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风十里不如你:杜牧绵长迷离的扬州记忆|周末读诗

编写|三本书

01

春天,再想想江南

江南春

千里绿意盎然,水乡山郭酒旗风。

南面480座寺庙,有多少层楼在烟雨中。

江南的春天,长草飞翔,红柳绿,小桥流水,彩绘船听雨......有四节经文,它只能被写出来。诗名为《江南之春》,是杜牧第一次游览江南,对风景之美有一种感觉,并回忆起南朝的繁荣。这首诗不仅有春天的风景写作,而且展现了空间的广阔和历史的深度,足以看到它的伟大之手。

《千里绿水乡郭酒旗风》,如果说这两句话像拍戏一样,镜头迅速掠过江南的土地,然后我们看,也不可能,但诗意的想象真的结束了。

如何在时间轴上以有限的帧和电影镜头显示"为千里而哭泣"?虽然可以通过镜头的快速运动来表达,但它仍然没有直接的共性。而文字在我们的想象中,可以立刻形成一千里一千里一片的绿红景象。

对于第一句话,明代的杨申在《升天诗》中说:"千里哭,谁能听见?千里绿,谁能看到?如果十里,那么绿红的场景,郭村,平台,僧庙,酒旗,都在其中。"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杨申不懂诗,实在是值得怀疑。天地现在可以合而为一,为什么一定要用眼睛和耳朵去看呢?如果你一定要看和聽到是真實的,我不知道是被眼睛和耳朵弄瞎了眼睛,把這塊土地描繪成監獄。千里月光,看不见,心里一直。

看看前两句话。如果把画展现出来,恐怕十斤屏,更不能打开那种广袤的空间,更别提历史的最后两句话了。这也说明,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还有其他难以触及的艺术形式,作为人类,我们从一开始就诗意地栖息在语言中。

"千里绿红",多么灿烂,多么清新,春风光在纸上跃升。"水乡郭山酒旗风",村里和市国,隐藏在绿水的青山中,暖风吹起酒旗,吹得醉醺醺。这样的江南,或许还激发了很多人的帝王想象。

诗人这时才真正想到了帝国,"南面480座寺庙,多少层楼在冒烟雨。从东晋到南,流放的北方贵族在江南,从最初的新亭子到后来重新建立的文化认同,景观给了他们重要的精神慰藉。

关于这两首诗是讽刺还是赞美,一直存在争议。前两句话的场景散开了,当时是恭维江南作为古都六朝曾经有过繁荣的。这个想法是用古老的讽刺来相信杜穆是在唐代的讽刺中,不分青红皂白地修复佛教寺庙。杜牧确实反对庙宇经济造成的民生枯萎,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喜欢参拜庙,经常去玄州的开元寺,还有诗句《玄州开元寺水阁的称号》,也在《往事书记》中说,他"倚重了江南寺的庙宇"。

在南北朝时期,佛教蓬勃发展。读《洛阳高兰》,就知道,仅北魏都市洛阳就有近两千座佛教寺庙。这里的"480号南寺"、"480"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而是唐人所强调的数字的表达。"烟雨中有多少层楼",一转笔,带出了历史的深度。

杜牧真的看到了那些佛教寺庙的平台吗?也许问题比烟雾和雨水本身更令人困惑。建于南朝的佛教寺庙被唐朝晚期摧毁。"多少层"是说楼层多了,还是少了楼层?诗歌的美妙就在于此,其实这里少即是多,多是少。南朝的遗迹寥寥无几,所以远非考虑平台的数量,而长期思考以前的平台那么多,那么觉得今天的平台少了,所以越来越少真实也没什么不同。

"多少层楼"不是真实的,也不是真实的,它们是从记忆中再现的场景,也是虚假和真实的。雨天会改变人们对时间的体验,时间变慢,变得模糊,过去和现在的未来混合在一起,如果仔细听,甚至可以听到过去在雨中行走的脚步声。

伟大的诗人博尔赫斯(Borges)有一首名为《雨》的诗,他写道:"突然间,夜晚变得明亮/因为有毛毛雨落下/或已经落下。下雨/毫无疑问,过去发生了一些事情。谁听见雨落/谁回忆起/当时幸福的命运呈现在他身上/一朵叫做玫瑰的花/以及它美妙的鲜红色。"(翻译:陈东军)

杜牧的《江南泉》,不仅有多少层楼,曾经存在于南朝,而且从烟雨中浮现出来。这首诗之所以出名,就是在短短四句话中,既有春天的风景,又散布出广阔的时空,更加深刻而困惑的冥想,其能力真是惊人。

春风十里不如你:杜牧绵长迷离的扬州记忆|周末读诗

明某著名的《望海大厦地图》

02

春风比你差十英里

《给别》两首歌

十三年多,豆子的顶部在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滚珠帘更好。

多愁善感,但似乎总是无情,只有在笑之前才感觉到。

蜡烛有一颗心要说再见,泪水要流到黎明。

读懂杜牧的七个字,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它的语气美、和谐。虽然不像李尚银的声音那样陶醉,也不像李尚隐藏的感觉那么深沉,但却有自己那种平静的甜美柔和的美。

