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唱段解读和音乐结构分析

作者:谈史鉴夕朝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唱段解读和音乐结构分析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的角色由四个主旋律根据《拣麦根》旋律变化而来的唱段组成的。

如图2-2所示为《拣麦根》的音乐唱段: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唱段解读和音乐结构分析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唱段解读和音乐结构分析

在《杨白劳》的第一部分音乐中,“十里风雪一片白,躲帐七天回家来,指望着熬过了这一关,挨冻受饿我也能忍耐”。

将杨白劳的身份背景、躲债的身份地位以及所处的困境紧凑的交代出来,将一个被逼的走投无路而躲债老年人形象贴切的刻画出来,体现了杨白劳当时悲愤的心情。

同时也体现出了杨白劳以为自己躲帐七天就能够暂时度过这一关的,而接下来的情节更加体现了这种事与愿违的无奈心理。

《杨白劳》第二个唱段: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唱段解读和音乐结构分析

在《杨白劳》的第二部分音乐中,其呈现的场景是杨白劳被黄世仁逼租,其演唱过程中贯穿了朗诵似的演唱方法和音调,通过几个三连音连续出现充分的展示了杨白劳内心的惊恐不安,使音乐戏剧性大大增强。

《杨白劳》第三个唱段: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唱段解读和音乐结构分析

在《杨白劳》第三部分的音乐中呈现的场景是杨白劳自杀之前的挣扎,在这个场景下的音乐充满了爱恨交织的情感,一是对女儿深沉的爱和不舍,二是对地主黄世仁无限的恨意,悲剧性色彩非常浓厚。

《杨白劳》第四个唱段: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唱段解读和音乐结构分析

《杨白劳》第四部分的音乐中呈现的场景是杨白劳无奈之下选择喝下卤水结束自己的生命时所唱的,通过波浪翻滚的三连音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杨白劳对地主黄世仁的愤恨和对旧社会的控诉。

对于新歌剧而言,表演者为了将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等展现出来就需要通过音乐来进行,充分的掌握音乐这一核心工具,掌握音乐结构才能够实现歌剧人物塑造的人物。

《杨白劳》第一个唱段是以《拣麦根》为旋律的骨架,通过压缩三度的音乐处理和简明淳朴的曲调,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杨白劳被逼的走投无路的困境。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唱段解读和音乐结构分析

第二个唱段通过引用《拣麦根》旋律的变化,扩展了两度音乐,在变奏中实现曲调节奏的改变,通过朗诵似三连音多次连续出现和贯穿始终,充分的展现了音乐的戏剧性,深刻的刻画出了杨白劳控诉无门那种无奈而又悲愤的心理情感。

第三个唱段作为第一部分曲调变化和再现的形式,以深沉的曲调抒发了杨白劳作为一个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疼爱,通过舒缓而安静的旋律表现出片刻的安宁,象征着暴风雨来临的前夕。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唱段解读和音乐结构分析

第四个唱段在旋律上是在《拣麦根》的基础上通过自由延伸的办法进行变奏处理,从一字一顿和道白相交再到波浪翻滚三连音的运用,随着人物情绪的高度悲怆发展而体现感情强烈的旋律变化,杨白劳将那种不可遏制的愤怒和恨的控诉波涛汹涌的倾泻出来。

在音乐的调试和调性方面,以杨白劳的性格特征为根据和旋律的把握依据,作者通过两次调式调性的转换展现出更加丰满和生动四个唱段的人物形象。

例1(节选5-13小节):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唱段解读和音乐结构分析

第一个和第二个唱段有五个降号的降A徽调试转到四三部分有五个升号的升C商调式上,例2(节选29-39):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唱段解读和音乐结构分析

作者在此基础上又根据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心理的变化特点,从第三部分有升C调式转到第四部分有五个降号的E商调式上,例3(节选45-50小节):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唱段解读和音乐结构分析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明确《杨白劳》唱段的音乐结构分析中,通过三次不同调式调性的对比变化来展现杨白劳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也推动了整个格局情节的发展和起伏,通过调式调性的转化配合人物个性特征和心理变化的发展,推动情节变化。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唱段解读和音乐结构分析

在《白毛女》歌剧的杨白劳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歌唱旋律、节奏等表现的掌握是把握演唱技巧的关键所在。

作为乐曲的重要旋律,需要根据一定的调式体系中的音乐语汇创作出一首歌曲。

《杨白劳》的四个唱段将统一与变化相结合起来,一方面四个唱段的旋律音调都来自于《拣麦根》,体现出了统一的方面,通过民歌的音乐素材从整体上奠定了杨白劳这个人物形象的整体基调。

