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手机厂商激战自研大模型,vivo打出制胜一击

作者:观察者网独家视频

► 文 观察者网 吕栋

智能手机和AI大模型,能不能擦出耀眼的火花?答案是一定的。

一个是20多年来最成功的电子产品,另一个引领着新一轮技术变革,几乎在所有市场分析看来,智能手机和AI大模型的结合,都将带来充满想象力的增长空间。也正因此,过去一年,几乎所有的主流手机品牌都在涌入大模型。

但令人好奇的是,常年稳居手机行业前五的vivo,却没有在上半年的大模型喧嚣中现身。要知道,vivo是首批组建专攻AI方向的手机公司之一。上个月,vivo自研大模型出现在权威榜单并领跑,“未发先火”直接把外界期待值拉满。

手机厂商激战自研大模型,vivo打出制胜一击

现在来看,vivo其实一直在酝酿一个“大招”。

在刚刚结束的2023vivo开发者大会(VDC)上,vivo自研蓝心大模型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有点超出预期的是,vivo一口气推出了一个蓝心大模型矩阵,包括十亿、百亿、千亿三个参数量级的五款大模型,覆盖了所有的核心场景。

更关键的是,vivo将自研蓝心大模型的能力,融入到了全新操作系统OriginOS 4中,并通过蓝心小V等一系列系统级应用向外界表明,“霸榜”并不是最终目的,而要是通过领先的技术,让大模型能力真正落地,给用户带来体验升级。

俗话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上半年vivo自研大模型没有匆忙亮相,显示出vivo的定力和务实。如今一系列领先能力的展示,则彰显出vivo的厚积薄发。从能力积累到视野格局,在攻占新一轮AI技术高峰的道路上,vivo的领跑之势已现。

“百模大战”席卷全球,vivo实现多个榜单领跑

经过长期的技术积淀之后,人工智能的星星之火,今年开始以大模型的方式燎原。根据第三方机构报告,截至7月底,中国今年已有64个大模型诞生,累计已有130个大模型问世;国外大模型发布数量累计已达138个,其中美国独揽114个。

大量科技巨头的躬身入局,让“百模大战”迅速席卷全球。在诸多传统行业等待被大模型重塑之际,智能手机行业选择主动拥抱变革,主流厂商相继公布自研大模型的最新进展。

为何手机行业会对大模型如此积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观察。

首先,智能手机行业早已步入红海时代,创新的匮乏,让整个行业呈收缩之势,去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不足12亿部,创下十年新低。存量竞争的时代,唯有创新突破,才能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大模型带来重要契机,有实力的厂商绝不会错过这个窗口。

更关键的是,大模型作为通往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由之路,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成为行业共识。算力、算法和数据的深度融合,让大模型能高效处理各种复杂任务,也因此被视作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增长极。第三方报告显示,未来10年,以大模型技术为关键支撑的生成式AI市场,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42%,规模将突破万亿美元。

对行业而言,把握大模型的先机,意味着能率先重塑用户体验,进而引领新一轮增长;对大国竞争来说,哪个国家能率先实现技术突破,就可能抢占新的科技战略高地。

纵观手机行业,vivo并非首个推出自研大模型的厂商,但这不影响其后发先至。

手机厂商激战自研大模型,vivo打出制胜一击

此次VDC,vivo在行业中罕见地推出一个自研蓝心大模型矩阵,包含十亿、百亿、千亿三个参数量级的5款自研大模型(蓝心大模型1B、蓝心大模型7B、蓝心大模型70B、蓝心大模型130B、蓝心大模型175B),实现对核心场景的全面覆盖。

矩阵策略的背后,是vivo对AI大模型不同量级、不同部署端所带来的成本、性能、功耗等问题的深度考量。同时,这一策略也帮助vivo实现大模型能力全球领先。目前,vivo自研大模型已取得C-Eval大模型榜单第一,CMMLU全球中文榜单第一。在SuperCLUE发布的中文大模型10月榜单中,vivo自研大模型以70.74的总分位列总排行榜第四,在国内大模型中排行第一。

换个角度来看,在上半年市场炒作大模型的喧嚣散去之际,大家开始冷静审视各家大模型真实能力的时候,vivo重磅推出了自研大模型,这何尝不是另一种自信。

夯实研发底座,打造百舸争流中的制胜王牌

大模型带来的想象无限,但壁垒同样极高。

以OpenAI训练1750亿参数的GPT-3为例,除了必要的算法和大量的数据外,还需要上万块高端GPU提供算力,训练一次的成本在百万美元之上。也正因此,能布局大模型训练到应用全产业链的,往往是世界级的科技巨头。

vivo作为一家低调的智能手机厂商,不仅一口气推出5个大模型,还在“百模大战”中把模型能力做到了全球领先,这无疑是令行业震惊的。耀眼的成绩,往往更让人好奇它诞生的过程,vivo是如何做到的?

