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粟关系到底如何?1958年陈毅为何痛批粟裕?粟裕:陈毅同志伟大

作者:谈论百说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陈粟关系到底如何?1958年陈毅为何痛批粟裕?粟裕:陈毅同志伟大!

陈粟关系到底如何?1958年陈毅为何痛批粟裕?粟裕:陈毅同志伟大

陈毅和粟裕的关系,历来被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

有人说,陈不离粟粟不离陈,陈毅的功劳有一大半是粟裕的,而粟裕离开陈毅坐镇也很难指挥。

也有人说陈不离粟粟不离陈是个伪命题,因为即使是二人合作得最紧密、也是战功最显著的解放战争期间,也是聚少离多,所以根本不存在谁离不开谁的问题。

甚至还有人拿出陈毅和粟裕历史上的几次分歧来证明陈粟两人关系实际很僵来说事,特别是1958年粟裕被批时陈毅率先开火,弄得粟裕非常被动,想以此证明陈毅和粟裕不仅谈不上良好的个人私交,就连顺利合作也算不上。

那么,陈毅和粟裕关系到底如何?解放战争期间两人的几次分歧是不是正常的工作分歧?1958年陈毅又为什么突然首先站出来批粟裕?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弄清这一切并不复杂,关键是要把事情放在特定的环境中,不能单纯就事论事。

陈粟关系到底如何?1958年陈毅为何痛批粟裕?粟裕:陈毅同志伟大

陈毅和粟裕正式合作之前就认识很多年。

陈粟二将的认识是很久之前的事了,1927年南昌起义时,粟裕是叶挺手下的一名警卫班长,随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几乎成为我军高级将领的标配。

在起义军按计划南下广东的路上,陈毅追上了队伍,被任命为第11军25师73团指导员。

不过,那时候粟裕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部队基层干部,而陈毅则已经小有名气,早在法国的时候就和周恩来结为革命同志。陈毅的来投让周恩来一扫阴霾,当时蔡廷锴刚率一个师叛逃,陈毅豪迈地说:“王八蛋走了,我陈毅来了!”

后来南昌起义部队由朱德和陈毅率领,先发动湘南起义,随后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陈毅和毛泽东、朱德一样,成为最早的红军——红4军的创始人,而在这个过程中,粟裕一直在队伍中。

后来陈毅又和粟裕到了中央苏区,这个时期粟裕的成长速度飞快,到长征前夕,他已经是红7军团参谋长,已经算是红军的骨干将领。

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陈毅和粟裕都没有参加,陈毅是因伤留在了中央苏区,粟裕则是随红7军团去汇合方志敏,最终两人都留在了南方,成为南方八省红军游击战争的代表人物,不过,因为环境过于险恶,两人虽都在南方,但却不在同一个地方。

陈粟关系到底如何?1958年陈毅为何痛批粟裕?粟裕:陈毅同志伟大

陈粟正式合作的是在1939年冬,陈毅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粟裕是副指挥。

陈毅的资历比粟裕要老得多,南昌起义中陈毅发挥了关键作用,如果不是他协助朱德整顿队伍、发动湘南起义并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南昌起义的火种能否保留下来很难说。

后来上了井冈山,陈毅成为和毛泽东、朱德并驾齐驱的“井冈山三巨头”之一,甚至一度担任过红4军最高领导——前委书记。

即使到了中央苏区,陈毅地位有所下滑,但至少是江西军区总指挥和西方军总指挥,也算是方面大员,而粟裕却只是一支偏师的参谋长,发言权非常有限。

新四军时代,陈毅的地位仍然极为重要。从表面上看,他仅仅是新四军四个支队司令员之一,但由于他还担任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因此在军中的实际影响力仅次于项英,是新四军的二号人物。

1939年11月,上级决定对新四军江南部队进行统一指挥,于是将第1和第2支队合并为江南指挥部,以陈毅为司令员,粟裕担任副司令员。

这是陈粟正式合作的开始,从此这对组合逐渐为人所知,成为继朱毛和刘邓之后的又一对革命搭档,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两人仍继续在华东地区的合作。

陈粟关系到底如何?1958年陈毅为何痛批粟裕?粟裕:陈毅同志伟大

陈粟组合:威名远震,一举解放东南半壁江山。

陈粟组合立下的第一件大功是成功地把新四军的战略重心从皖南移到苏北。

新四军战略重心的转移是大势所趋,因为皖南地区是国民党军重兵聚集的地方,无论是军事实力、地理优势、群众基础各方面都对我方不利,因此毛泽东早就高瞻远瞩希望军部把重心移向苏北。

陈毅是最早领会并贯彻中央这一战略意图的,因此他和粟裕花了很大精力理顺苏北的局势,利用日军、伪军和顽军的矛盾,对韩德勤、李明扬和李长江等地方实力派区别对待,黄桥决战一举奠定新四军在苏北的发展基础。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和政委刘少奇在江苏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浴火重生后的新四军更加强大,已经发展到7个师9万多人,足足是几年前刚成军时的9倍!

这个时候,粟裕担任第一师师长。

陈毅和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战绩已经被载入史册,太辉煌了!

