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RWA 资产通证化未来蓝图研报

作者:宇宙研究院:加密艺术

2023年区块链领域最引人瞩目的议题无疑是真实世界资产的通证化(Real World Asset Tokenization, RWA)。这一概念不仅在 Web3 世界引起热议,还受到众多国家的传统金融机构和政府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被视为一个战略性的发展方向。例如,花旗银行、摩根大通和波士顿咨询集团等权威金融机构相继发布了各自的通证化研究报告,并积极推进相关的试点项目。

同时,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其2023年的年度报告中明确指出,通证化将在香港的金融未来扮演关键角色。此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与日本金融厅、摩根大通、星展银行等众多金融巨头联手发起了名为“守护者计划”(Project Guardian)的倡议,以深度挖掘资产通证化的巨大潜能。

尽管 RWA 的话题如日中天,但据笔者观察,业内对于 RWA 的理解存在分歧,围绕其可行性和前景的讨论也颇具争议。

  • 一方面,有观点认为 RWA 不过是市场炒作,经不起深入探讨;
  • 另一方面,也有人对RWA充满信心,看好其未来。

与此同时,分析 RWA 不同观点的文章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分享关于 RWA 的认知视角,对 RWA 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局限于个人认知,本文内容均为个人观点,如有问题欢迎指出讨论。

核心观点:

  • Crypto 的 RWA 逻辑主要围绕着如何把产生收益的资产(如美债、固收、股票等资产的收益权)的收益权转移至链上、把链下资产放到链上去抵押贷款获取链上资产的流动性以及将各种现实中的各种资产搬到链上去交易(如砂石、矿产、地产、黄金等),体现出的是加密世界对于现实世界资产的单方面需求,在合规方面存在许多阻碍。
  • 真实世界资产通证化(Real World Asset Tokenization)的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将会是由传统金融机构、监管机构以及中央银行等权威机构推动建立在许可链( Permission Chain )上的一套使用 DeFi 技术的全新金融体系,而要实现这套体系需要的是计算性体系(区块链技术)+非计算性体系(如法律制度)+链上身份体系以及隐私保护技术+链上法定货币(CBDC、通证化存款、法定稳定币)+完善的基础设施(低门槛钱包、预言机、跨链技术等)。
  • 区块链是在计算机和网络发展之后,首个有效支持合约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因此可以说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数字化合约的平台,而合约是资产的基本表达形式,通证(Token)则是合约形成后资产的数字载体,区块链因此成为了资产数字化表达/通证化表达,即数字资产/通证化资产的理想基础设施。
  • 区块链作为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的分布式系统,支持数字化合约的创建、验证、存储、流转和执行以及其他相关操作,解决了传递信任的问题。并且作为一个“计算性体系”,区块链可以满足人类对于“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的诉求,因此 DeFi 便成为了一种金融体系中的”计算性“创新,取代了金融活动中”计算性“的部分,自动执行实现了降本增效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可编程性,但是”非计算性“的部分也就是基于人的认知的部分区块链并不能去取代,因此目前的 DeFi 体系并未涵盖信用,基于信用的无抵押借贷在当前的 DeFi 体系中尚未实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区块链目前缺乏表达“关系身份”的身份体系以及没有法律体系保障双方的权益。
  • 传统金融体系来说,现实世界资产通证化(Real World Asset Tokenization)的意义在于通过区块链上创建现实世界资产(如股票、金融衍生品、货币、权益等)的数字表示形式,将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好处扩展到广泛范围的资产类别实现交换和结算。
  • 金融机构通过采纳 DeFi 技术进一步提升效率,利用智能合约替代传统金融中的“计算性”的环节,按照预定的规则和条件自动执行各类金融交易,增强可编程特性。这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在特定情境中,它能够赋予企业新的可能性,尤其是为中小企业(SMSE)在融资难题上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这为金融体系打开了一扇极富潜力的大门。
  • 随着传统金融领域和各国政府对区块链及通证化技术的关注度和认可不断加强,以及区块链基础设施技术的不断完善,区块链正在走向与传统世界架构融合并解决现实世界应用场景中的真实痛点的道路上,针对实际场景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局限在一个与现实世界隔阂的“平行世界”中。
  • 在未来存在多个不同辖区、监管体系的准许链格局下,跨链技术对于解决互操作性、流动性割裂的问题尤为重要。未来链上通证化资产将会存在于公有区块链和受监管的由金融机构运作的准许链上,而通过类似于 CCIP 的跨链协议便可以将任何区块链上的通证化资产连接起来实现互操作性,实现万链互通。
  • 目前,全球众多国家正积极推进区块链相关的法律与监管框架。与此同时,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如钱包、跨链协议、预言机、各种中间件等,都在迅速地得到完善,央行数字货币 CBDC 也在不断的落地应用,能够表达更复杂资产类型的通证标准也在不断出现比如 ERC-3525,加之隐私保护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零知识证明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链上身份系统的日趋成熟,我们似乎正处于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前夕中。

目录

一.资产通证化背景介绍

  • Crypto 视角下的 RWA
  • TradFi 视角下的 RWA

二.从区块链第一性原理出发,区块链解决了什么问题?

  • 区块链是资产通证化表达的理想基础设施
  • 区块链满足了人类对于“计算性”的诉求
  • DeFi 是“计算性”的金融创新

三.资产通证化: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变革性

  • 建立可信全球支付平台、降本增效
  • 可编程性以及透明性

四.实现资产通证化 Mass Adoption 还需要什么?

  • 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保障以及准许链
  • 身份体系与隐私保护
  • 链上法定货币

·预言机与跨链协议

·低门槛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