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接待外宾的34号特供处,当年为接待尼克松,零下20度海水里采鲍鱼

作者:戎美历史

前言

外交无小事,一句话错误的话,一道难吃的菜,就可能让别有用心的国家利用,引起一场巨大的战争,民不聊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访华的国家不断增多,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大陆在外宾访华之前向来都会进行无比周密的准备,一方面展现中国人的好客之道,另一方面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接待外宾的34号特供处,当年为接待尼克松,零下20度海水里采鲍鱼

而筹划这一切的艰巨任务,就落在了传奇、富有神秘色彩的“34号特供处”身上,而为了保密,大陆只使用门牌号“34号”作为它的名字。

一直以来所有重大国事活动,都是“34号特供处”先行开始了解和筹划的,无数元首为“34号特供处”所安排的那些顶尖食材和高超厨艺惊叹。

接待外宾的34号特供处,当年为接待尼克松,零下20度海水里采鲍鱼

当年中美双方都十分重视的尼克松访华破冰之旅,除了基辛格前期多次的秘密访华确定尼克松访华的相关事务之外,“34号特供处”在得知尼克松访华的消息之后,很早之前,便开展了多次筹备工作。

这个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尼克松访华的一年之前!当年周总理敏锐的察觉到了中美关系破冰的信号,中美关系破冰绝对是世界瞩目的,马虎不得,大陆必须在这次外交活动中展现出中国的大国形象!

所以“34号特供处”提前一年就开始准备了,让大陆外交部、国防部、国宾馆、人民大会堂有更多的时间打磨一些细节,十分的重视。

接待外宾的34号特供处,当年为接待尼克松,零下20度海水里采鲍鱼

大家都知道,最终尼克松访华之旅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尼克松冲击”影响了世界,缓解了中西方关系、突破了苏联对大陆的封锁、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环境,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交往。

尼克松在之后的访华声明之中还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确立了撤出所有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终极目标。

接待外宾的34号特供处,当年为接待尼克松,零下20度海水里采鲍鱼

值得注意的是当年尼克松访华,飞机下接待他的人却不是毛主席,而是周总理,这是因为毛主席当年身体未愈,所以让周总理代替自己去的,尽管如此下飞机后的尼克松还是主动寻找周总理满意的握手。

但是资料显示去往中南海的路上,尼克松似乎有些不太开心,觉得被轻视了。

接待外宾的34号特供处,当年为接待尼克松,零下20度海水里采鲍鱼

然而紧接着之后的招待,让尼克松再一次主动寻找周总理紧紧握手,到底“34号特供处”在为期一年的准备过程中,为美国总统尼克松准备了什么神秘国宴招待,让尼克松如此满意?国宴中又发生了什么趣事呢?

零下20度海水中的“黄海鲍鱼”征服尼克松

“34号特供处”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在国家大事之中的食品安全,当年收到尼克松访华的消息之后走,不出意外的“34号特供处”便率先行动了起来,寻找美国人爱吃的东西。

而这国宴上的菜第一道菜,不能太简单、轻浮了人家,也不能太复杂、显得哗众取宠,必须是一道具有民族特色的菜,彰显出大陆大气、热情的国际形象。

接待外宾的34号特供处,当年为接待尼克松,零下20度海水里采鲍鱼

于是在大家的寻找过程中,得知美国人爱吃海鲜,于是在众多特色的海鲜中寻找了到了“黄海野生鲍鱼”,这种鲍鱼不同于那种人工饲养的鲍鱼,他生长在黄海的深处,肉质要比普通鲍鱼更加的鲜美、紧实,口感也会更好,是鲍鱼中的极品。

接待外宾的34号特供处,当年为接待尼克松,零下20度海水里采鲍鱼

再加上其极其苛刻的采集条件,捕捞难度极大,上国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当年为了找到合适的精品黄海鲍鱼,就必须顶着东北零下20多度的严寒,潜入黄海深处的海底寻找那些为数不多的精品野生黄海鲍鱼。

接待外宾的34号特供处,当年为接待尼克松,零下20度海水里采鲍鱼

当组织决定了这个采集任务之后,考虑到严酷的采集环境,最终分配到了拥有众多老兵潜水经验丰富的辽宁长海县獐子岛人民公社潜水队手上,进行国宴精品鲍鱼的采集。

大家得知自己采集的鲍鱼是为了国家大事之后,都无比的兴奋,能为祖国做出贡献,这是多大的荣誉啊!

