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药店业绩下滑,还有救吗?

作者:第一药店财智

如何打好四季度攻坚战,为2023画上一个满意的句号,成为当下从业者最关心的问题。

文 | 发发

2023年已进入尾声,各行各业都打响了年底攻坚战。在今年市场消费整体不及预期的前提下,没人知道四季度能否完美收官。

《第一药店财智》近期开展了一项调研,共有537位药品零售从业者填写问卷。其中,有69.23%的药店人认为,“传统营销方法失效”成为四季度业绩增长的主要挑战。

药店业绩下滑,还有救吗?

工业方面,58.33%的受访者认为线上线下业务冲突成为制约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

药店业绩下滑,还有救吗?

01

煎熬的四季度

“最近厂家活动和连锁自身活动密度明显加强,是开始冲刺了”,一位来自四川的药店管理者这样表示,走在路上,可以看到许多药店贴出“抽奖”、“店庆”等广告试图吸引眼球。

年底是一年中的消费高峰,企业通常把四季度的业绩指标订得比较高,以期“过个肥年”。然而今年的情况不尽如人意。笔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下半年以来生意颇显冷清,尽管已经打出“最大诚意”、“超大力度”等口号,但未见客户热情回升。大家都是“防御姿态捂好钱包”。

四川龙一药品零售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王燕表示,今年的情况有些令人犯难,上半年经营情况还比较稳定,业绩都达标了。没想到三季度出现反常,淡季更“淡”,七八月份业绩明显下滑,未完成的指标向后顺延,导致四季度压力骤增。

中康瓴速系统数据显示,2023年7月之后,样本药店店均销售额对比去年同期下滑,较之上半年平均每日店均销售额下滑13.3%,店均订单量及客单价也双双走低,市场增长明显乏力。背后的原因如处方流转困难、药品盈利空间缩小、线上线下价格战、客流持续流失等,已经成为药店人心中的痛。

压力在上游医药工业企业同样存在。某业内人士透露,今年疫情放开后,一些企业在一季度就完成了全年指标,因此业绩期待特别高,觉得今年肯定是个爆发年。然而市场消费反其道而行之,过量生产、过量采购都需要时间消化,尽管今年业绩未受到明显影响,依旧担心明年消费疲软。

02

促销渐渐“失灵”,药店摸索新招

面对业绩的不理想,药店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为了在短期内看见效果,活动促销就成了首选。而一家开始促销,另一家就会马上跟上,都担心落下一次活动客人就被抢走,造成的结果就是门店竞争日渐激烈。长此以往,消费者反而作壁上观,总要等到某家药店给出满意的方案再购买,倒逼药店在促销上一卷再卷。

但低价促销真的能挽回客流吗?

长康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王钦垚表示,促销逐渐“失灵”这一现象自己在上半年就已经有所体会,例如三八妇女节,明明活动力度、宣传方法、重视程度都一样,但效果就是不如上年。

王燕也感觉到现在促销效果大不如前,超低折扣、满额抽奖、引流品等手段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明显降低,“以往搞活动时日均营业额可以高达4-5倍,现在只有2倍左右。”

原因在哪?

药店实在太多了。企查查最新数据显示,大陆现存药店相关企业63.08万家。近十年大陆药店相关企业新注册量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截至目前,2023年新增药店相关企业就有5.63万家。

药店业绩下滑,还有救吗?

王燕还表示,线上B2C、O2O的高速发展,让药品价格更透明,价格战更为激烈,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门店低价引流的效力。同时,当前的消费主力呈现出向年轻群体转移的趋势,这一代消费者比以往“花心”,今天去你家明天去他家,品牌忠诚度不高。

至于未来要怎么办,药店人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现在也有发展线上业务,线上回款更快,对现金流是个保障”,王燕说道,“还会开发一些趣味性活动,例如在社区店布置一些钓鱼等亲子小游戏,去吸引年轻群体和小家庭。”此外,王燕还希望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专业度,优化会员服务来增强粘性,“消费者和药店之间的关系其实还有很大的培养空间”。

王钦垚表示,当下药店产品基本没有差异化,经营的重点要回归到专业和服务上,接下来自己会更重视会员群体,给他们更多服务、实惠等实现关系捆绑。现在行情确实不好,但是市场的优胜劣汰一直都在,药店人只能接受现实,加强团队建设,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川合会医药公益联盟会长/四川百姓源大药房董事长王好杰对此表示,“打折积分送礼”三板斧已高度同质化,效果不大。有时提升效益不能单靠促销,提升工作人员的理论基础、做好护肤护眼等检测项目体验、开发地道中药材品类等都很有必要。药店人也可以与时俱进,学习一下抖音、小红书等社媒的营销方法。

03

线上线下博弈,药企两难

消费遇冷、传统促销手段逐渐“失灵”的问题在医药工业中固然存在,但当前他们面临着一个更大的、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

市场环境的变化、消费习惯的改变,促使工业企业考虑多渠道布局,组建专门团队开拓线上业务。渠道多了,管控难度大了,问题就会发生。某从业者表示,药企想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但这两条腿“掐得厉害”难以平衡。

上述从业者分析,价低是线上业务的突出特点,药企想吸引客户也得降价,但由于药品不会出现短期内多次复购的商品特性,线上的交易额未必是业务增量,反而可能蚕食了原属于线下的一部分销售份额。相当于药企用更多的运营成本、更低的产品利润,却没有把蛋糕做大,只喂大了原有客户的胃口。

但是放松线上业务专心做好线下,也不完全符合药企的利益。一来医药电商业务正快速发展,不容错过;二来专注线下意味着对连锁的依赖度继续加强,合作中药企的话语权降低,日后维价更加困难。

对于线上线下业务发展该如何平衡,上述从业者表示,每个人都明白“要融合不要冲突”的道理,也在想一些规范渠道、商品重新规划之类的办法,但目前还未找到成熟的办法。

但工业中不乏有人对线上业务发展比较乐观。江苏某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消费者愈发理性,会优先选择知名品牌。线上业务的流量红利期过去后,就是考验品牌力的时候。只要产品效果好,药企的品牌声量和品牌形象会有明显提升,打通渠道后,药企在产业链中的份量也会增强。上述人士表示也并不担心线上流量会分掉线下业务的蛋糕,“现在线上业务的体量还没有那么大,未来它可能更多的还是去覆盖药企本来没有触及的那些区域。”

2023年11月13日-16日,作为聚合医药营销精英的年度盛会——美思会将在青岛举办。届时将发布市场趋势、消费者洞察、行业热点剖析的重磅年度报告,同时邀请原思科中国区副总裁张坚、战略营销专家小马宋、创业酵母创始人张丽俊等数位大咖导师,现场带来顾客旅程、顾问式营销、团队管理效益实战分享,一起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出路,推动市场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