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機廠商激戰自研大模型,vivo打出制勝一擊

作者:觀察者網獨家視訊

► 文 觀察者網 呂棟

智能手機和AI大模型,能不能擦出耀眼的火花?答案是一定的。

一個是20多年來最成功的電子産品,另一個引領着新一輪技術變革,幾乎在所有市場分析看來,智能手機和AI大模型的結合,都将帶來充滿想象力的增長空間。也正是以,過去一年,幾乎所有的主流手機品牌都在湧入大模型。

但令人好奇的是,常年穩居手機行業前五的vivo,卻沒有在上半年的大模型喧嚣中現身。要知道,vivo是首批組建專攻AI方向的手機公司之一。上個月,vivo自研大模型出現在權威榜單并領跑,“未發先火”直接把外界期待值拉滿。

手機廠商激戰自研大模型,vivo打出制勝一擊

現在來看,vivo其實一直在醞釀一個“大招”。

在剛剛結束的2023vivo開發者大會(VDC)上,vivo自研藍心大模型終于露出了廬山真面目。有點超出預期的是,vivo一口氣推出了一個藍心大模型矩陣,包括十億、百億、千億三個參數量級的五款大模型,覆寫了所有的核心場景。

更關鍵的是,vivo将自研藍心大模型的能力,融入到了全新作業系統OriginOS 4中,并通過藍心小V等一系列系統級應用向外界表明,“霸榜”并不是最終目的,而要是通過領先的技術,讓大模型能力真正落地,給使用者帶來體驗更新。

俗話說,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上半年vivo自研大模型沒有匆忙亮相,顯示出vivo的定力和務實。如今一系列領先能力的展示,則彰顯出vivo的厚積薄發。從能力積累到視野格局,在攻占新一輪AI技術高峰的道路上,vivo的領跑之勢已現。

“百模大戰”席卷全球,vivo實作多個榜單領跑

經過長期的技術積澱之後,人工智能的星星之火,今年開始以大模型的方式燎原。根據第三方機構報告,截至7月底,中國今年已有64個大模型誕生,累計已有130個大模型問世;國外大模型釋出數量累計已達138個,其中美國獨攬114個。

大量科技巨頭的躬身入局,讓“百模大戰”迅速席卷全球。在諸多傳統行業等待被大模型重塑之際,智能手機行業選擇主動擁抱變革,主流廠商相繼公布自研大模型的最新進展。

為何手機行業會對大模型如此積極,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觀察。

首先,智能手機行業早已步入紅海時代,創新的匮乏,讓整個行業呈收縮之勢,去年全球手機出貨量不足12億部,創下十年新低。存量競争的時代,唯有創新突破,才能打開新的增長空間。大模型帶來重要契機,有實力的廠商絕不會錯過這個視窗。

更關鍵的是,大模型作為通往通用人工智能時代的必由之路,将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已成為行業共識。算力、算法和資料的深度融合,讓大模型能高效處理各種複雜任務,也是以被視作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增長極。第三方報告顯示,未來10年,以大模型技術為關鍵支撐的生成式AI市場,年複合增速有望達到42%,規模将突破萬億美元。

對行業而言,把握大模型的先機,意味着能率先重塑使用者體驗,進而引領新一輪增長;對大國競争來說,哪個國家能率先實作技術突破,就可能搶占新的科技戰略高地。

縱觀手機行業,vivo并非首個推出自研大模型的廠商,但這不影響其後發先至。

手機廠商激戰自研大模型,vivo打出制勝一擊

此次VDC,vivo在行業中罕見地推出一個自研藍心大模型矩陣,包含十億、百億、千億三個參數量級的5款自研大模型(藍心大模型1B、藍心大模型7B、藍心大模型70B、藍心大模型130B、藍心大模型175B),實作對核心場景的全面覆寫。

矩陣政策的背後,是vivo對AI大模型不同量級、不同部署端所帶來的成本、性能、功耗等問題的深度考量。同時,這一政策也幫助vivo實作大模型能力全球領先。目前,vivo自研大模型已取得C-Eval大模型榜單第一,CMMLU全球中文榜單第一。在SuperCLUE釋出的中文大模型10月榜單中,vivo自研大模型以70.74的總分位列總排行榜第四,在國内大模型中排行第一。

換個角度來看,在上半年市場炒作大模型的喧嚣散去之際,大家開始冷靜審視各家大模型真實能力的時候,vivo重磅推出了自研大模型,這何嘗不是另一種自信。

夯實研發底座,打造百舸争流中的制勝王牌

大模型帶來的想象無限,但壁壘同樣極高。

以OpenAI訓練1750億參數的GPT-3為例,除了必要的算法和大量的資料外,還需要上萬塊高端GPU提供算力,訓練一次的成本在百萬美元之上。也正是以,能布局大模型訓練到應用全産業鍊的,往往是世界級的科技巨頭。

vivo作為一家低調的智能手機廠商,不僅一口氣推出5個大模型,還在“百模大戰”中把模型能力做到了全球領先,這無疑是令行業震驚的。耀眼的成績,往往更讓人好奇它誕生的過程,vivo是如何做到的?