杜牧所生,京昭度,祖杜佑公翟襄。小时候,他23岁就出名了,当时他写了《一室宫》,26岁的金石和北京市第一位贵族儿子,在扬州当了天才,而他才刚刚起步。在两年期间,杜牧颇为盛行,波浪形的骨头,多与清楼女郎同在。

《Give Goodbye》中最好的男人是其中一位歌手。第一首歌写的是女孩的美貌,写的真的很美。"鼻涕虫"比昵称更迷人。这个女孩十三岁,按照今天的标准,还是个孩子,在古代,这是她结婚的年龄。豆粕是在南方生产的,南方人采摘的含有待放的花,称为"含胎花",豆粕的年份是指十三四岁。"二月初",杜牧不仅把小歌妓比作豆饭花,还花在了上衣上,而且在二月初,更让人觉得贫穷可爱。

然而,无论开什么花,女孩的美丽只能赏心悦目,很难进入内心。一两句话又写得漂亮,又铺好,先看外观,留下表面印象。三四句话看其诚意,"春风十里扬州路,滚珠帘就更好了。扬州当时是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城市,春风十里扬州路,道路一望无际,熙熙攘攘,风景无穷,都是"永远比"一扫而光。

略显暧昧的是谁在"滚珠帘",扬州路上很多歌舞的别的女人,还是滚珠帘的女孩在等着他?如果说其他高腰红袖卷帘的把戏,但总不如她好,诗意也很常见。如果女孩在等窗帘,那是春风十里比你好。春风中的形象更加丰富,不仅包括扬州路上所有的舞池,还包括所有美丽的春天。春风中所有的美好事物都不如你。

其实这首诗也有一个潜在的好处,就是诗中的女孩没有名字。不像那些歌和经常写在诗里,叫什么小莲花小玉小红,那个女孩一定有名字,但杜牧却没有提及。没有提到珍贵,只有私人,也可以算作黄金。

第二个是在离别时出现的。"爱却总是显得无情,只有感觉才笑不行",这两句话写得很真实,写出了人性、真实的感受。到了临别的场合,多愁善感的反应显得冷酷无情,想强行笑却不能笑。"但喜欢","只有感知",可以是诗人的视角来看待彼此,可以是诗人自己的心情,也可以是共同的情境。

"蜡烛有心说再见,泪水到黎明",没有说的话,没有眼泪,蜡烛是为别人做的。古诗中经常用蜡烛眼泪来写出远离人们的悲伤,杜牧这两句平淡无奇的句子,不如李尚银的"蜡火把变成灰泪干"所说的痛苦。"上天"三个字,可以想像离别的夜晚,两个人失眠而痛苦。

杜木才高,不够深,《送别》两首歌写得巧妙,总感觉有些轻盈,远远不如李尚银用其他"无题"写的:"遇到难难困,东风无力花百花。春天蚕到死蚕的丝绸广场上,蜡火炬变成灰色的眼泪开始变干。小镜却悲伤的云层变了,夜晚应该感觉到月光的寒冷。彭山在这里不走,绿鸟求知。"文字和短语,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春风十里不如你:杜牧绵长迷离的扬州记忆|周末读诗

姚青元《扬州四景》

03

扬州十年梦

《送人》

落河湖载酒线,楚腰纤细掌光。

十年一感扬州梦,荣获清楼博幸运名。

离开扬州十年后,杜牧依然下落不明。他错过了什么?

他错过了那段时间。"顺流而湖的酒行",其实当时也谈不上垮台,但员工生活却不尽如人意。一切以时的记忆,写下对时间的记忆,过去并不令人满意,即使真的下来,似乎也像传说一样美丽。

他想念那个女孩。"楚腰瘦瘦的手掌光",她还是十年前,那"豆粉头二月初"。在诗人的记忆中,在诗人的诗中,她永远不会变老。二十年,三十年后,她仍将是当时的她。但如果你回到扬州,如果再见面,你可能不是人物,甚至这种怀旧也会消失。

他想念扬州。"十年一感扬州梦",那一年离开扬州,回到北京监视皇家的历史,东渡的分部,似乎有着无限的未来。世界变幻无常,十年后,依然一无所有,回想扬州,真的像一个梦。

他想念她。"赢得蓝色大厦的名字",如果十年不够长,忘记了一个人,至少可以改变记忆。不再每天错过,不再像吃饭一样错过,偶尔怀旧只是出于习惯,而别人的生活已经不习惯了。当他再次想念扬州时,他似乎听说她对他的怀旧已经改变,她可能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

已故唐诗人维庄的《比萨野蛮人》创作了五首歌,最后一首也是远在洛阳,怎么会想到他,当等待反复失败时,她可能也会认为他是个瘦子。不过,他的心情,结尾两句话:"恨在斜坡上,我记得俊俊不知道。"情况类似,维庄虽然字眼,但比杜牧的诗篇更深,更皮痛。

刘永基先生在《唐人绝对句子的本质》中评论了这首诗:"只有人才能看不清时代的意义,发给这首诗,读出来,却看它的傲慢和不公正。"也就是说,自伤不是想念青楼的女人,也不是想念扬州。

想想看是有道理的。杜牧是一个对名声充满热情的人,如果那十年平步青云,成功上去,他就不会有上述所有的怀旧了吗?"赢得青瓦台之名",到底不是为了女孩,而是他的自怜,命运的哀叹。

编辑|张进, 宫古

校对|刘宝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