常表现在头面五官最为明显,如口腔溃疡、目赤红肿、咽喉肿痛、口干舌燥、面部痤疮痘痘等。

大黄泻火就针对实热火盛所致出现的类似炎症的症状,这就是为什么小时候出现上火,口角溃疡喝大黄水溶液而有效的原因了。

至于凉血,是因为大黄可以止血,用于血热导致的出血问题,大黄寒凉可以凉血止血。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血热导致血行加快而冲破脉络出现出血,这种血热出血大黄就可以使用,清热凉血而止血。

有中药将军之美誉,荡涤肠道推陈出新,清体内瘀血、通肠道大便。

清泻湿热

大黄通泄,走下焦,清湿热从小便而出,湿热是中医中一种致病因素,本身湿为阴邪伤人阳气,可湿邪日久它会阻止气机运行,阻止日久而郁热生,最后湿热并存。

湿热为患则面目油腻,痤疮痘痘,大便不爽而肛门灼热,小便黄赤而淋漓不尽,口苦口臭而身体黏腻等。湿热在体内肝胆,影响胆汁分泌而发黄疸。湿热在体内脏腑,热焦灼津液最后成结石。

大黄通利,性速善走,直达下焦,可从小便而利湿热,针对湿热导致的黄疸可配伍茵陈如茵陈蒿汤。热灼津所致结石配伍金钱草、石苇利尿通淋排石。

有中药将军之美誉,荡涤肠道推陈出新,清体内瘀血、通肠道大便。

栀子

大黄总结其功效,泻下攻积,逐瘀通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所以用对了大黄是一味良药。

针对便秘还需要分清寒热,因为虚寒、脾虚、气虚等引起的便秘,大黄就需要酌情使用,或配伍其它药物制约寒凉使用。

同样上火也是,实火大黄可清热泻火,虚火则需要引火归元而清火,虚火用大黄只能有速效而不能治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