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具尸体18000元,一周捞70具尸体,捞尸人哭诉:钱都不是自己挣的

作者:健康之道牛医师

“钱不够,是不可能继续捞尸体的”,陈波对哀求着的同学说到。

“记住,不要把尸体带回来”捞尸人王守海同时也接到老板陈波的电话,停下了自己的尸体打捞船。他回头看看,船尾还吊着一个刚刚打捞上来的大学生尸体。这在外人看来,无疑是一种残忍的行径。

按照打捞尸体自古传下来的行业规矩,不管打捞的是什么尸体,总之尸体是绝对不能上自家船的,这会给自己带来很不好的运气。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正是这不为人知的规矩,将给他带来的是一场风暴。

一具尸体18000元,一周捞70具尸体,捞尸人哭诉:钱都不是自己挣的

【忙里偷闲入牌局,命中难逃争端起】

本来今天对于王守海来说,是一个相对轻松惬意的日子,因为工作并不是太忙,他难得还能忙里偷闲,跟人打打牌消遣一下时间。可有的时候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牌局刚开始不久,就有人大呼小叫。

“不好了,出人命了,赶紧去看看吧”。一个急慌慌跑来的村民指着江滩的方向。不过,这对于王守海来说也是个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他干捞尸人这么久,什么样的稀奇事儿没见过,于是并不显得着急。

顿了一下,王守海转头说:“打捞公司有自己的规矩,不谈好价钱不能去捞尸体,坏了捞尸的规矩,我一个打工的,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一具尸体18000元,一周捞70具尸体,捞尸人哭诉:钱都不是自己挣的

捞尸人是个专门打捞落水者的行当,这个行当对于社会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而且还涉及到最忌讳的死亡这件事情,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讲究,所以社会对于这个行业也一直带着有色眼镜。

“哎呀,都快点过去看看吧,没准儿还能救活几个呢”来人继续焦急地催促着。王守海听到这样喊,心里琢磨着说:既然人还没死,不然先去看看吧,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积点德行点善总不会错。

不过,等到王守海到了之后,凭借多年的打捞经验,很快就捞上了一个人,看过去发现人其实已经没救了。于是他将打捞上来的尸体挂在船尾拖着向前走。不过刚刚开始走,他就接到了老板陈波的电话,接通后听到陈波说:“记住,不要把尸体带回来”。

一具尸体18000元,一周捞70具尸体,捞尸人哭诉:钱都不是自己挣的

原来陈波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就已经在王守海正打捞的时候,开始跟对方谈打捞价格了,现在价格还没有谈拢,他不能让船靠岸,否则后面打捞费用是不好结算的,这也是行业规矩的由来原因。

王守海停下船等待时并不知道的是,此刻他正被人记录着,随后一篇《3.6万天价捞尸背后的垄断黑幕》的报道,以图文的形式揭露了他“冷血无良”的一面,将他彻底推上了风口浪尖。

【十一人智救双童,叹三人命丧江中】

正焦急地跟陈波谈着的是一名老师。原来,落水的人是一群出来游玩的大学生中的成员。2009年10月24日下午两点多,他们在外面玩儿的时候,忽然发现两名小孩不慎滑进了水里。情势危急,他们也顾不得想太多,就马上跑过去,一心想办法让小孩再回到岸上。

一具尸体18000元,一周捞70具尸体,捞尸人哭诉:钱都不是自己挣的

但是因为大家都没有学过游泳,想要救小孩的话,自身危险性还是比较大的,于是在商量之后,他们决定十一个人手拉着手慢慢挪动,向着江中落水的小孩靠近,希望能够抓住他的身子。

在十一个学生的努力之下,他们成功将一个小孩子拉回了岸上,但眼见水里还有一个,于是他们决定按照刚才的方法再来一次。正当他们抓着第二个小孩向岸上拉回的时候,未曾预料的事情发生了。

其中一个学生因为体力不支,松开了互相抓着的手,导致大家失去了原本建立的平衡,九个同学卷进了水里,一时间,这些学生们也都慌了神。尽管附近冬泳的人也及时赶了过来,但终归是有三个学生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尸体在三个小时后全部被打捞了上来。

一具尸体18000元,一周捞70具尸体,捞尸人哭诉:钱都不是自己挣的

【英雄事迹动人心,捞尸纷争只问金】

王守海实在是没有想到自己这样一个普通人,也会有一天成为社会的一大焦点。更不幸的是,因为那篇报道,他成为了众矢之的——“没人性”、“冷血馒头”、“见利忘义”等等一系列的污言秽语肆意冲击着他的生活。

王守海自己觉得委屈。他只是一个打工人,按照行业的规矩和公司的规定做事情,无非也就是本本分分做个工作,赚个辛苦钱而已。

记者采访时,据王守海回忆,他总共在江上等了半个小时左右,因为对方钱不够或者不愿出钱,一直在拉扯着讲价。但最终还是学生和老师接受了先交定金的方式,他才得到继续打捞的命令,开始打捞。直到五点多全部打捞上来为止。

