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明任务艰巨,谭希林为何只派1个团强攻?总结:行动不循常规

如何在少于30个字符的标题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传递文章的核心内容呢?我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这个问题。经过一番思考,我选择了这个标题:“谭希林的惊人作战策略,只用1个团击溃敌人!”通过使用动词“击溃”和形容词“惊人”,结合人物名字“谭希林”,这个标题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并传达出文章的核心思想:谭希林以独特的战略方法取得胜利。

接下来,让我以第一视角来体验、感受和输出文章内容。

当时的皖东抗日根据地遭受到来自日军、伪军和顽军的三方夹攻,形势非常艰难。为了粉碎顽军的进攻,谭希林命令原6旅的11团迅速赶往大桥集,并集合了5个团的领导进行作战会议。我仔细研究了敌我态势,并做出了决定:只使用11团的兵力主攻大桥集,其余团进行打援、策应和监视。

为了出其不意,我安排11团连夜赶往大桥集,避免了敌人的警觉。与此同时,其他团按兵不动或者转移到离大桥集较远的地方,牵制住敌人的注意力。这样的部署,让我成功地出其不意地发起了进攻。

11团趁着夜色,在11月7日晚上发起了进攻。我指挥部署了各个营的任务,1营在正面牵制敌人,2营从南北两翼拔出敌人的碉堡,三营拔出敌人的南头碉堡。在战斗中,我们充分利用夜色和敌人的射击死角,迅速包围并摧毁敌人的碉堡。战至凌晨1时,我们成功地拔出了碉堡,并全歼了守敌近千人。

顽军在得知大桥集被围攻后不敢轻举妄动,我们牢牢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最靠近大桥集的顽军也派出了加强营前来支援,但我们在其必经之路上设下了伏击圈,简简单单就解决了这个加强营。

这场战斗以新四军的完胜告终,路西根据地的抗战形势得以稳固。谭希林在总结战斗经验时写下了这样的话:“战阵不依阵法,行动不循常规,依敌情我情地形之变化而变化。”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我灵活运用兵力和战术的战斗风格。

通过这次战斗,我认识到在战场上不拘一格的思维和灵活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理解敌情、我情和地形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战略和战术,取得胜利。

大桥集战斗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斗,新四军共缴获迫击炮两门,步枪414支,重机枪21挺,掷弹筒10个,子弹20000余发,以及其它军用物品。这次战斗的胜利,不仅巩固了皖东抗日根据地的防线,也为新四军今后的战斗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篇文章,我想告诉读者们,作为指挥官,灵活运用兵力和战术是取得战斗胜利的关键。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思维,才能在战场上取得优势。谭希林在大桥集战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指挥风格,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谭希林一样,不拘一格,灵活应对战斗挑战,为国家的安全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明明任务艰巨,谭希林为何只派1个团强攻?总结:行动不循常规
明明任务艰巨,谭希林为何只派1个团强攻?总结:行动不循常规
明明任务艰巨,谭希林为何只派1个团强攻?总结:行动不循常规
明明任务艰巨,谭希林为何只派1个团强攻?总结:行动不循常规
明明任务艰巨,谭希林为何只派1个团强攻?总结:行动不循常规
明明任务艰巨,谭希林为何只派1个团强攻?总结:行动不循常规
明明任务艰巨,谭希林为何只派1个团强攻?总结:行动不循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