接待外宾的34号特供处,当年为接待尼克松,零下20度海水里采鲍鱼

于是顶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战士们穿上陪伴了自己多年的潜水服,十几名潜水员毅然决然踏入了潜入冰冷刺骨的承担起在黄海底部寻找“野生黄海鲍鱼”的任务。

并且为了能够,及时的采集到足够多的黄海鲍鱼,挑选出精品,他们从凌晨四点就就全副武装进入严寒的海水之中。

接待外宾的34号特供处,当年为接待尼克松,零下20度海水里采鲍鱼

采集鲍鱼的过程是十分艰难的,每一个鲍鱼,潜水人员都必须小心翼翼的用铁钩将其剥离在附着的岩石上,黑暗的海底之中,潜水员还要时刻警惕暗礁与暗流,生命时刻遭受着威胁。

直到现在仍然有捕捉鲍鱼从而死亡的事件传出,好在当年我们的潜水队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经过快速复杂的挑选、清洗、保鲜之后,便快速送到了北京,交给国宴师傅进一步处理,而“黄海鲍鱼”就是第一道菜。

接待外宾的34号特供处,当年为接待尼克松,零下20度海水里采鲍鱼

经过周总理介绍这道菜的特点之后,尼克松起筷品尝,那惊艳的口感和滋味直接让他眼前一亮,表示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海鲜,询问周总理这么好的海鲜是从哪里来的。

当得知是中国人民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中,在海底取来的之后,尼克松非常感动,表示中国的待客之道实在是令人钦佩。

毛主席的寓意深刻的“烧滑水”

国宴之上还有一道毛主席家乡的特色菜“烧滑水”,因为美国人很少吃刺鱼,所以这道菜本来不在国宴的制作名单里面,是毛主席后来特意填上去的。

当时来访华的尼克松,得知之后十分的开心,在完宴之后“烧滑水”吃的十分的干净,而这道菜也是有着重要的寓意的。

接待外宾的34号特供处,当年为接待尼克松,零下20度海水里采鲍鱼

他的主要原料是采集的青鱼的尾巴部分,那是鱼身上最为有劲,负责推进的部分,预示着中美关系可以共同发展,有力进行发展。

而伟大的周总理与尼克松在国宴上还有众多的趣事......

尼克松念念不忘的“茅台”

在国宴上招待尼克松的酒就是大陆的“茅台”,其已经至少已经储藏了30年以上,打开那个白色小瓶之后芳香四溢。

接待外宾的34号特供处,当年为接待尼克松,零下20度海水里采鲍鱼

尼克松自从喝过之后就念念不忘,在尼克松回忆录之中,周总理与尼克松碰杯的画面始终令人念念不忘,与其说是碰杯,更像是在“豪爽的喝大酒”,非常的豪气,就像当时的中美关系。

接待外宾的34号特供处,当年为接待尼克松,零下20度海水里采鲍鱼

周总理在喝酒之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酒词,喝酒过程中尼克松还讲笑话给周总理听,欢快极了,讲着讲着,尼克松说:“我读过一个故事,说红军长征把夺取茅台镇之后,红军把那里面的酒全部喝光了。”

周总理眼睛有些闪烁,表示:“长征路,茅台酒我们看作是‘万能良药’,受伤了或者风寒了都特别管用。”

接待外宾的34号特供处,当年为接待尼克松,零下20度海水里采鲍鱼

尼克松表示,为了“万能良药”我们干杯吧!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现场演奏《美丽的亚美利加》和《牧场上的家》中,两位重要的国家领导人,把酒言欢。

而《美丽的亚美利加》是尼克松在当选美国总统时的歌曲,尼克松回忆,我听着这首歌曲就想回到了家乡!一股暖流流入了我的心里!

接待外宾的34号特供处,当年为接待尼克松,零下20度海水里采鲍鱼

后来,尼克松对于在中国的访华之旅赞不绝口,除了上述表述到的,还有“鲜果榨成的果汁”,尼克松夫人赞不绝口,还有“欢迎尼克松的中国仪仗队”,尼克松表示:“中国的仪仗队是世界上最好的仪仗队”。

更重要的是,随着周总理与尼克松茅台的碰杯,两国关系迈向新时代......

接待外宾的34号特供处,当年为接待尼克松,零下20度海水里采鲍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