回溯vivo自研历程中不难发现,在智能手机与AI时代加速拥抱的进程中,vivo始终坚定投入底层技术,夯实“研发底座”,这已成为vivo在大模型百舸争流中的制胜王牌。

早在2017年,vivo创始人兼总裁沈炜就前瞻性提出,人工智能是所有技术创新的最底层的技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应该“过饱和”地投入。从那时起,vivo便着手深耕AI,组建了全球AI研究院,加快在人力、数据、算法、算力、安全等维度的优势沉淀。

6年间,vivo在人工智能核心领域筑起了深厚的护城河。首先是人才力量,vivo从2017年开始就一直维持着约1000人的专业人工智能团队,到2021年vivo已有超过600人专注研发大模型;其次是丰富的数据积累,vivo在2018年成立图谱研究院,目前该研究院已经积累了13000T的多种模态数据,以及2800T高质量中文文本数据。

在算法和算力上,vivo也不断筑牢自身优势。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vivo一面在基础研究、工程、方式方法等领域陆续发布70多篇全球顶级论文,一面跟踪全球顶尖学术期刊动态,并将其转化成算法和工程应用,同步注重在算力层面的投入与能力搭建,基于百人工程团队和强大创新能力,持续地提升集群的效率,目前vivo千亿模型训练周期低于2个月,百亿模型不到2周。

同时,vivo也是首家且是独家使用自研大模型,有望实现手机端侧大规模产品落地的手机厂商。在端侧部署大模型,一方面可以高效调用端侧算力,另一方面还能降低隐私泄露风险。但考虑到模型体积大和端侧算力有限,想要将大模型在端侧部署,难度更大。而vivo通过在算法模型、工具、框架及运行等层面持续攻坚,制定了大模型端侧化整套解决方案。通过模型压缩、异构计算等方式,蓝心大模型1B和7B有望在端侧实现落地。

以技术领跑行业之际,vivo还主动承担起行业引领者的责任。在此次VDC上,vivo率先宣布开源蓝心大模型7B以及对应的微调框架,并面向开发者提供能力和服务支持,推出蓝心开发者激励计划,充分体现出vivo构建共赢、共建、共创的多方价值的愿景。

大模型和操作系统深度融合,向“主动智能”时代进发

当然,大模型能力的领先不能只停留在参数和榜单中,能否为用户带来实际体验的提升和价值,才是检验大模型能力的实际标准。

在此次VDC上,vivo给人最深的感受就是想用户所想,让大模型能力真正落到实处。为此,vivo宣布将把自研蓝心大模型内置到全新手机操作系统OriginOS 4中,带来vivo基于蓝心大模型开发的首款全局智能辅助蓝心小V、蓝心千询等全新功能和应用。

手机厂商激战自研大模型,vivo打出制胜一击

用户可以把蓝心小V当做一个具有强大AI能力的私人助理,相较于传统的手机助手,蓝心小V拥有更智能和自然的人机交互能力。用户可以通过文字甚至是拖拽的方式,接受并处理信息数据,同时还具有便捷的悬浮态。

在具体使用中,蓝心小V可以触达上百个用户常见场景。比如,它具有视频脚本、朋友圈文案、邀请函、英文邮件等文本创作能力,也可以文生图和图生文,进行各种风格的图文创作。此外,蓝心小V不仅可以进行英文论文的全文翻译,还可以根据英文论文进行中文问答,甚至可以帮助用户创作SWOT分析和波特五力分析、制作双十一营销思维导图,以及进行开放式问答。

全面提升效率的同时,vivo也十分重视用户隐私安全。针对端侧大模型部署,打造了行业首发的端侧过滤能力,能够保护用户隐私文件不上云,在端侧完成内容输入、输入审核、模型生成、输出审核以及返回给用户,真正做到了在端侧闭环,解决用户的后顾之忧。

蓝心千询则是vivo自主研发的自然语言对话机器人,同样可以借助大模型能力处理各种复杂任务。但它与蓝心小V最大的不同是,它将以手机公版APP的形式上线各大手机应用市场,不仅vivo手机用户可以使用,所有安卓和iOS的用户都可以在应用市场下载。

手机厂商激战自研大模型,vivo打出制胜一击

展望未来,vivo对大模型应用的想象,没有局限在个人助理层面。未来进入“主动智能”阶段,vivo认为智能手机与AI大模型的结合将以“智能体”的形式进行高阶呈现,手机不仅要感知信息,还要识别意图,帮助决策,并逐渐走向执行、管理执行的主动智能状态。

目前来看,vivo自研大模型已在技术实力、落地场景体验、大模型数量等方面显露出行业领跑之势。从大模型研发到应用的历程,也充分展现出vivo“本心而为”的特点,用平常心专注热爱、以进取心勇敢创造,走向更健康、可持续的美好未来。

来源|观察者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