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谁养活谁,是谁在“倒打一耙”?

作者:百源新水

刚才看到一个评论,他是看到有人说:农民当初养活城镇职工,受了很多苦累,他不爱听,他留言说,

谁养活谁,是谁在“倒打一耙”?

坏分子坏透了,城市养活了你,还倒打一耙。

我不知道这个网友从哪条根据说的,我反问他了,“可有根据?”,他不屑于回复。

我自己在想,他可能是说城市有工业挣钱养活了我(农民),咱先不说现在的城市养没养活我,咱先说你那工业当初是谁养活的?

你那工业是凭什么发展起来的?我看到一句话说的对:

谁养活谁,是谁在“倒打一耙”?

这文中说:

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的发展。

那粮食是谁生产的,你工厂自己会生产粮食吗?况且当时很多工厂还在图纸上呢,还没建立呢!

那粮食是农民生产的,是农民打下粮食,自己忍饥挨饿,支援你们的。

我把我的根据说一下,农民豁出一切地养活了工人。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我是一个农民,生于一九五五年,一九六0年我虚岁六岁了,已有一些事记住了,我记得那年(一九六0年)的冬天,那时咱家有九口人,我的父母,还有我四个哥哥,一个姐姐,还有3岁的弟弟。

在那年我失去了母亲与3岁的弟弟。

那时一年打的口粮不分到社员家中,都集中在大队的粮食仓库内,社员吃饭到大队的大食堂吃现成的,那年的冬天,大队的大食堂黄了,社员们家家都到大队粮食仓库领取做饭的粮食,领一回领全家五天的口粮数量,按每人每天一两七钱的标准,五天是8两半高粱或是苞米,都是带皮的原粮,咱家是大我九岁的我二哥去领的,前些日子,我二哥还讲过他去领粮的情景,我家九口人,他拿的是一个能装一百二十斤高梁的茧丝口袋,

谁养活谁,是谁在“倒打一耙”?

那口袋是用茧丝织的细长条,装满能装一百二十斤高梁,方便人用肩扛。

咱家九口人五天的口粮量是7斤6两半,刚把那口袋底盖上,可省劲了,一只手就拎家来了。

我们大队的社员那年(一九六0年)无论男女老少,每人每天一两七钱口粮,那年就是有名的低标准,也就是每人每天的口粮标准,人们一提起低标准那年,谁都知道是一九六0年。

我家当时住在咱那山沟约河西沿,而我的三姑家住在河东沿,他家我大表哥在国营矿山上班,在矿山上抡大锤砸石头,用手捧石头装在那小矿车斗里,也叫铁轱辘马子,那活很累,属于重体力劳动,简称叫“重劳”,他一个月的口粮标准是51斤成品粮。他一个月领的粮食,比咱家九口人领的还多,咱家九口人这一个月领的粮加起来才45.9斤,我那大表哥一个月领的是相当于10个咱大队的人的口粮份。

我那大表哥他也不种粮,他怎么一个月比我们种地的吃粮多那么老多,他领的粮哪来的?他领的粮是从粮库领的。那粮库中的粮哪来的,粮库是从农村生产队收购上来的。农村生产队的粮食是生产队社员通过劳动从农田中收获的。农民打粮自己都吃不饱,

他怎么把粮食交售给粮库了?

有人会说,因那土地是国家的,种国家的地就应该交农业税,种地纳税,天经地义,从古至今,历来如此。

那交税总得有具体数量吧,。有具体数量,我们看这个资料,

谁养活谁,是谁在“倒打一耙”?

在这个资料中有说明:

当时估算,1953-1954年度,国家需要掌握粮食700多亿斤,

除了农业税可以拿到275亿斤以外,

谁养活谁,是谁在“倒打一耙”?

还需要收购431亿斤(上年度实际收购243亿斤)。靠市场收购这么多粮食是不可能的。

谁养活谁,是谁在“倒打一耙”?

这里说了农业税是275亿斤,而实际城市人得吃700亿斤,多那400多亿斤,就得花钱到市场上从农民手中去买。

这里也说了到市场买这么多粮食是不可能的。

于是在一九五三年末采取了统购统销的办法。就是把农民产的所有粮食,除了应交的农业税外,等于国家全买了,这叫“统购”,由国家根据需要分配卖给谁多少,这叫统销,这个统销是先保障城市人口吃粮。也是在这个《统购统销》的词条中说的,

自从实行统购统销以后,中国农民就一直处于半饥半饱状态,刘少奇曾经坦率地承认这一点:

现在国家对粮食的需要量,同农民愿意交售的数量之间,是有矛盾的,而且矛盾相当尖锐。如果按农民的意愿,他只愿意在自己吃饱了以后才把多余的粮食卖给国家。假如让农民统统吃饱了,然后国家才征购,那末,我们这些人就没有饭吃了,工人、教员、科学家以及其他的城里人都没有饭吃了。这些人没有饭吃,工业化也搞不成了。

从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出是谁养活谁了吧?

咱就不说是谁坏了,咱就说是谁在倒打一耙,大伙清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