回溯vivo自研曆程中不難發現,在智能手機與AI時代加速擁抱的程序中,vivo始終堅定投入底層技術,夯實“研發底座”,這已成為vivo在大模型百舸争流中的制勝王牌。

早在2017年,vivo創始人兼總裁沈炜就前瞻性提出,人工智能是所有技術創新的最底層的技術,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應該“過飽和”地投入。從那時起,vivo便着手深耕AI,組建了全球AI研究院,加快在人力、資料、算法、算力、安全等次元的優勢沉澱。

6年間,vivo在人工智能核心領域築起了深厚的護城河。首先是人才力量,vivo從2017年開始就一直維持着約1000人的專業人工智能團隊,到2021年vivo已有超過600人專注研發大模型;其次是豐富的資料積累,vivo在2018年成立圖譜研究院,目前該研究院已經積累了13000T的多種模态資料,以及2800T高品質中文文本資料。

在算法和算力上,vivo也不斷築牢自身優勢。通過理論和實踐結合,vivo一面在基礎研究、工程、方式方法等領域陸續釋出70多篇全球頂級論文,一面跟蹤全球頂尖學術期刊動态,并将其轉化成算法和工程應用,同步注重在算力層面的投入與能力搭建,基于百人工程團隊和強大創新能力,持續地提升叢集的效率,目前vivo千億模型訓練周期低于2個月,百億模型不到2周。

同時,vivo也是首家且是獨家使用自研大模型,有望實作手機端側大規模産品落地的手機廠商。在端側部署大模型,一方面可以高效調用端側算力,另一方面還能降低隐私洩露風險。但考慮到模型體積大和端側算力有限,想要将大模型在端側部署,難度更大。而vivo通過在算法模型、工具、架構及運作等層面持續攻堅,制定了大模型端側化整套解決方案。通過模型壓縮、異構計算等方式,藍心大模型1B和7B有望在端側實作落地。

以技術領跑行業之際,vivo還主動承擔起行業引領者的責任。在此次VDC上,vivo率先宣布開源藍心大模型7B以及對應的微調架構,并面向開發者提供能力和服務支援,推出藍心開發者激勵計劃,充分展現出vivo建構共赢、共建、共創的多方價值的願景。

大模型和作業系統深度融合,向“主動智能”時代進發

當然,大模型能力的領先不能隻停留在參數和榜單中,能否為使用者帶來實際體驗的提升和價值,才是檢驗大模型能力的實際标準。

在此次VDC上,vivo給人最深的感受就是想使用者所想,讓大模型能力真正落到實處。為此,vivo宣布将把自研藍心大模型内置到全新手機作業系統OriginOS 4中,帶來vivo基于藍心大模型開發的首款全局智能輔助藍心小V、藍心千詢等全新功能和應用。

手機廠商激戰自研大模型,vivo打出制勝一擊

使用者可以把藍心小V當做一個具有強大AI能力的私人助理,相較于傳統的手機助手,藍心小V擁有更智能和自然的人機互動能力。使用者可以通過文字甚至是拖拽的方式,接受并處理資訊資料,同時還具有便捷的懸浮态。

在具體使用中,藍心小V可以觸達上百個使用者常見場景。比如,它具有視訊腳本、朋友圈文案、邀請函、英文郵件等文本創作能力,也可以文生圖和圖生文,進行各種風格的圖文創作。此外,藍心小V不僅可以進行英文論文的全文翻譯,還可以根據英文論文進行中文問答,甚至可以幫助使用者創作SWOT分析和波特五力分析、制作雙十一營銷思維導圖,以及進行開放式問答。

全面提升效率的同時,vivo也十分重視使用者隐私安全。針對端側大模型部署,打造了行業首發的端側過濾能力,能夠保護使用者隐私檔案不上雲,在端側完成内容輸入、輸入稽核、模型生成、輸出稽核以及傳回給使用者,真正做到了在端側閉環,解決使用者的後顧之憂。

藍心千詢則是vivo自主研發的自然語言對話機器人,同樣可以借助大模型能力處理各種複雜任務。但它與藍心小V最大的不同是,它将以手機公版APP的形式上線各大手機應用市場,不僅vivo手機使用者可以使用,所有安卓和iOS的使用者都可以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

手機廠商激戰自研大模型,vivo打出制勝一擊

展望未來,vivo對大模型應用的想象,沒有局限在個人助理層面。未來進入“主動智能”階段,vivo認為智能手機與AI大模型的結合将以“智能體”的形式進行高階呈現,手機不僅要感覺資訊,還要識别意圖,幫助決策,并逐漸走向執行、管理執行的主動智能狀态。

目前來看,vivo自研大模型已在技術實力、落地場景體驗、大模型數量等方面顯露出行業領跑之勢。從大模型研發到應用的曆程,也充分展現出vivo“本心而為”的特點,用平常心專注熱愛、以進取心勇敢創造,走向更健康、可持續的美好未來。

來源|觀察者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