在经历了初期各自的不如意之后(陈毅在泗县失败,粟裕虽然苏中七战七捷,但淮安和淮阴还是丢了),华东野战军成立,陈毅坐镇指挥,粟裕负责军事,从此华野开始了一连串令人瞠目结舌的大战。

从孟良崮战役到济南战役,从淮海战役到渡江战役,粟裕成就了战神的威名,创造一战歼敌55万的记录,至今无人打破,渡江战役中,第三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以及第四野战军一部合作,一举推翻国民党在南京的统治,东南最重要的三大城市南京、上海和杭州都是陈粟的第三野战军解放的!

陈粟关系到底如何?1958年陈毅为何痛批粟裕?粟裕:陈毅同志伟大

陈毅和粟裕在战争中的分歧证明了粟裕的军事天才,也证明了陈毅的光明磊落。

陈毅和粟裕在战争中有过不止一次的争论和分歧,但目前所能看到的文章多数是从战术的角度分析问题,特别关注如陈毅的泗县失败、粟裕七战七捷、内外线作战以及两淮保卫战等。

上述这几次分歧确实证明粟裕的战术水平高过陈毅,陈毅虽然也有着很突出的军政才能,但和战神比起来肯定要略逊一筹。

但在陈毅和粟裕之争中,我认为最能体现两人特点的是粟裕下江南一事,这才是事关战略格局的大事。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虽然中原的局面有所改变,但仍然面临极大的压力,中原是敌军重兵布防的地方,刘邓、陈粟和陈谢三支大军挺进中原,战事胶着,毛泽东很着急,便想出了一个战略奇招:派粟裕率华野三个主力纵队下江南,执行宽大作战任务,再来个刘邓式的千里跃进,把江南敌军防线搅个七零八落!

粟裕一开始是认真准备这次战略任务的,但准备过程中,他有自己的考虑:这次下江南的目的是调动敌军南下,从而减轻中原的压力。但经过分析,在中原的两支国民党嫡系王牌军不可能南调,而桂系的两支王牌蒋介石不允许他们南调,以免纵虎归山。而且,3个主力纵队下东南,不可避免地会分散中原的兵力,反而更不利。

因此,粟裕认为,还是在中原打大的歼灭战更好。

陈毅反对粟裕的看法,首先,这个战略方针是他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一起制订的,其次,长期的革命实践让他对毛泽东已经十分折服。

自从红4军“八大”以后之前,陈毅和周恩来、李立三在上海用了两个多月起草“九月来信”,起草过程对陈毅来说就是认清毛泽东伟大的过程,从此他对毛泽东的领导心悦诚服。

当然,当粟裕把他的想法向陈毅和盘托出之后,陈毅也觉得有理,于是支持他向中央发电报陈述自己的看法。最后,毛泽东采纳了陈粟的观点,不分兵下江南,而是集中优势兵力在中原打大的歼灭战——这就是淮海大战最初的战略构想。

陈粟关系到底如何?1958年陈毅为何痛批粟裕?粟裕:陈毅同志伟大

1958年,陈毅在“批粟”中为何率先发言?

1958年,粟裕被批“个人主义”,而在会议上,第一个发言的是陈毅!

因此很多人说陈毅和粟裕的矛盾很深,陈毅是在对老战友落井下石,他的发言使粟裕的处境更加困难。

更有甚者,很多人在看了一些网络小说和将帅传记小说后,把小说当史实,虚构了很多情节,特别是陈毅之子陈小鲁后来和粟裕之女粟惠宁结婚,被说成粟裕“收留”了陈小鲁……

尽管陈毅生前一度处境不妙,但毛泽东已经参加了他的追悼会(毛泽东在解放后极少参加战友的追悼会,因此陈毅在他心目中的分量之中可想而知),已经算是一种非正式的肯定了,而粟裕生前却一直未被平反,粟裕收留陈毅之子,这个说法未免太搞笑了。

陈毅之所以在批评时率先发言,实际是为了给会议定基调,以免让人钻了空子。而在粟裕做完检讨之后,陈毅又是第一个鼓掌通过。这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

陈毅和粟裕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先后从华东回到北京后,交集很少,因为两人已经在不同领域工作,陈毅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在军队只有挂名,而粟裕的精力主要在军队,担任新中国总参谋长,一个在地方,一个在军队,没有工作上的往来很正常。

其实,我们只要读一读《粟裕战争回忆录》就能看出陈粟之间的关系,厚如砖头的大部头中,粟裕提及最多的三个人依次是毛泽东、朱德和陈毅!每次提及陈毅,他都冠以“陈毅同志”,充满深情和怀念,对他在各个时期的伟大贡献赞不绝口。

如果粟裕和陈毅的关系真的那么不堪,他又为什么在回忆录中如此赞扬陈毅?不写不就行了吗?更何况,陈毅去世之后,他把爱女嫁给陈小鲁,是陈粟战斗情谊的最佳注脚。

粟裕的胸怀和气度无疑令人赞叹,陈毅对革命的信念也从未动摇,这才是他们惺惺相惜的根本原因吧!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