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滄海一粟 | 村裡的女詩人

作者:嘉興正春和文化

文 | 高秋萍 黃智翀

人之平凡在于,

扔進滄海,

誰都是一粟;

人之不凡在于,

每一粟身上,

都有外人猜不透的故事。

今天,一起來看農民詩人的故事。

  王小毛,說話聲音很大,是個典型的農村婦女,也是一個詩人。

  她在一粟齋門口種的絲瓜,隻開花不結果,她說是晚上路燈一直照射影響的。

滄海一粟 | 村裡的女詩人

  其實,她是一粟齋的常客,但是每次來,她都跟第一次來一樣,一圈一圈地看,一會指着一塊石頭問,黃老師,這是塑膠的嗎?一會指着照片裡不相幹的女孩問,黃老師,這是你的女兒嗎?我經常被她這些無厘頭的問題問得懷疑人生。

  不過,繞一大圈,她的最後一個問題一般都是,黃老師,這本書能不能借我看看。

滄海一粟 | 村裡的女詩人

  是的,她很聰明。因為不想被采訪,閑聊中,她總在想辦法轉移采訪對象。“那黃老師你什麼時候開始寫作的?”她說,做人要低調,不然會得罪人。

  是的,她很低調。說起自己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的身份時,她有點羞澀,音量都少了好幾個分貝,甚至有點結巴。

  她說,“農村人好像有一種自卑感”。 但她的詩都是腳下的土地,村裡的景色,

滄海一粟 | 村裡的女詩人

  很想知道她如此脫俗的詩風出自哪裡?但她從不肯說自己最喜歡的詩人是誰,“我都喜歡,都喜歡,我微信朋友圈裡一千多人,知道了說出來被他們罵死了”,因為這一千多人中,也許有大半個中國詩壇的人物。“餘秀華還給我寄了本書,最早是在新浪部落格上認識,那個時候她還沒火。”

滄海一粟 | 村裡的女詩人

  是的,她很前衛。在網際網路迅速發展的2008年,還是拉鍊廠女工的她,憑借着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已經開始在網上沖浪了。 “我感覺到我不上網,我就要網吧裡去。”王小毛說。

  作為初代“網瘾”青年,沒過多久,她就斥2000元巨資買了人生第一台電腦,也是全村唯一一台。“那時候很無聊的,每天晚上做什麼呀,就去部落格上看一下…”

  當時,餘秋雨、馮骥才等一批國内知名作家,都會在自己的新浪部落格上面發表作品,并與草根部落格同台媲美,于是,“野百合”王小毛也迎來了自己的“文學春天”,寫下了她人生的第一首詩:

滄海一粟 | 村裡的女詩人

  是的,她很妙。“我好像很小的時候對詩歌很愛好的,我對那個文學…”她說穿開裆褲的時候,别人都喜歡玩,她最喜歡安靜趴在桌上聽爺爺講四大名著;

  上學了,一到考試,雖然數學隻有十幾分,但她國文總能考滿分,“(長輩)給了你點錢,(别人)就到街上去買點吃的,我就到報刊亭裡去看下,如果一本雜志買不到,我就是買一份報紙,錢不夠的話,我就是買一份報紙。”

  上班了,發了工資,她就想去買本書,有時候,還會在上班時,偷偷寫詩,“别人說話都聽不見,後來被老闆發現了,他問我你寫出來又怎麼樣呢?”

滄海一粟 | 村裡的女詩人

  是的,她很沖突。年輕時癡迷寫詩,也曾出版過幾本詩集。“以前就想着發表,發表之後,就是拍個照片發部落格,就像現在發朋友圈,等着别人來點贊,感覺自己很厲害。但是現在想想發表了又怎麼樣呢?”

  有段時間,家裡蓋房子很忙,她想着趁着這次機會就不寫了,不看了,但是很快破功。“寫文章一旦喜歡上了,好像無法戒掉一樣。曾經想過不看書了,但現在空下來還是想看書”。

滄海一粟 | 村裡的女詩人

  不過目前她最大的沖突是,坐在辦公室編稿子的工作是好,但是下雨了家裡的雞沒人管,淋死了怎麼辦?

  于是她變成了自己詩中,

滄海一粟 | 村裡的女詩人

  是的,她很勤勞。身體和思想的勤勞程度一樣高,白天,她耕耘家門口的自留地,除了有跟别人家一樣的青菜、玉米、水稻以外,還種了一大片半人高的鳳尾花、雞冠花、迎春花和玫瑰;

  到了晚上,她又開始耕耘自己心中的自留地,那裡有一個普通人波瀾起伏的一生和對另一種生命路徑的探索和憧憬,是新時代,一個人的覺醒。

滄海一粟 | 村裡的女詩人

  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王小毛”,經曆了大半生的迷惘不甘與進退兩難之後,人生也不會迎來真正的出口,隻會在這個随時要傾斜的跷跷闆上維持一種微妙的平衡。

  她目前的人生已經比大多數人有意義了,願她的“自留地”來年萬紫千紅。

【來自讀嘉】

--END

繼續閱讀