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RWA 資産通證化未來藍圖研報

作者:宇宙研究院:加密藝術

2023年區塊鍊領域最引人矚目的議題無疑是真實世界資産的通證化(Real World Asset Tokenization, RWA)。這一概念不僅在 Web3 世界引起熱議,還受到衆多國家的傳統金融機構和政府監管機構的高度重視,被視為一個戰略性的發展方向。例如,花旗銀行、摩根大通和波士頓咨詢集團等權威金融機構相繼釋出了各自的通證化研究報告,并積極推進相關的試點項目。

同時,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其2023年的年度報告中明确指出,通證化将在香港的金融未來扮演關鍵角色。此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與日本金融廳、摩根大通、星展銀行等衆多金融巨頭聯手發起了名為“守護者計劃”(Project Guardian)的倡議,以深度挖掘資産通證化的巨大潛能。

盡管 RWA 的話題如日中天,但據筆者觀察,業内對于 RWA 的了解存在分歧,圍繞其可行性和前景的讨論也頗具争議。

  • 一方面,有觀點認為 RWA 不過是市場炒作,經不起深入探讨;
  • 另一方面,也有人對RWA充滿信心,看好其未來。

與此同時,分析 RWA 不同觀點的文章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筆者希望通過本文分享關于 RWA 的認知視角,對 RWA 的現狀和未來進行更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局限于個人認知,本文内容均為個人觀點,如有問題歡迎指出讨論。

核心觀點:

  • Crypto 的 RWA 邏輯主要圍繞着如何把産生收益的資産(如美債、固收、股票等資産的收益權)的收益權轉移至鍊上、把鍊下資産放到鍊上去抵押貸款擷取鍊上資産的流動性以及将各種現實中的各種資産搬到鍊上去交易(如砂石、礦産、地産、黃金等),展現出的是加密世界對于現實世界資産的單方面需求,在合規方面存在許多阻礙。
  • 真實世界資産通證化(Real World Asset Tokenization)的未來重點發展方向将會是由傳統金融機構、監管機構以及中央銀行等權威機構推動建立在許可鍊( Permission Chain )上的一套使用 DeFi 技術的全新金融體系,而要實作這套體系需要的是計算性體系(區塊鍊技術)+非計算性體系(如法律制度)+鍊上身份體系以及隐私保護技術+鍊上法定貨币(CBDC、通證化存款、法定穩定币)+完善的基礎設施(低門檻錢包、預言機、跨鍊技術等)。
  • 區塊鍊是在計算機和網絡發展之後,首個有效支援合約數字化的技術手段。是以可以說區塊鍊本質上是一個數字化合約的平台,而合約是資産的基本表達形式,通證(Token)則是合約形成後資産的數字載體,區塊鍊是以成為了資産數字化表達/通證化表達,即數字資産/通證化資産的理想基礎設施。
  • 區塊鍊作為一種由多方共同維護的分布式系統,支援數字化合約的建立、驗證、存儲、流轉和執行以及其他相關操作,解決了傳遞信任的問題。并且作為一個“計算性體系”,區塊鍊可以滿足人類對于“過程可重複,結果可檢驗“的訴求,是以 DeFi 便成為了一種金融體系中的”計算性“創新,取代了金融活動中”計算性“的部分,自動執行實作了降本增效的同時還可以實作可程式設計性,但是”非計算性“的部分也就是基于人的認知的部分區塊鍊并不能去取代,是以目前的 DeFi 體系并未涵蓋信用,基于信用的無抵押借貸在目前的 DeFi 體系中尚未實作,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包括區塊鍊目前缺乏表達“關系身份”的身份體系以及沒有法律體系保障雙方的權益。
  • 傳統金融體系來說,現實世界資産通證化(Real World Asset Tokenization)的意義在于通過區塊鍊上建立現實世界資産(如股票、金融衍生品、貨币、權益等)的數字表示形式,将分布式賬本技術的好處擴充到廣泛範圍的資産類别實作交換和結算。
  • 金融機構通過采納 DeFi 技術進一步提升效率,利用智能合約替代傳統金融中的“計算性”的環節,按照預定的規則和條件自動執行各類金融交易,增強可程式設計特性。這不僅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在特定情境中,它能夠賦予企業新的可能性,尤其是為中小企業(SMSE)在融資難題上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這為金融體系打開了一扇極富潛力的大門。
  • 随着傳統金融領域和各國政府對區塊鍊及通證化技術的關注度和認可不斷加強,以及區塊鍊基礎設施技術的不斷完善,區塊鍊正在走向與傳統世界架構融合并解決現實世界應用場景中的真實痛點的道路上,針對實際場景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局限在一個與現實世界隔閡的“平行世界”中。
  • 在未來存在多個不同轄區、監管體系的準許鍊格局下,跨鍊技術對于解決互操作性、流動性割裂的問題尤為重要。未來鍊上通證化資産将會存在于公有區塊鍊和受監管的由金融機構運作的準許鍊上,而通過類似于 CCIP 的跨鍊協定便可以将任何區塊鍊上的通證化資産連接配接起來實作互操作性,實作萬鍊互通。
  • 目前,全球衆多國家正積極推進區塊鍊相關的法律與監管架構。與此同時,區塊鍊的基礎設施,如錢包、跨鍊協定、預言機、各種中間件等,都在迅速地得到完善,央行數字貨币 CBDC 也在不斷的落地應用,能夠表達更複雜資産類型的通證标準也在不斷出現比如 ERC-3525,加之隐私保護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零知識證明技術的持續發展,以及鍊上身份系統的日趨成熟,我們似乎正處于區塊鍊技術大規模應用的前夕中。

目錄

一.資産通證化背景介紹

  • Crypto 視角下的 RWA
  • TradFi 視角下的 RWA

二.從區塊鍊第一性原理出發,區塊鍊解決了什麼問題?

  • 區塊鍊是資産通證化表達的理想基礎設施
  • 區塊鍊滿足了人類對于“計算性”的訴求
  • DeFi 是“計算性”的金融創新

三.資産通證化:對傳統金融體系的變革性

  • 建立可信全球支付平台、降本增效
  • 可程式設計性以及透明性

四.實作資産通證化 Mass Adoption 還需要什麼?

  • 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保障以及準許鍊
  • 身份體系與隐私保護
  • 鍊上法定貨币

·預言機與跨鍊協定

·低門檻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