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沧海一粟 | 村里的女诗人

作者:嘉兴正春和文化

文 | 高秋萍 黄智翀

人之平凡在于,

扔进沧海,

谁都是一粟;

人之不凡在于,

每一粟身上,

都有外人猜不透的故事。

今天,一起来看农民诗人的故事。

  王小毛,说话声音很大,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也是一个诗人。

  她在一粟斋门口种的丝瓜,只开花不结果,她说是晚上路灯一直照射影响的。

沧海一粟 | 村里的女诗人

  其实,她是一粟斋的常客,但是每次来,她都跟第一次来一样,一圈一圈地看,一会指着一块石头问,黄老师,这是塑料的吗?一会指着照片里不相干的女孩问,黄老师,这是你的女儿吗?我经常被她这些无厘头的问题问得怀疑人生。

  不过,绕一大圈,她的最后一个问题一般都是,黄老师,这本书能不能借我看看。

沧海一粟 | 村里的女诗人

  是的,她很聪明。因为不想被采访,闲聊中,她总在想办法转移采访对象。“那黄老师你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她说,做人要低调,不然会得罪人。

  是的,她很低调。说起自己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的身份时,她有点羞涩,音量都少了好几个分贝,甚至有点结巴。

  她说,“农村人好像有一种自卑感”。 但她的诗都是脚下的土地,村里的景色,

沧海一粟 | 村里的女诗人

  很想知道她如此脱俗的诗风出自哪里?但她从不肯说自己最喜欢的诗人是谁,“我都喜欢,都喜欢,我微信朋友圈里一千多人,知道了说出来被他们骂死了”,因为这一千多人中,也许有大半个中国诗坛的人物。“余秀华还给我寄了本书,最早是在新浪博客上认识,那个时候她还没火。”

沧海一粟 | 村里的女诗人

  是的,她很前卫。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2008年,还是拉链厂女工的她,凭借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已经开始在网上冲浪了。 “我感觉到我不上网,我就要网吧里去。”王小毛说。

  作为初代“网瘾”青年,没过多久,她就斥2000元巨资买了人生第一台电脑,也是全村唯一一台。“那时候很无聊的,每天晚上做什么呀,就去博客上看一下…”

  当时,余秋雨、冯骥才等一批国内知名作家,都会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面发表作品,并与草根博客同台媲美,于是,“野百合”王小毛也迎来了自己的“文学春天”,写下了她人生的第一首诗:

沧海一粟 | 村里的女诗人

  是的,她很妙。“我好像很小的时候对诗歌很爱好的,我对那个文学…”她说穿开裆裤的时候,别人都喜欢玩,她最喜欢安静趴在桌上听爷爷讲四大名著;

  上学了,一到考试,虽然数学只有十几分,但她语文总能考满分,“(长辈)给了你点钱,(别人)就到街上去买点吃的,我就到报刊亭里去看下,如果一本杂志买不到,我就是买一份报纸,钱不够的话,我就是买一份报纸。”

  上班了,发了工资,她就想去买本书,有时候,还会在上班时,偷偷写诗,“别人说话都听不见,后来被老板发现了,他问我你写出来又怎么样呢?”

沧海一粟 | 村里的女诗人

  是的,她很矛盾。年轻时痴迷写诗,也曾出版过几本诗集。“以前就想着发表,发表之后,就是拍个照片发博客,就像现在发朋友圈,等着别人来点赞,感觉自己很厉害。但是现在想想发表了又怎么样呢?”

  有段时间,家里盖房子很忙,她想着趁着这次机会就不写了,不看了,但是很快破功。“写文章一旦喜欢上了,好像无法戒掉一样。曾经想过不看书了,但现在空下来还是想看书”。

沧海一粟 | 村里的女诗人

  不过目前她最大的矛盾是,坐在办公室编稿子的工作是好,但是下雨了家里的鸡没人管,淋死了怎么办?

  于是她变成了自己诗中,

沧海一粟 | 村里的女诗人

  是的,她很勤劳。身体和思想的勤劳程度一样高,白天,她耕耘家门口的自留地,除了有跟别人家一样的青菜、玉米、水稻以外,还种了一大片半人高的凤尾花、鸡冠花、迎春花和玫瑰;

  到了晚上,她又开始耕耘自己心中的自留地,那里有一个普通人波澜起伏的一生和对另一种生命路径的探索和憧憬,是新时代,一个人的觉醒。

沧海一粟 | 村里的女诗人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王小毛”,经历了大半生的迷惘不甘与进退两难之后,人生也不会迎来真正的出口,只会在这个随时要倾斜的跷跷板上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她目前的人生已经比大多数人有意义了,愿她的“自留地”来年万紫千红。

【来自读嘉】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