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刺激经济,1万亿够不够?

刺激经济,1万亿够不够?

刺激刺激,还是刺激。

如果市场不刺激,人们就看不到利好,如果没有利好,悲观的情绪可能还会持续蔓延,并进一步发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股市跌跌不休。

A股已经连续四天大跌,上证指数周一跌破3000点,逼近2900点,股市跌跌不休,市场情绪负面,又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好坏,尤其是房地产。

所以,当下的主要发力点,还是在于刺激市场,推出利好措施。

但在之前,不管是房地产还股市,都已经推出了一大波的刺激利好措施,不过效果却非常微弱;以房地产为例,认房不认贷,取消限购、限售,这已经无限接近于2008年的楼市刺激力度,但收效还是甚微。

股市也同样如此,在减免印花税,限制股东减持等一系列重大利好面前,市场情绪脆弱的似乎就像一张薄纸,任何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导致股市大跌。

这个时候,往往就需要一个刺激力度更大的措施,来提振市场情绪。

刺激经济,1万亿够不够?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9月,北向资金外流的金额高达750亿美元,这是2016年以来最大的月度外流量,导致国内股市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投资人缺乏信心,以及美联储持续收紧利率措施对大陆市场产生的影响。

据说现在美国国债的利率已经到了5%,这对资金外流有着非常强的“指导作用”,要想留住投资者,我们就必须要让投资者相信,A股是能赚钱的,而不是只会亏钱。

但刺激措施其实也是遵循着边际收益递减的,当一个市场景气程度较低,投资者普遍缺乏信心的时候,刺激力度就必须要越来越大才行,市场信心越低,刺激力度就必须要越大,且随着时间线的不断拉长,刺激政策的推出,其带来的效益也会递减。

在这样的局势下,就急需一个“王炸”,一个巨大的利好,让市场买账。

根据媒体报道,财政部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

由此,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预计赤字率也将由3%提高到3.8%左右。

据报道,此次增发的万亿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

根据财政部的报道,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其他重点防洪等等。

为什么要新发万亿特别国债?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今年前9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约为-3.11万亿,这意味着支出大于收入。

叠加过去三年导致的收支失衡,财政压力不可谓不大,尤其是对很多地方来说。

而这也是大陆第四次新发特别国债。此前三次分别是1998年主要定向补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2700亿元)、2007年组建中投公司以进行外汇储备的运营(1.55万亿元)、以及2020年的应对新冠冲击(1万亿元)。

除此之外,在2017年和2022年还分别发行了6000亿和7500亿特别国债,但这是属于对2007年那次特别国债的到期续发,没有新增财政赤字。

这个消息市场还是非常买账的,10月24日上证指数收涨0.74%、沪深300收涨0.37%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特别国债的预期。

刺激经济,1万亿够不够?

毫无疑问,这笔万亿国债在今天,能够很好解决一部分市场信心的问题。

考虑到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加快,九月份的经济数据更是超过预期,这也意味着,这个时候推出的经济刺激措施,边际收益往往是最高的,因为市场已经有所改善,此时再添一把柴,火就能够自己燃起来。

不过从财政收支报告来看,经济复苏的势头依然有些许问题,今年前九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6.6713万亿元,同比增长8.9%,已经低于前八个月的10%增速。

另外,财政收入同比下降的趋势还在持续,不过跌幅有所缩小,从前八个月的4.6%缩小至1.3%,而财政开支还在持续增加,增幅从前一个月的7.2%缩小至5.2%。

财政收入下滑,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房地产的不景气,连带着影响了财政收入,另一部分原因则在于,消费税同比下降4.9%、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7.4%,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0.4%,在大幅减税的影响下,收入势必会减少。

而在贸易方面,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都同比下降7.3%和12.1%,出口退税的同比增幅为4.6%。

唯一增长幅度很大的是增值税,同比增幅高达60.3%,统计局解释称,这个数据大幅增长是因为去年同期退税较多,基数较低。

现在的问题还在于,地方收入和预算赤字之间的问题,导致很多地方即使想要刺激经济,但奈何预算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就赤字而言,今年规定的是GDP中占比不超过3%的限制,这也导致在预算方面面临巨大的困难。

而这笔新发的万亿国债,半数都会在今年用于水利防洪项目,其他用于灾后重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唯一可惜的地方在于,这笔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似乎关系并不大。

但不管怎样,万亿资金,依然还是能够撬动一部分杠杆。

反过来,由于房地产和基建的边际收益已经很低了,用于灾后重建和水利防洪,反而能够发挥出不错的优势。

刺激经济,1万亿够不够?

算起来,历史上一共四次的新发国债,每次都是精准到了细节,而这次万亿国债下发,市场又会如何反应,我们可能还需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不管怎样,眼下的市场,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它需要一些刺激措施,提振市场信心本身,比刺激要更重要。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