另一方面每一部分的歌唱旋律都通过调式调性等方面的变化展现出杨白劳心理变化的不同阶段,通过旋律线勾勒出杨白劳这个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体现出了变化的一面。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唱段解读和音乐结构分析

《白毛女》歌剧中的杨白劳是男中音的演唱作品,其音域跨度大,小字二组的降E音为整个唱段的最高音。

因此在男中音演唱杨白劳唱段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把握气息和节奏,节奏将各个但因组合成为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旋律,进而通过旋律和表演艺术的创造成为有思想情感、展现人物形象的音乐作品。

音乐节奏的变化体现在杨白劳唱段中也展现了杨白劳这个人物形象的心理变化特点,在男中音演唱过程中需要根据人物心理变化把握歌曲节奏的变化。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唱段解读和音乐结构分析

唱歌旋律的戏剧性也是歌剧展现人物形象的关键所在,也是男中音演唱者在舞台表现时需要仔细体会和把握的。

作为男中音演唱者而言,单曲演唱和歌剧演唱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歌剧需要注意和展现歌唱旋律的戏剧性。

例如,下图所示的给出最后强音“哪里有”中的“有”字时注重歌唱表情记号的表达运用贯通的气息支持“说”在最强音上。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唱段解读和音乐结构分析

歌剧的情感完整性和有机系统性是歌剧演唱区别于其他单曲演唱的重要表现。根据注重情感的、转、爆发和发展的一系列过程。

在杨白劳唱段中塑造人物形象需要注意通过情感线索的引导进行唱段的歌唱和表演。

例如在杨白劳出场的第一个唱段中,在大雪纷飞的场景中,杨白劳外出躲帐七天在寒冷的雪地里亦步亦趋的回家,在演唱时需要特别注意戏剧情景中的人物心理状态,将前后的心理活动贯穿于整个演唱中,在演唱过程中以情感和心理的变化来展现人物形象,通过情感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线来引导演唱者的气息、节奏和整体表现。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唱段解读和音乐结构分析

在歌剧《白毛女》中的杨白劳男中音角色塑造中,演唱技巧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歌剧要求在舞台中以声带情,以情感人。

杨白劳作为一个抒情的男中音作品,不仅对演唱者的声音有一定的要求,还要求表演者能够在演唱中进行二度创作,注意角色人物生活状态的想象,深刻理解歌剧内在表现形式。

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唱段的音乐节奏相对缓慢,有着相对简单的节奏型,但是由于旋律和歌词达到了高度融合的艺术处理,凸显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情绪波动很大,对演唱的速度、气息、咬字和力度处理非常重要。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唱段解读和音乐结构分析

在《十里风雪》的第一个唱段中,杨白劳是用轻声演唱的,以缓慢的速度进行。对于咬字喷口方面的要求是清晰,相对松弛,需要采用比较柔和的起音。

在唱词最后一个“耐”字的处理则要逐渐变慢,凸显出杨白劳步履蹒跚和有气无力的状态。

第二部分唱段要求较快的演唱速度和要为清晰的咬字吐字要求,气息沉重。

特别是要对三连音加强以上处理,保证三连音的连贯和圆润的表现,通过适度的加强力度尽量控制好“喜”“单”“晴”等几个高音的气息,保证字与字之间衔接流畅,避免随意呆过,保证唱得清晰。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唱段解读和音乐结构分析

四拍的“子”、“离”、“女”所在的句子需要相对较长的连续演唱时值,特别是第二个唱段最后一部分的“了”字,不仅要求咬字喷口清晰,还要唱满对应的音符时值,并且控制好演唱速度,调整好呼吸,做到连接清晰不岔气。

杨白劳第三个唱段又恢复到轻声演唱状态,因而需要转变为相对缓慢的速度,以真挚柔和的情感来演唱。

由于这部分是轻声而缓慢的演唱,加上要求较高的气息,因此移动要做好预留性的气息控制,适当的选择换气,避免随意换气来保证演唱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白毛女》歌剧中杨白劳唱段解读和音乐结构分析

第三个唱段的最高音是“有”字,从前面柔和平静的情绪陡的进入到激动的情绪,体现了杨白劳内心极大的波动,也是情感强烈的宣泄,要强而有力。

第三个唱段是念白似的唱段,要保证清晰的咬字吐字,清晰的一字一顿,以逐渐加快的速度和力度逐渐加强情绪的愤怒,体现杨白劳对恶势力的指控。

之后,杨白劳对前途和未来赶到绝望和悲观的情况下,进入到E段唱段,在走投无路的状态下又恢复到缓慢的速度,在力度上可以对“刮”、“飘”、“走”、“逃”、“有”和“条”做相应的加强和突出,因为这些字也同样承担着重要的情绪表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