一具尸体18000元,一周捞70具尸体,捞尸人哭诉:钱都不是自己挣的

王守海继续说着:因为岸边围了很多人,此时的他因为要靠岸,所以想着于是摆了摆手,让大家让出位置,但就是这个动作,后来也被人们解读成了挟尸要价的证据。他百口莫辩。

他认为就算定价有问题,主要的责任应该是老板来负责,而不是他一个老老实实的基层捞尸人。而且他并不知道老板给的价格是多少,就算知道,捞尸的价格是公司定的,他决定不了什么事情。

对他而言,无论捞尸多少钱,他拿到的都只是500多块钱的辛苦钱,不会因为打捞费高而拿的更多。况且,在得知三个溺水者是救人英雄之后,他退回了自己的500多块钱。他觉得做这些已经足够了。

一具尸体18000元,一周捞70具尸体,捞尸人哭诉:钱都不是自己挣的

【捞尸乱象无穷尽,社会良心受拷问】

不过对于媒体和公众而言,或许王守海到底是怎么想的,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媒体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王守海靠岸时摆手的照片,已经换成了摄影的奖杯,摆在了荣誉墙上。而人们也在抒发完了自己的义愤填膺后逐个散去。

尽管这样,作为一个社会事件,不能总是一走了之。我们仍应该从中看到政策监管的漏洞以及私人捞尸公司亟待治理的行业乱象。因为王守海并不是第一例因乱象而受害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2015年的时候,四川攀枝花的邓钢明正在寻找失踪的儿子。有人给他讲了在金沙江边上看见过儿子。结合最近儿子的寻死言论以及一系列异常表现,他心里一沉,有了不好的预感。

一具尸体18000元,一周捞70具尸体,捞尸人哭诉:钱都不是自己挣的

为了以防万一,邓钢明先去找了村子里的捞尸人杨玉梅。

“不管捞没捞到,1000元的钩子费是要给的”

“如果要是捞到了尸体,至少要18000元”

这是杨玉梅给的条件。邓钢明本来就没多少钱,但为了儿子也就咬着牙答应了。心里想着捞不到的话,说明儿子没事,1000元也值得。

不过最终儿子被捞了出来。然而,在邓钢明表示暂时拿不出那么多钱之后,刚刚被打捞起来的儿子又被扔回了水里。三天后,被周边玩耍的孩子看到漂浮的尸体并报警,在警察的斡旋之下才最终以五千四百元继续打捞。

一具尸体18000元,一周捞70具尸体,捞尸人哭诉:钱都不是自己挣的

【污泥水中有莲花,义利二字义当家】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完全以偏概全地否定这个行业,因为在其中仍然有很多国营和爱心的打捞队伍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者社会善良的价值观。他们做了很多无名的工作,比如陈松一家。

陈松从事打捞工作是延承了父亲的脚步。从开始的恶心、害怕到如今的习以为常。中间的经历有太多不为人道的心酸。他们所处的地方属于地势上容易汇聚的地方,因此他们常常成为最终的打捞人。最多的时候一个星期有七八十具尸体。

一具尸体18000元,一周捞70具尸体,捞尸人哭诉:钱都不是自己挣的

不过他们与很多私人公司不同的是,他们不提前讲价,也不随意要高价,更不是奔着赚大钱去的,他们比较随缘,不主动向家属要钱,只是看家属从几百到一千多的心意,不强迫。

结语

死亡,是所有人都不愿意见到的事情。因此捞尸人这个行业也一直没有被人真正认真了解过,而更多地只是觉得忌讳,能远离就远离,能不讨论就不讨论。

然而,我们每一个人又都必然经历“生死”大事。在我们所不了解的那些领域,总有一些人秉承着朴素的社会价值观,在承担着那些更广泛环境里面的人不愿意选择的角色。他们承担着人们异样的眼光,也承担着人们异样的评价。

可能也正是这样一个原因,让这些行业逐步脱离了大众习以为常的健康发展的环境,产生了监管漏洞以及行业乱象。这是我们整个社会需要去认真对待和思考的事情。

一具尸体18000元,一周捞70具尸体,捞尸人哭诉:钱都不是自己挣的

记得曾经《入殓师》这部电影曾经有句台词是这样的:让逝去的人重新焕发生机,赋予永恒的美丽,这个过程,平静祥和,细致而温柔,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刻,送走故人,那份静谧,让人觉得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美丽。

捞尸人,也正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他们不是一个需要我们忌讳的职业。相反,他们是需要我们更多尊重的职业。他们打捞起来的每一具尸体,都是他们各自亲人心中最爱的人。但尸体被打捞起来的那一刻,他们就不再是孤独无依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